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与生活关联,成长同参与共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建构

2022-02-12王涛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演讲词演讲比赛情境

●王涛

一、大单元教学与生活关联的策略

大单元教学其实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1]。它用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篇章特点、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要素提炼出来的大任务引领, 让具有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贯穿学习的始终,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该单元的核心知识、能力进行学习,并在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运用和实践, 最后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反思后,将课堂学习所得内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为将来解决同类问题做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就要始终践行“让学生从生活的原点出发,经由语文学习,再螺旋上升至原点的上方”这一理念。所以,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习情境源于(贴近)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偶尔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并非是教师的教学功底不深厚造成的, 极大可能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段距离,所以,学生以现在的生活经历暂时无法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情思。那么,我们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就需要通过对单元目标、课文内容、关键能力、核心知识、学生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寻找或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缩短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便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内驱力,从而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此处的“源于(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既可以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情境,也可以是基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教师风格、学生情况等创设的一个符合生活逻辑的虚拟生活情境。

(二)使所学知识真实可用

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兴趣不高,可能与我们传授的方式有关,也可能与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不大有关。单调的学习方式、乏味的知识,可能会影响学生上语文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们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就需要为核心知识的传授构建真实情境和创设实践契机,以生活所需或解决问题所需为引导,逆推学生主动地关注、学习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并在解决问题中真实使用。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将会更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使单元任务大小相连

大单元教学需要有一个大的任务来引领, 但是完成大任务并非一蹴而就, 它需要一个个与之有关的小任务来搭建阶梯。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时,可以先依据单元主题、学段要求等因素确定本单元的大任务,再依据学生情况、课文内容、教学课时等主客观因素设计若干与之有关的小任务,以使大任务与小任务之间相互联结,形成一种“形散而神聚”的关系,即两者既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们又都为解决同一问题而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不仅能为学生的素养提升搭建阶梯,而且能够增加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使成长在课堂上更好地发生。

(四)使课堂活动面向全体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受问题难度、活动形式、评价标准、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思维暂不活跃、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于课堂中,渐渐成了忠实倾听者、认真记录者。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指派多个种类不同、难度不一、能力指向多元的学习任务,如口头演讲、绘制思维导图、完善评分标准、提出修改意见、片段创作、讨论观察等,以此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到课堂中, 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五)使学习评价多元共生

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的关注点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略有不同,它既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输出的成果,也需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分析问题中、探索问题后的种种提升。这种提升的表现形式本就是多样的,它既可以通过表格、文字、关系图等书面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对同一问题认识的加深、对同一(相关)方案设计的完善来呈现。因为大单元的学习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我们对其进行评价时, 就不再提倡仅对其输出成果进行对错评判、优劣区分,而需要用多元的眼光来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进行评价。

(六)使单元目标形成序列

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的。学生也是基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情景化学习。这种变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学习的形式,并不代表舍弃了学习框架和结构的建立。那么,我们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就既需要聚焦目光,深挖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同时也需要通观全局,使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其他单元间相互关联,形成序列。

二、大单元教学与生活关联的实践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增设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这些单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2]。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组元,以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语文任务为驱动,其学习目标主要是建构语文学科自身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在新闻实践中了解新闻, 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 在诗歌创作中学习诗歌,在戏剧表演中体验戏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锻炼能力[3]。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演讲”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它由“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这三个学习任务组成。演讲的属性决定了学习演讲不能只停留在阅读、写作上,最终还是要落到口语表达实践上。纵观教材中给出的四篇演讲词 (《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 周年》),我们发现,这四篇文章无论是立意还是表达都可以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这些文章表述的内容、传达的思想、流露的情感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些距离,而这些距离会给他们带来陌生的感受,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本单元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通过对教材内容、课程大纲、实用价值、教学课时、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因素的通盘考虑,我们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作了调整和具化:

1.了解影响演讲效果的主体有哪些。

2.知晓成功的演讲、精彩的演讲词具有哪些特点。

3.懂得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演讲。

4.明确怎样综合评价一场演讲。

为了缩小学生与这四篇文章的心理距离, 充分挖掘文本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拟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贴切的学习情境, 通过让学生完成“观众看演讲,看什么”“选手备演讲,备什么”“评委评演讲,评什么”这三个内隐的主任务,达到掌握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评价中完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并能为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解决同类问题做准备的目的。

(一)学习情境

2021年于同学们而言是独特的一年,因为同学们已经或即将迎来14 岁的生日。14 岁, 意味着成长、蜕变,但也意味着同学们要摘下红领巾,离开少年先锋队了。离队虽有不舍,但同学们更应该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要使自己的梦与国家的梦同频共振。为此,山城市共青团拟于2021年5月4日在山城人民大礼堂举办一场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演讲比赛。此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我的未来不是梦”,选手的演讲时长不超过5 分钟。欢迎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加。

(二)任务一:做全盘的考虑

【核心知识】

了解影响演讲效果的主体有哪些

【学习过程】

(1)在出示学习情境后,询问学生:“若选手想在比赛中获胜,需要考虑哪些人的感受? ”

(2)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展示“影响演讲选手成功的主体关系图”,并引导学生尝试谈谈“观众、选手、评委具体是怎样影响选手的比赛结果的”。

图1

【成果验收】

(1)学生是否能够找出影响选手演讲效果的主体。

(2)经讨论、引导后,学生对“观众、选手、评委具体是怎样影响比赛结果的”这一问题的理解有无深化。

【设计思考】

从本单元的“学习情境”可知,学生将要参加山城市的主题演讲比赛, 现需要为此次演讲比赛做准备。通常情况而言,学生对“如何准备一场演讲比赛”这个问题都有一些深浅不一的了解, 只是他们的认识可能不是特别全面和系统, 我们本单元的教学正是以这种实际情况为起点而展开的。在“任务一”中,我们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若选手想在比赛中获胜,需要考虑哪些人的感受”这一问题的看法,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观众”“选手”“评委”这三个主体,并通过示意图的方式展示了这三者与“演讲成功”的关系,由此深化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这样的设计,遵循了从生活实际中来,经由语文学习,再回归生活、指导实践的思想。同时,该任务的完成, 既为本单元的主要任务“准备一次演讲比赛”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因其本身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后面学习任务的开展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任务二:做有思考的观众

【核心知识】

知晓成功的演讲、精彩的演讲词具有哪些特点

【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前,教师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谈谈“演讲是什么”“演讲词是什么”“什么样的演讲最能打动你”。

(2)交流分享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四篇文章,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学生阐述后,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一篇演讲词,要想打动观众(读者)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再给出“演讲要素记录表”,让学生精读这四篇文章后完成。

(4)完成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的收获、同伴的交流、自己的感悟,再次总结概括“演讲是什么”“演讲词是什么”“能打动观众(读者)的演讲词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成果验收】

(1)学生是否能够在精读教材的四篇课文后,依据文本内容完成“演讲要素记录表”的相关内容。

(2)在学习前和学习后,学生对“演讲是什么”“演讲词是什么”和“能打动观众(读者)的演讲词需要具备哪些特点”这个三个问题的思考有无深化。

表1 演讲要素记录表

【设计思考】

从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任务解读”可知,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演讲词内容、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结合了本单元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和学习情境,在原有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具化,将“知晓成功的演讲、精彩的演讲词具有哪些特点” 作为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之一。在教学中, 我们并没有采取常规的课文学习方法(先逐一讲解每篇演讲词的演讲要素、观点内容、写法特点等,再归纳总结演讲、演讲词的内涵和特点),而是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遵循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出发,经由对文章的初步学习, 再将学习所得用以完善已有生活认知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我们也并没有舍弃对篇章的细致阅读和相关演讲特点(演讲的针对性、演讲的独特性)的概括,只是将精读文本、完成演讲要素提取的这项教学活动换了一种顺序和形式,以“准备演讲比赛” 这个总的任务为驱动, 以四篇演讲词为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怎样的演讲更能打动观众”这个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精读文本,提炼出“使演讲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教学顺序和增设任务驱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这四篇文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四)任务三:做优秀的选手

【核心知识】

懂得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演讲

【学习过程】

(1)在写作演讲稿前,教师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参赛经验、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作为选手,在写作演讲稿前,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2)经学生讨论、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之前填写的“演讲要素记录表”和本次演讲比赛的具体情况,完成“演讲稿写作要素表”。

表2 演讲稿写作要素表

(3)待学生填完表后,让其在展示“演讲稿写作要素表”的同时,介绍自己的思考成果。

(4)待学生介绍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写作演讲词时,如何让听众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并将主体思路绘制成“演讲观点框架图”(如图2),再与大家分享。

图2

(5)待学生分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内容”与“演讲的针对性”“演讲的独特性”相互配合,并让其在教材的四篇课文中寻找到与“演讲的针对性”或“演讲的独特性”相关联的内容作为例证,完成“演讲内容关联表”。

表3 演讲内容关联表

(6)待完成表格、分享成果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此次演讲的主题、要求、内容、自己的风格等要素重新绘制“演讲词的写作框架图”(如图3),并进行初次写作。

图3

(7)演讲词写好后,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模拟讲演,依据组员的建议、自我演讲中的感受,对演讲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成果验收】

(1)学生能否依据此次演讲比赛的主题、要求等要素完成“演讲词写作要素分析表”。

(2)学生能否在精读四篇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完成“演讲内容关联表”。

(3)学生能否在“演讲观点框架图”的基础上,结合此次演讲的主题、要求、内容、自己的风格等要素重新绘制“演讲词的写作框架图”。

(4)学生能否依据自己绘制的“演讲词的写作框架图”进行写作,并根据模拟演讲后的各方建议对演讲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在学习前和学习后,学生对“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演讲”这一问题的思考有无深化。

【设计思考】

从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任务解读”可知,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把握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自己撰写一篇演讲稿。我们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依据教材要求和生活实际所需,对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知识进行了组合和具化,将重点之二定为“懂得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演讲”。

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先从学生对“作为选手,在写作演讲稿前,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这个问题的感性认识出发, 引导他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与演讲有关的要素,依据自己的演讲题目拟写大纲,再通过精读教材中的四篇课文,找到其“演讲内容”与“演讲的针对性”“演讲的独特性”的关联之处,最后进行演讲稿的写作和完善。

其实,教材中选取的四篇演讲词各具特色,对学生的演讲词写作很有启发性。比如,《最后一次讲演》作为一篇即兴演讲, 它在文章中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且与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联用,大大地增强了词句的表达效果,表达出来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为一篇在颁奖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作者以科学家的身份谈论了“中国学生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其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推进,且在演讲中适时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拉进了自己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为一篇针对青年学子的演讲,既有精辟深刻的见解,引用大量事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用幽默的语言调侃自己, 以缩小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文章的观点易于听众接受。《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 周年》作为一篇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上的演讲,演讲者的站位高、格局广,将奥林匹克运动会置于人类文明的立场, 使得演讲的内容和格调自有威严肃穆之感,且演讲中的用语庄重、典雅,使得演讲的话语与演讲会场的仪式感、 庄严感相得益彰。

我们考虑到若是单独在阅读课或写作课中讲解文章的技法特点、词句特色,其学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尝试着将课文精读与写作操练融为一体,以寻求具体的写作技法为动力,引导学生再次精读课文,从中找到课文写法的独特之处,并尝试着将其融入自己的写作体系之中。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再次精读课文的枯燥, 又能够使学生从写作所需的角度出发去挖掘课文写作技法的精妙之处, 从而使我们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五)任务四:做睿智的评委

【核心知识】

明确怎样综合评价一场演讲

【学习过程】

(1)在班级演讲比赛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写作心得、小组模拟演讲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作为演讲比赛的评委,在比赛中应该关注选手的哪些方面”(若无评委经验,则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演讲比赛的评委, 你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选手的表现”)。

(2)待分享完成后,教师给出《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演讲比赛评分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评分项目进行增删,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班级的“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并向大家阐述增删评分项目的理由。

表4 演讲比赛评分表

(3)在演讲活动开始时,学生评委依据“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对选手的演讲展示进行打分,其他学生同样参照此表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记录。

(4)在演讲展示结束后,参赛选手先依据“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学生评委依据此表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 并对其演讲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其他学生也依据此表,从恰当性、 实用性的角度对学生评委的点评和建议进行记录,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成果验收】

(1)学生及其小组成员能否对“演讲比赛评分表”的评分项目做出合适的增删, 并制作一份能满足此次演讲比赛需要的“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

(2)演讲选手是否能够依据“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对自己的演讲进行有效自评,并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

(3)学生评委是否能够依据“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对演讲选手的展示进行评价,并提出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建议。

(4)学生观众是否能够依据“班级演讲比赛评分表”,从实用性、操作性的角度对学生评委的点评进行评价。

(5)在学习前和学习后,学生对“怎样综合评价一场演讲”这个问题的思考有无深化。

【设计思考】

从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任务解读”可知,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三是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我们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结合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和学生生活的需求性, 将第三个核心知识点定为“明确怎样综合评价一场演讲”。

演讲,展示的是演讲者的综合素养,它将演讲者对演讲要素的分析、演讲词的撰写与修改、演讲现场的临时发挥等环节融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一场演讲时,不能只关注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是否生动、声音是否洪亮、 肢体语言是否协调等某个单一的方面, 而需要关注演讲者的演讲内容与演讲场景是否协调,演讲的观点与所列举的事例是否恰当,演讲者是否选用了恰当的方式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演讲者的服饰、发型、肢体语言是否与演讲内容、演讲场景一致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多维视角对演讲者的演讲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结合生活经历可知,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做着或听着不同的演讲(从某种程度而言,只要说话人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场合以主讲的方式向听话人传达消息的行为都应是广义的演讲)。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准备演讲?对于我们听到的演讲又该如何评价呢? 或许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是尚不成体系。鉴于此,我们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就先让学生谈“作为演讲比赛的评委,在比赛中应该关注选手的哪些方面”; 再让学生合作探讨、修改“演讲比赛评分表”;最后通过观看选手的演讲展示,以“选手自评”“评委点评”“观众点评”的方式,对选手的演讲展示进行评价。

生活中,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以评委的身份对某次演讲进行点评, 但是作为观众也并不代表没有发言权。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暂不明确该如何去评价而已。我们希望学生在完成“任务三”后,既能够知晓评价一次演讲时需要从哪些角度去综合评判,也能够懂得自己在准备一次演讲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这样的活动任务,不仅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以语文课所学去指导生活所用, 还能给演讲选手、学生评委、学生观众参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提升他们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大单元教学与生活关联的思考

陆志平先生曾在《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一文中指出:“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沉浸在真实的语文世界之中。”[4]这不仅给语文大单元学习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我们在运用大单元理念进行教学时提出了要求。

结合我们的大单元教学经历和反思,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将大单元教学理念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时,仍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关注:

首先,在通盘设计时,在注重教材内容、大纲要求、知识特点、学生的真实生活的交集的同时,应创设一个贴近现实、符合生活逻辑的学习情境。

其次,在选取核心知识时,应依据生活需要对篇章内容、教学大纲、考试要求、知识本身进行融合与完善,以确定出既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语文知识。

再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创设出既符合知识本身特点、逻辑,又贴近学生水平、兴趣的语文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主动且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此外,在对学习过程、成果进行评价时,应使选定的评价标准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又能够对最终输出的成果进行考核。

最后,在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时,应使本单元的标准、要求与前后大单元选取的标准间构成序列化的体系。

将真实生活与语文课堂有机融合,以学生的生活为学习原点,经由系统、深入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后,再螺旋上升至起点的上方,以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生活所需,最终实现真正的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演讲词演讲比赛情境
心有榜样,逐梦成长——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演讲比赛
难忘的小小营养师演讲比赛
不同情境中的水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注册中心举办“我为住建添光彩”演讲比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