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省级三甲医院2018—2020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调查

2022-02-12蔡爱琴曾萍宋润珞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年限

蔡爱琴,曾萍,宋润珞

(1.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 人文教研室,河南 洛阳 471000;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感控管理部,河南 新乡 453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办公室,河南 洛阳 471000)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因锐器损伤、喷溅等接触到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1]。三甲综合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多,疾病种类繁杂,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操作多,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增加[2-3]。由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卫生资源浪费,还可发生二次传播,对家庭造成危害,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职业安全问题[2,4]。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内容[5-6]。为了解某省级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与特点,便于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对策,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现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某省级三甲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包括进修、规培、实习人员及保洁工等。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查职业暴露人员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发生的科室及地点、职业暴露的部位、暴露方式、暴露环节及程度、暴露源的分类等信息。调查暴露者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原因,对职业暴露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不同感染情况开展预防及随访等工作。处理原则遵循《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7]。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18—2020年共登记上报职业暴露149例,其中女性占76.51%,护士(含进修、实习)占60.40%,工作年限<5 a的医务人员占62.42%。见表1。

表1 2018—2020年职业暴露人员的性别、职业及 工作年限[n(%)]

2.2 职业暴露发生的科室及地点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为内科,占47.65%;发生的主要地点为普通病房,占73.83%。见表2。

2.3 职业暴露的部位、方式、环节及程度暴露部位主要为非黏膜接触,占91.95%;暴露方式以针、针头刺伤多见,占55.03%;发生环节主要为使用器械,占27.52%;以二级暴露多见,占81.21%。见表3。

2.4 暴露源已明确暴露源中,居首位的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占47.65%,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有2例患者同时患有HBV和梅毒,占1.34%。见表4。

表2 2018—2020年职业暴露发生的科室及地点[n(%)]

表3 2018—2020年职业暴露的部位、方式、环节及 程度[n(%)]

2.5 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和预后149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即针刺或锐器伤按“冲洗-正确挤血-再冲洗-局部消毒程序”处理,皮肤黏膜接触暴露直接冲洗。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通过相关检查后进行预防用药,预防性用药率为65.77%(98/149)。对全部暴露者进行随访,尚未发现感染病例。

表4 2018—2020年暴露源的分类[n(%)]

3 讨论

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其中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为常见,应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暴露源、高危环节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8]。

本研究显示,职业暴露中的护士为51.68%,与既往研究结果[9]一致。护士职业暴露所占的比率最高,可能与护士总人数多有关,也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护士从事注射、输液、采血等操作,接触各种穿刺注射、注射器、输液器等锐器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高,需不断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自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从工作年限看,实习、进修等人员及工作年限<5 a人员的职业暴露率较高,可能与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防护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10]。因此,感控管理部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规培、进修、实习人员进行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各项诊疗操作技巧等。发挥科室感控管理小组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科室负责人应经常在晨会上提醒、强调,使医务人员时刻保持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高风险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考核力度,将防护教育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11]。

调查显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为普通病房,占73.83%,可能是因为医务人员在病房进行的操作较多,如医生进行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拔针、采血、吸痰等,增加了暴露的风险。调查显示,暴露方式以针、针头刺伤多见,占55.03%。研究表明,注射和拔针是引起职业暴露常见的操作环节,部分护士在输液结束拔针时,未将针头剪下置入锐器盒,而是将针头回插入输液袋/瓶,回到处置室再二次分离,也有护士直接将裸露的输液针头悬空拿回再行分离,这是导致职业暴露的巨大隐患[1,12]。本调查显示,职业暴露发生较多的环节为使用器械和管制患者,分别为27.52%和22.15%。可能与部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佳、操作方法不规范、锐器处理不当、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等有关。提醒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特别是面对传染性患者时,应提前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操作。

调查表明,HBV和HCV是常见的病原体,分别为47.65%和18.12%,与社会人群中此类病原体的感染者较多有关,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相关感染的风险,并按程序上报[13]。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做好暴露者的追踪随访,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14]。本研究显示,149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对全部暴露者进行随访,未发现暴露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

总之,通过调查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可揭示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以及职业暴露的方式、环节等因素,医务人员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年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不同连作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