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2022-02-13李丹
李丹
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直观呈现,让具象图形抽象化。直观呈现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交互白板、几何画板等信息设备对知识进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虚为实等处理。这种方法在公式推导、图形变换、原理验证等内容的教学上效果显著。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用直观呈现的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1:先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长方体,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今天,我们将研究圆柱的体积,能不能把上面这种方法“搬”过来呢?
生2:不行,圆柱是曲面图形,不能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3: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圆形面积的时候都用到了转化的办法,或许可以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你们认为应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生4: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我们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是采用了“剪成等份再拼接”的办法把圆形拼接成了近似长方形,如果我们采用同样的办法,圆柱的底面变成了近似长方形,那么,圆柱不就变成长方体了吗?
师:这个思路很好,你们能说一说这个过程吗?
生5:就像我们推导三角形、圆形的面积公式一样,然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进行到这里,笔者发现学生并不能完整地用语言去描述转化过程,单凭学生手中的学具,也很难把推导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于是,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示长方体与圆柱等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接着用微课呈现:把圆柱的底面剪成16等份,然后按照下图的方式把它们拼接在一起,让圆柱变成长方体。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即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圆柱体积=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就是V=Sh=πr2h。
習题强化,让知识反馈及时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练习题能更好地发挥习题分析、诊断、反馈等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分层练、对比练、变式练等活动中不断巩固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量角时如何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是这节课的难点。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即时反馈系统可以设计4种类型的角的习题,层层递进开展教学:①通过内圈刻度测量锐角和钝角;②通过外圈刻度测量锐角和钝角;③测量不是水平放置的角;④测量度数不是整十数的角。教室白板的现场应答器即时反馈出学生的答题状况。笔者针对错误率高的题,及时进行反馈,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课后一对一辅导,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