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纸笔测试评价命题的思考与实践
2022-02-13曾缘纯
曾缘纯
纸笔测试是重要的学业评价方式,其测试结果是教育系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起导向作用。本文从传统试题命制的问题入手,探讨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适切的试题命制策略。
一、传统试题命制的问题分析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形式,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兼顾语文素养的各个要素,指向单元整体教学,指引着“素养时代”的语文教学形态。然而,笔者发现语文纸笔测试命题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1.以碎片化的方式考查基础知识
传统试卷结构基本分为三个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语言积累与运用题目(小题)占比约35%,常见的题型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以及将成语补充完整、默写课文内容等,大部分以碎片化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识字评价中也提到,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由此可见,上述试卷的考查方式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甚相符。
2.考查内容局限于知识本身和孤立技能的习得
关于句子的练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试题:“按要求写句子:风儿把乌云吹散了。(改成被字句)”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孤立地考查学生的某项语文技能。关于课文知识的考查,常有以下题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 是 作家。命题的目的局限于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强调唯一答案。
3.阅读命题目标序列不清晰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注意语文要素的序列性,阅读命题考查目标应切合语文要素序列。如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不同学段的纸笔测试中设置不同的考查目标。
教師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唐代刘禹锡的诗歌《秋风引》中“孤客”的意思是__________;秋风来了,“孤客最先闻”的原因是__________。这首诗是学生在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后,拓展阅读的诗歌。通过“孤客”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目标,如果放在三年级考查,就明显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放在第二学段,指向“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考查,则更合适。
二、围绕素养培养与考查的纸笔测试命题策略
纸笔测试评价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考查学生解决具体的语文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检测学生学文育人的达成度,应该在文本情境、学生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命题改进的两条策略。
(一)设计不同层级的任务情境
1.设置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的任务情境
同样是看拼音写词语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题目,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任务:秋天把大地dǎ ban( )得如同一位 xiān nǚ( ),xiān yàn( )的jú huā( )、熟透的chéng( )子,是她fú zhuāng( )上piào liang( )的印花。瞧,她正手持dí( )子, zhǔn bèi( )演奏一首fēng shōu( )乐曲。这种题型考查了学生词语掌握中事实性知识的运用,也考查了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学生要先会认拼音,再根据语境排除同音字,确定正确的书写。
2.设置理解与运用相结合的任务情境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每个学段的难点,传统的命题方式是将词典里的若干解释列举出来,让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字典上枯燥的术语解释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种方法是为了考而考,笔者建议换成以下考核方式:
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 (B)打寒噤 (C)打人 (D)打蚊子
诗句、谚语等通常以默写的方式来考查,使得学生对诗句、谚语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多次出现字词默写错误的情况。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语文课上,大家因为一个问题争论了许久,老师看到后,欣慰地说:“‘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 ’,道理就要像这样辩一辩才能明了。”
皓月当空,畅游洞庭,看到湖光和秋月相映成趣,我不禁想到了《望洞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设置阅读能力训练与运用相结合的任务情境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达成此目标,教师除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之外,还要将课内习得的概括内容的方法渗透于习题中。如,阅读《滇池》,根据关键词句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滇池?试着用文中的话写一写。
(二)阅读命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1.阅读材料选择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尽量陌生化,难度适宜,尤其要契合不同学段的语文要素。低年级以童话、想象类文本为主,中、高年级以叙述类文体为主,兼顾信息类文本。需要注意的是,说明文不宜放在三、四年级。学生从中年级开始接触说明性的文章,但明确提出说明文的阅读和习作要求是在五、六年级。五年级上册教材说明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
2.阅读命题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有关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旁批,学生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基于此,命题可以巧妙地设置情境,将“预测”策略与阅读运用能力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例如在阅读《迷途笛音》后,让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①读了题目,我猜短文会写__________ ;②从两个省略号可以猜想“我”此刻的心情是__________ ;③根据短文内容,可以猜想其结果是__________ ;综合的任务情境考查了学生猜想后续内容、梳理文脉以及预测结局等能力。
3.表达上联系生活实际,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命题设计应与学生日常所学的应用性练笔相结合。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练笔为例命题:观察图片(图略),选择一幅图,尝试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和句式,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并制作成明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该题创设了应用情境——制作明信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而且能考查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写话的能力,将单元习作要素“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落实于纸笔测试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