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夯实语文教学

2022-02-13熊建峰

江西教育B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熊建峰

摘 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最不可缺的素养。语文教学要为核心素养而教,培养语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增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有四:夯实阅读教学,培养理解感悟能力;优化习作教学,提升习作表达技能;指导阅读策略,形成自我发展技能;关注课外阅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最不可缺的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聚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个性,既传授核心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又立德树人,陶冶情操,培养精神品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根基。聚焦核心素养,怎样夯实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呢?

一、聚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关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概括地说,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一)发展语言,培养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语言理解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语言运用是发展语言的归宿。培养语言技能就是要积极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比如统编语文六年级教材,编者遵循“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并重”的理念,科学设计了“阅读理解与习作训练要素”。这样的编排设计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序列清晰,目标明确,便于教师把握训练梯度,夯实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要素训练,助力培育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技能,服务于学生茁壮成长。

纵观上面的六年级“阅读理解要素”和后面的“习作训练要素”一览表,教者“教什么”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只要循序推进,步步夯实,就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理解和运用跟思维密不可分,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

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要积极培养想象能力。林崇德教授指出:“想象就是形象思維。”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和概括性。如在教学《草原》《月光曲》等课文和《变形记》《笔尖流出的故事》《插上科学的翅膀》等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放飞想象,达到“入境始于亲”的境界,进而化抽象为形象,变概括为具体,既加深理解与感悟,又创编动人的故事。抽象思维主要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去思考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与概括训练,发展逻辑思维;从不同层面、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拓展发散思维;变换角度、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变通思维。

(三)识美创美,增添审美情趣

识美创美,就是培养学生体验、欣赏、鉴别、评判美的情趣,增强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既要借助语文教材,又要走进五彩缤纷的生活这部语文巨著,指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颂扬美和创造美。如教学《草原》《月光曲》等课文,借助多媒体,感知画面美;教学《匆匆》等课文,抓住精彩句段,欣赏修辞美;教学《桥》等课文,抓住人物形象,感悟品德美;教学《有的人》等课文,巧妙对比,辨别真善美;教学单元习作,指导语言实践,呈现创造美。

(四)文化奠基,提升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和精神家园。优秀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其本质是以文化人,立德育魂,提升思想修养、精神境界。提升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统编语文教材涉及的题材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爱国爱民、明礼守法、勤学好问、友善待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和保护家园等优良品质。它蕴含在古典诗文里,如《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等为古典文学名著节选,《京剧趣谈》《藏戏》等涉及戏曲歌舞,《北京的春节》等涉及传统节日风俗,《故宫博物院》等涉及建筑文化遗产,只要引导学生观赏、品读,就会积淀、浸润、内化和升华传统文化素养。再如《红楼梦》这部巨著既是文化学,又是人性学;既是言情小说,又是人情学;既是建筑学,也是诗词学、医药学、服饰学……用心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就会为学生的文化奠基,并打上亮丽的人生底色。

2.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是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构建的文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是我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七律·长征》要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要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恨侵略者、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要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二、夯实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教什么”至关重要,关乎育人的方向和思想。然而,“怎么教”则关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成长的快慢。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教”呢?

(一)夯实阅读教学,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肩负着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既兼顾总目标,又彰显个性目标:一体现单元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体现本课的个性化目标,基于文本的特征,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三体现学段的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的基本任务。因此,阅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每篇课文的练习题,确定教学内容。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选编了各具特色的《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它们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塑造了普通人遭遇困境时的光辉形象。这个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桥》一课,首先熟读课文,抓住老支书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老支书的形象特点;其次抓住描写暴雨、洪水、木桥的语句,揣摩其烘托作用;最后紧扣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独具匠心的结尾,体会老汉的光辉形象。学习《穷人》一课,首先速读课文,梳理情节,弄清主要事情;然后抓住人物的對话和心理描写,体会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最后抓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刻画桑娜所起的作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首先速读课文,梳理情节,弄清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体会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二)优化习作教学,提升习作表达技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习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表达自信心,创设话题情景,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怎样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技能呢?

首先,阅读教学点拨表达方法。阅读是吸收,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倾吐,是阅读的升华。阅读教学要点拨表达方法,让学生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及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常见的写作方法技巧,为习作表达积蓄力量和技术支撑。

其次,阅读教学落实课后“小练笔”。教材在某些重点课文后灵活安排了“小练笔”,这是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提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少年闰土》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照片中选出一张,模仿课文中闰土月光下刺猹那一段,写一写当时的场景。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学生通过读中练写、以读促写提升读写能力,练就生花妙笔。

最后,习作教学夯实单元训练。教材中安排了14次单元习作训练,其训练要素明确,习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达灵活,只要加强指导,夯实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写出生动形象的好作文。

(三)指导阅读策略,形成自我发展技能

著名学者梁启超指出:“教人当以方法为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语文教学要强化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培养独立学习、自我发展的技能。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目的选择阅读方法、快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推敲遣词造句、赏析精彩片段、揣摩表达手法等阅读方法和策略,又要指点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学习方法。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三篇小说后,要引导学生梳理、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首先,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其次,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一要梳理情节脉络。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故事的价值。二要揣摩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领悟人物的精神境界。三要关注环境描写。抓住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其对人物形象所起的烘托作用。

(四)关注课外阅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陪伴学生成长,将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动力,外化为自觉的言行举止。统编语文教材设计的“快乐读书吧”,旨在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安排了《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小说的阅读,怎样教学这一内容呢?第一,开展导读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师生合作共读;指导阅读策略,介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扫读、跳读、研读、品读等);做好阅读记录,增强阅读实效。第二,激励持续阅读。关注阅读进程,借鉴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成果。第三,开展交流活动。展示和交流读书笔记,制作人物事迹卡片,创办班级板报,表演精彩故事情节,总结阅读经验。

语文教学要聚焦核心素养,积极唤醒、激励、熏陶和雕刻“沉睡的巨人”,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