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作序列的构建与实践
——以小学第二学段“写人记事”类习作为例
2022-02-12顾琴
●顾琴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二、 三学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可是,每学期八篇习作的训练量却很难达到提升习作水平的目标。尤其是第二学段的学生,完整的篇章训练教学目标过多,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小练笔作为习作的补充,具有形式多样、手法灵活的特点,但这些练笔往往比较零散,训练目标呈散点式、碎片化,不能有效地提升习作水平。因此,我们尝试进行了微习作序列的实践研究。
微习作是指字数在200 字以内的微型习作。比起一般的小练笔,它侧重于专项训练,一般一篇微习作往往专门训练一个方面。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如何开头和结尾等。
微习作序列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将一篇篇微习作串联起来, 形成序列。每篇微习作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微习作序列能使写作教学达到一“作”一得、得得相连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习作水平螺旋上升。
一、微习作序列的构建
(一)依据教材的习作编排
我们以第二学段为例,对部编版教材习作进行了统计,发现教材中“写人记事”类习作较多,共14篇,占了整个学段的43.75%。而在这类习作中,教材中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
表1
例如同样是写人习作,在三上习作1 中仅要求用一段话或几句话写出同学的特别之处;到了三下习作6 中,则要求题目也能体现人物特点;到了四上,要写出家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以及自己的感觉;四下要求最高,除了写清人物特点,还要用事例说明。我们在构建微习作序列时,也应遵循教材习作编排的序列特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微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习作信心, 提升习作能力。
(二)依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编排
第二学段学生刚刚由“写话”转为“习作”,他们的习作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篇幅短小的微习作训练恰好衔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 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架设了阶梯。而扎扎实实训练好片段,又为第三学段写成篇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第二学段是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微习作教学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知事物的特点并学习用语言表达。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构建了第二学段“写人记事”类微习作序列。(如表2)
表2
在“写人记事”类习作中,我们侧重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五个方面,结合教材习作编排和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特点科学构建, 使学生在第二学段能扎实掌握“写人记事”类习作的五类描写,为第三学段写成篇习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微习作序列的实践
如何开展微习作序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呢? 我们以外貌和心理描写为例来阐述。
(一)以“外貌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微习作教学
以“外貌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微习作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次练习。
1.第一次:远看身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身材的含义,积累有关身材的词汇,学会观察人的身材并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培养学生喜爱习作的感情。
教学设计:
(1)动画导入,认识身材。以动画片《三个和尚》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身材既包括身高,也包括体型。
(2)头脑风暴,积累词汇。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表示身材的词语。
(3)现场观察,趣味竞猜。观察班级某位同学,说说他(她)的身材,但不说出名字,让全班同学猜一猜,看谁最先猜中。
(4)当堂书写,品味喜悦。让学生把观察所得用一两句话当堂写下来,体验习作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
实践思考: 三年级上册第一篇习作就是写人习作,因此,我们把外貌描写训练放在第一节课中,并对外貌要求进行分解,降低习作的难度。在实践中,我们先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积累表示身材的词语,以便学以致用。趣味竞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班级同学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把熟悉的人物的身材用语言表达出来,造就了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乐此不疲。在竞猜的过程中,叙述者和猜谜者都需要仔细观察、思考,观察力就在这有趣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第二次:近观长相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长相的含义,学习观察人物长相并能抓住特点有序表达。
实践思考:接连安排两次外貌描写训练,是因为这两个方面联系紧密, 学完之后马上可以用于写人的习作中。这节课首先借助人物漫画,让学生了解描写长相就要像漫画那样,要抓住特点来写;再出示优秀文学作品中描写长相的片段,让学生学习生动的表达,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语句才不会干瘪生硬。如未学习范文之前,学生是这样写的:“她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学习之后,他会这样描写:“她有一头乌木似的长发, 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扑闪着,仿佛在说:‘和我去玩吧!’嘴唇红红嫩嫩的,好像一颗红樱桃。”
3.第三次:外貌显个性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可以和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相联系,并学会在外貌描写中体现人物的个性。
实践思考:最后一次外貌描写安排在三下教学习作6 之前。在这次练习中,我们设计一个听老师说外貌片段猜人物性格(或品质、爱好等)的活动。如外貌重点描写了笑的样子, 那可能是一个“乐天派”;重点写眼睛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或是戴了一副眼镜,那很可能是一个“小书虫”……这个环节,既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可以和人物性格等特点相关,又渗透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为随后自己观察表达搭建了阶梯。
(二)以“心理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微习作教学
“心理描写”是将人物写“活”不可缺少的方面,我们设计了四次训练。
1.第一次:我的心里话儿多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初步学习描写心理活动。
教学设计:
(1)故事导入,感受力量。用一个心理学家做实验的故事导入,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力量的强大。
(2)猜谜体验,记录思考。教师出谜,学生来猜,猜得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清楚详细地记录下来。
(3)交流评价,修改片段。指名朗读片段,师生评议,关注是否将思考过程写清楚,再进行修改。
实践思考:四年级的习作对心理描写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从四年级开始安排心理描写的练习。第一次练习,通过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并深切体会到心理力量的强大。猜谜环节也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积极开动大脑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进行了一次心理活动的深度体验,为后续片段训练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捕捉内心想法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深入捕捉自己的内心想法,学习修改片段,添加心理描写。
实践思考:紧跟上一次练习,这次练习侧重修改片段。教师出示描写忘记带书的片段,全班评议哪里可以添加内心想法。忘记带书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习修改这个片段,不少学生都有切身体会,容易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感受, 写出来的内心想法真实自然。同时,也渗透了修改方法的指导。“好文不厌百回改”,一篇平淡无奇的习作,通过一次次修改,也可以日臻完善。
3.第三次:心情过山车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心情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
实践思考:心情的变化是飘忽不定的。如能把这种变化体现在习作中,那习作必定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如遇到节日,我们往往不布置家庭作业,宣布之后,学生欢呼雀跃;之后忽作布置作业状,学生有的疑惑,有的着急;待写下作业,才发现只是交《告家长书》的回执,于是复又欢喜。心情的起伏是心理描写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将心情变化写下来,学生不仅乐于完成,微习作的质量也会很高。
4.第四次: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景色描写可以为文中人物的心情服务,学习用景色描写体现心情。
实践思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学生在习作时也可以将情思通过写景表现出来。不同的景物,可以反映不同的心情;怀着不同的心情,即使是同样的景物,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将快乐和悲伤两种心情,与晴天和雨天两种天气一一配对,创设出四种情境,让四组同学分别写一写。学生就能体会到,描写心情不仅可以直接描写心里的想法, 还可以借助景色描写来体现。
实践证明,在小学第二学段开展微习作序列的实践,能有效降低习作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提升习作水平。除了“写人记事”类习作,我们还针对“写景”“状物”“想象”等其他类型进行了微习作序列的设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第二学段微习作教学体系,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