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
——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为例

2022-02-12胡利华杨慧邓瑜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无土栽培劳动课程

■胡利华,杨慧,邓瑜

当今大多城市的孩子都远离自然,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对农业的了解也越来越少,缺乏对自然的观察意识和劳动意识。树人思贤小学结合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依托校本四季课程,研发了其子课程——“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这是对劳动教育进行课程化开发的探索,使劳动教育的开展更加系统、科学、规范,也促进了“五育”并举指导下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使劳动教育切实发挥育人功能。

一、“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

“无土栽培”就是不用自然土壤,也不用以土壤为基础配制复合肥和类似的复合肥,仅利用供给植物生长的营养液或能代替土壤并且适合植物生长的各种栽培基质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一)课程目标

开展“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让小学生参与“无土栽培”的种植与养护,增长农业知识,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探究精神。

1.让学生通过亲身种植,理解“无土栽培”的科学原理并学会运用。

2.学会种植棉、定植篮、滴管、量筒、营养液等新型农业相关设备(农作工具)的使用。

3.对科学实验中的“定量”“变量”“对比观察”“对照组”等名词有基本的了解和基础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

4.通过四季更迭、春种秋收等农作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坚持的重要,懂得爱知节物,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课程内容的结构

四季课程是我们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发的系列性课程。基于无土栽培的特点和各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构建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表1 以四季课程为基础构建“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三)课程开发策略

学校将“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四季课程中,以“无土栽培”引四季课程,帮助孩子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规律选择种植品种、掌握种植知识、提升种植技能。

1.以四季为题,充分融入传统文化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同根同源,学生们既要勇敢接受新事物和新发展, 也要追根溯源不忘本,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题设置每季不同主题,让学生们明白大自然的规律和基本原理,更好地理解“科技服务于生活又不脱离生活”的奥义。借助无土栽培设备, 在每个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春—绿意盎然的蔬菜、夏—于体有益的草药、秋—五彩斑斓的收获、冬—一场严寒保卫战。结合节气特色,赋予不同主题,让整个课程更加丰满立体。

2.以劳动为主,在付出中体会快乐

课程设计以劳动体验为主, 知识拓展为辅,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学会并熟悉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配营养液)的每一步操作要点和先后顺序,在劳动和养育中陪伴一颗小苗长成一窝蔬菜,用劳动和时间体会收获的快乐和付出的踏实。

3.以科学为纲,鼓励探索和求证

无土栽培作为新型农业的代表,能更好地让孩子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比如“把红光换成蓝光行不行,绿光呢,黄光呢”“营养液少一个元素行不行,多一个元素呢”,以及“不开灯会怎么样呀”等问题,通过设置实验组、对照组,让孩子们自己设置实验环境,得出科学的结论,更好地融会贯通“光温水肥气”的奥义,真正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二、“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学校秉承“尚贤齐贤,成己成贤”的办学追求,从“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三大维度,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发了四季课程的子课程——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了调整。

春季课程:2021年2月-4月,参与年级五年级全体,共计7 个班。主要种植作物品种有意大利生菜、奶油生菜、樱桃萝卜、小香葱、紫叶生菜等,每个班1-2 个实验性课题,均获得了自己的观察结论。

夏季课程:2021年5月-7月,参与年级二年级全体,共计13 个班。主要种植品种有益母草、紫苏、车前草、薄荷、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草药。每2-3 个班一个品种,在各品种的药性和功能性上进行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补充,收获颇丰。

秋、冬季课程:2021年10月-12月,参与年级四年级全体,共计11 个班。主要种植品种为紫玉油菜、羽衣甘蓝、红叶甜菜、番茄、芥蓝等。将在作物的色彩和冬季保暖上开拓新的体验。

(一)实施计划

其一,组建研究团队。一个年级为一个研究主体。每个班配三个老师(一名班主任、一名副班主任、一名科学教师),13 个班就有13 个研究团队。

其二,制定培训计划。

表2 五年级“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集中培训计划表

其三,每周一次集中培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邀请学科专家、课程专家、农技专家每周到校进行技术培训,答疑解惑。

其四,教师指导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给予物资、时间保证,优化研究场地,除了研究器材的充足配备,还添置了功能柜和操作台。

其五, 敦促研究小组完成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做好展示准备。

其六,做好文化宣传。一方面利用美篇和学校微信公众号每周做一次周小结,肯定学生研究风貌和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将躬劳园的文化墙分到7 个研究小组, 由研究组将阶段性研究资料展示出来,吸引全校学生前去了解“无土栽培”,观看他们的研究过程,增强了研究小组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1.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拟写研究方案

表3

2.研究方法

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查阅资料、访谈、动手制作、对比实验、观察记录、专家讲解、数据分析。

3.每日一次观察

学生利用课间、午间及放学时间到躬劳园观察、测量、拍照、做记录。

图1

4.指导教师全程参与

教师以指导为主,把实际操作留给学生,激励学生思考、提问,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寻找答案。

(三)实践成果展示

1.提前制订展示方案

图2

2.准备展示材料

图3

3.展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完成展示工作。任务完成中注意安全,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完成,不能自己做的要申请帮助。养成随时做笔记的习惯,有新的想法立即记录下来。收集展示过程中值得反思的地方,以便下一次研究改进。

三、“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成效

我们充分利用四季课程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让孩子们通过开展无土栽培研究,亲历科学探究,学会方法技艺,发展个性特长,强化科学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一)培养劳动观念与劳动技能

劳动观念和技能的提升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在这一劳动教育课程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感受了栽培、种植的过程、价值意义等,真正使学生体会了劳动的快乐、艰辛,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同时也习得了劳动的技能。

(二)发展个性特长

围绕着学生“知识积累与建构”“智慧技能形成与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等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四季课程,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选择和需求。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在人的独特性和“不可过度”设计之间,呵护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向下“生根”,向上“生长”。

(三)强化科学实践

我们将学生在无土栽培过程中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课程化、课题化设计。务实的小课题,形成了真正的教学互动。参与的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能敏锐洞察栽培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深深喜欢上科学实践,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人民等劳动价值观,养成了劳动素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提升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充满希望和好奇,自然地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在无土栽培中,我们“以实践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立足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发挥优势,挖掘课程资源,帮助孩子们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去发现问题,走出了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的学生实践探索之路。

猜你喜欢

无土栽培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日光温室越冬番茄新型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