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案例分析
——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
2022-02-12蓝艺明
■蓝艺明
2021年7月24日,国家“双减”政策正式出台,这引发了很多一线教师忧虑:“双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保证学生学业水平达到预期结果呢?
“双减”的内涵在于减负、提质、增效,教师需要清晰减什么负、提什么质、增什么效,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聚焦课堂,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生活所具备的素养、习惯与品质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呼唤“精准教学”,这不单是学生学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怎样开展“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研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整时”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数学领域是“常见的量”的内容,就其数学本质而言,在钟面上呈现的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基础数学》一书指出,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标量(也叫数量),另一种是向量。“几时”表示时刻,是标量。量的学习会涉及计量,日后学生也会学习更多的标量。于本课而言,既要保证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到位,还需要为后续学习“时、分、秒”等计量单位积累充裕的活动经验和掌握一些后续学习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2.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学习最主要的目标是理解常见的量,同时提出了“发展数感”“能参与数学活动”等相关要求。因此,本节课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的学习素材,通过数学活动认识钟表、学习整时,初步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已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同时也经常用到尺子进行数数和测量长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储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直尺围成钟面”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时间和时刻认识直观化;通过借助实物钟表、教具钟表、课件钟表等教学辅助工具,多种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钟面,深度地建构“整时”概念。
2.学生的学习困惑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时间和时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认识钟表,通过体验表征、图像表征、言语表征、符号表征等多元表征方式,建构知识。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流程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用2 课时教学的建议,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可在第1 课时知识技能方面,设计“认识钟面”“会认、读、写整时”“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练习整时的顺序”等内容;第2 课时则安排“练习课”,巩固整时概念,及完成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学流程可设置如下:创设情境、直尺变钟→引入问题、揭示课题→探索交流、认识钟面→操作表达、认识整时→归纳概括、理解概念→多元表征、建构概念→活动操作、深化概念→练习应用、内化概念→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实践体验、发展能力。
二、课堂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呈现纸条尺子)这是什么?我们知道尺子的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数数和测量长度。除此之外,尺子还能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看老师变魔术(见图1)。
图1
师:同学们,刚才的尺子变成什么了? 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将这个叫做钟面。我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时间,认识时间很重要,对于我们一生都是有很大益处。那么同学们会看钟表吗? 让我们一起开启“认识钟表”之旅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直尺围成钟面”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时间和时刻认识直观化,破解了原主题图直接呈现钟表导致数学学习形式化的问题。特别是采用了化直为曲(后面又将钟表化曲为直)、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时间和时刻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概念
1.认识钟面
首先认识钟面上的数,和学生们一起探析“直尺上的0 去哪儿了”。然后认识时针和分针,明确:短短粗粗的叫做时针,它用来表示几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几点;细细长长的叫做分针,它用来表示多少分。接着认识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基本规律。通过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转动的基本规律,再用课件钟表作为补充和再次证实,最后让同学们用手按时针运行方向比画,一边比画一边数数。
【设计意图】 认识整时的基础和知识起点在于全面、深刻地认识钟面。学习活动沟通了钟面与“纸条尺子”之间的关系,借助实物钟表认识时针、分针及其转动的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仔细观察实物钟表、教具钟表、课件钟表,通过图像表征、动作表征及言语表征,将钟面特点烙印在学生脑中,促使学生全面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首先认读整时,通过播放主题图内容,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7 时,初步感知“整时”的数学概念。然后策划“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8 时、3 时和6 时,明确“整时”的数学概念;策划“我说你拨”活动,让学生分别拨出4 时、5 时和9 时,并将拨的过程说出来,强化“整时”的数学概念。接着学习记录整时,通过观察主题图上电子钟表中的“7 时”,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明确整时的写法。最后让学生通过学具拨整时、说整时、写整时,完成学习任务单认整时、写整时等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串联起整时“认、读、写”之间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形成“认、读、写”整时的知识技能,系统建构整时的数学概念。
3.深度认识整时,了解一天的时刻
首先引导学生对学习“整时”进行小结,并说一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呈现做一做“小明的一天”主题图,让学生写出每幅图所表示的时间,说一说小明的一天都安排了哪些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分析12 时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分析一天中为什么有两个9 时。接着呼应课前创设的情境,讨论如何用“纸条尺子”表示一天中的两个9 时,明确要用到两把“同样的尺子”表示一天,所以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例如有上午9 时和晚上9 时之分。最后数学学科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层次地帮助学生了解一天的时刻;通过学科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富有成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认、读、写整时
三人一个小组,一人拨钟表,一人读时刻,一人在学习任务单里记录时刻,最后全班反馈。
2.我知道过1 小时是几时
在学习任务单里完成“根据规律画出第5 个钟面,并回答问题”一题。题目呈现4 个标有9 时、10时、11 时、12 时的钟面,让学生在第5 个没有指针的钟面上标出指针,并写出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龟兔赛跑”主题图,让同学们讨论交流几个问题:比赛什么时候开始? 10 时再过1 小时是几时?11 时再过2 小时是几时? 谁赢了?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的“拨、认、读、写”练习,学生巩固“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我知道过1 小时是几时”练习,既巩固了“认识整时”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钟面上“数”序的理解,很好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通过“龟兔赛跑”练习,综合运用整时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这些知识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呢?要想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每时每刻都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五)课外实践,发展能力
请同学们利用周六时间,与家长一起制作一面钟表,并和家长一同规划自己周日一天的时间安排。
三、课后反思
精准教学是“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对教师实施精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念外,还要掌握新时代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打造高效、有趣、营养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精准教学需要有精准的课前研究
精准教学源于精准的课前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精准教学之前,必须探析清楚本节课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怎样使学生学会、应为学生后续学习积累些什么等问题,做到从“备教”转变为“备学”。于本课而言,教师精准地落实了课前研究和课前准备,通过认真地研读“三书”(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和分析学情,做出全方位的思考、多角度的透视,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拟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使知识与技能、内容与形式、结果与目标高度吻合,达成了教学活动所指向的预期目标。
(二)精准教学应以精准的学习活动为核心
学习活动是实施精准教学最为主要的载体。精准教学的学习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科素养。于本课而言,教师通过策划“拨一拨、说一说、议一议、连一连、制作钟表、规划一天学习生活时间”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把抽象的时间和时刻概念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层次地建构起整时的数学概念,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习“时、分、秒”及“24 时计时法”提供很好的帮助。
(三)精准教学需要有精准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保障精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围绕“数学眼光发现”“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思考”三个维度,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多个有内涵、有意义的课内外实践性活动,设计了三道有梯度、有趣味的内化练习。这些实践活动、练习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恰当、多元、精准的教学评价既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为下一节课的精准教学指明方向和提供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