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例析

2022-02-12刘科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篇模块文本

●刘科

一、基于语篇分析视角实施阅读教学的现实性

(一)课堂教学语篇分析的无逻辑性导致教学设计浅表化

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语篇知识和语篇结构,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提炼语篇主旨大意。然而,如今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部分英语教师缺乏从语篇视角解读文本的意识,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仍然习惯于围绕词汇和语法从语言知识层面进行浅层次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和流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和浅表化。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设计会缺乏逻辑性和精准度,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二)新课程改革中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二、基于语篇分析视角实施阅读教学的应然性

《课标》 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篇中的句与句、 段与段、文字与图表等存在复杂的关系。”[1]26张兵(2019)曾指出:“语篇的组织结构一般遵循一定的模式,了解这些模式有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行文逻辑和脉络,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2]因此,对语篇进行解读和分析,旨在探求语言片段、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弄清语篇材料的逻辑结构、叙事方式和衔接手段。田家宁等(2017)指出:“从语篇整体、段落和衔接层面解读文本,可以拓宽文本解读思路,提升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3]可见,真正意义上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关注语篇信息,还要关注语篇结构。

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语篇分析的研究成果发现,高校和高中英语教师聚焦语篇教学研究,从语篇分析视角开展阅读教学已取得不小成效。然而,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不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有所欠缺,因此作为提升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分析英语语篇的能力亟待增强。应针对初中英语教材中具有典型语篇特征的阅读文本,从语篇分析视角开展阅读教学。

三、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例析

本文以外研社《英语》八年级上册第12 模块的Reading 板块阅读教学为例,旨在探究教师应如何从语篇分析视角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而提升学生基于语篇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篇介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说明文,主要讲述学生如何在地震中进行自我保护,旨在培养学生在灾难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说明文的篇章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主题介绍、文章主体和研究结论。”[4]依据《课标》理念,该语篇的主题为“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模块主题为“帮助”,语篇主题与模块主题一脉相承,彼此联系。

(一)审视标题,预测语篇,把握文章主题

标题是阅读语篇的文眼,隐含语篇主题、语篇内容和语篇类型等重要信息。教师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指导学生利用标题信息预测文本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走进语篇。该模块标题为“help”,从模块标题到各个分节部分的主要标题,全部都紧扣“help”一词,凸显了本模块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从大单元整体视角开展阅读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本模块主题意义。教师首先给学生呈现第十二模块各个板块的主要内容(如图1),在读前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中的“help”一词进行重点解读。

图1 第十二模块主要板块的主题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厘清本模块“help”的主题意义。学生可以得出本模块的主题与帮助有关,再根据阅读标题“stay away from windows and heavy furniture”,学生不难预测此阅读语篇与灾难自救常识有关。

(二)梳理语篇,明晰结构框架,厘清段落模式

完整的说明文阅读语篇通常由介绍、 主体和结论等三个部分构成。教师通过设问 “Can you guess how many parts this article is consisted of”帮助学生预测语篇结构,同时依据标题为要求学生预测语篇体裁和语篇内容的分析作铺垫。该环节教师应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理解“help”的词义以及语篇的体裁类型,均选择“二选一”选择题的形式,具体内容见图2。

图2 预测语篇内容和类型

教师首先通过读前预测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本,通过略读和寻读等阅读策略检验上述预测是否正确; 同时利用框架图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明确语篇结构框架。一般而言,“一般—特殊” 模式是英语中最具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具体指段首句往往是一个概括句,可以表达某种观点、看法、结论和定义,下文的例证部分是对段首句的内容进行展开、充实或者论证段首句的内容。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线性思维模式,即“先概括后细节;先综合,后分析”[5]。

㉖杰索普认为,新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中心论之间存在的关键性区别在于,前者虽然给予国家相对自主性,但国家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经济逻辑,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利益,而国家中心论中的国家则更注重外部的防御和内部的稳定。

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语篇后,引导学生绘制语篇框架图, 并要求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在①②③④处分别填入语篇的三个主要篇章结构部分:Introduction,Main body 和Conclusion。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本, 把四个段落的主旨大意与所填写的三个部分进行匹配,最终形成图3,让学生对整个语篇框架结构了然于胸。

图3 stay away from windows and heavy furniture 语篇结构图

以第一段为例, 教师针对段首的主题句进行提问:①“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para1?”②“What may happen in an earthquake?”③“How did you feel when an earthquake happened?”以连续几个问题的设问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关注段首句与主题句、支撑句之间的关系。通过寻找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了解作者运用了何种方式对主题句进行延伸和拓展。

(三)聚焦文本衔接,连贯文本,培养语篇逻辑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指出:“语篇衔接形式包括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和逻辑关系衔接三种形式。”针对节选语篇文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后两种衔接方式。

1.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具有同一语义的词汇在篇章中反复出现,运用同义词使语篇语义连贯。

该文本语篇第二、三段中,“away”一词反复出现了四次,教师可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词汇衔接。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这两个段落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Which word is repeated again in para2 and para3?”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词汇重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形式,可以凸显主题意义。

又 如,“keepcalm,especially when you are with other people.Bebraveand behelpful.” 此处文本中连用三个形容词来阐述遇到地震灾害时需要保持沉着和冷静。“Calm”“brave”“helpful”三个词都是学生面对突发地震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词汇衔接不但可以起到衔接语篇使文本连贯的作用,还能有效突出文本的主旨大意。

2.逻辑关系衔接

逻辑关系衔接是指用逻辑关系词的形式来体现句与句、 句与语篇之间的关系。Halliday&Hasan(2007,转引自汤珏弘,2020)认为:“以功能为维度可将英语的连接语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时间、因果、增补和转折。”[5]该语篇中作者使用了诸如“so”“but”“because”“or”“and”等连接语,让整个文本逻辑有效连接。这些连接语在语篇衔接上不仅可以起到语义承转作用,而且能传达出词语背后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掌握阅读语法知识,更要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针对第一段“Earthquake always happen suddenly,so it is difficult to warn people about them”和第二 段 “Move away from buildings,because parts of a building may fall on you”,教师设问如下:“Can people know the earthquake before it happens?When earthquake happens,why do you move away from high buildings?”教师通过以上两个设问,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so”和“because”在各自段落中所起到的上下文逻辑衔接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连接语。

(四)微观分析,解读语篇特征,领悟文章意图

微观结构特征是“探究作者写作情感和写作意图的重要依据”[6]。学生要想真正深入语篇,需要做到从细微处分析理解语篇,解读文本语言特征,进而明白文字背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1.深入语篇内容,细微处把握文章大意

语篇主要从室内外地震发生的不同应对方式来贯穿整篇文本。因此教师提出“triangle of life”,对于这一新颖的词汇,教师尽可能通过文本内容的填充,让学生构建地震活命三角区的思维地图。

首先,教师通过判断正误题让学生大致了解地震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接着,教师设问“What to do during an earthquake”,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总结发生地震时室内外不同的应对措施。教师通过图示支架的搭建,让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不同场合应对地震的思维地图。

然后,教师给出一张图片让学生绘制“地震活命三角区”图。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设问“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拓展。学生最终明白“The stronger,the better”,即了解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冷静、勇敢、关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文本主旨,进而理解“triangle of life”字面含义背后的真正内涵。

图4 绘制“triangle of life”示意图

2.构建阅读情境,增强学生语篇运用能力

接着教师针对日本多地震的特征播放视频,根据学生学情,结合文本的背景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视频中一个名叫Miyuki 的日本女孩向中国学生求助地震自救知识,希望中国学生给予她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情境阅读,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巩固地震自救常识的学习。在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时,教师可以适当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表达。例如:

A:I think we should(not)....and....

B:It is a good idea to......

C:We’d better...

D:I advise you(not)to...... I think it would be more helpful if you could do......

……

(五)迁移文本情境,设计拓展环节,实现深度阅读

经过上述学习活动,学生已经对选取文本的语篇知识和语篇结构有所了解。在最后的读后环节,教师可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情境,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表达。这样继续深入的阅读既可巩固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效果, 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从地震基本技能的掌握到突遭火灾应如何应对,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语篇知识以及语篇中所提供的语言内容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拓展阅读设计如下:

“同学们,火灾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当我们遇到火灾又应该如何自救呢?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之后,教师提供作文框架图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实践运用。拓展阅读环节由语篇中的地震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火灾, 这样的环节设计更为自然与真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层级性,注重任务的迁移和创新”[7]。该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点滴生活小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日常抗灾及自我防范的意识。同时,扩展阅读任务框架中明确将开头和结尾给出,需要学生将中间部分填充完整,整个阅读任务语篇段落逻辑线清晰,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地模仿,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语篇模式。

综上所述,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语篇内容,更要关注语篇结构,从而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

同时,基于语篇分析视角的英语阅读教学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语篇解读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将真实体验作为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语篇结构特征,适当选取合适的课外语篇文本进行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自主的学习。

猜你喜欢

语篇模块文本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