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居民海洋意识研究
2022-02-07陶青霞
陶青霞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引言
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将海洋开发与利用提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海洋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意识中的海洋权益意识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息息相关,不可忽视。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海洋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海洋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为实现中国强国梦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洋强国战略势在必行。海洋意识是在人们认知层面建立的对海洋的全面、深刻的认识。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海洋资源或是海洋环境的简单认识。目前国民的海洋意识大多还停留在浅层,缺乏系统全面的海洋意识。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低下严重阻碍了中国建设发展海洋相关产业,进而拉大了中国与国际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有着“海州”之称。连云港是个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具有背山临海的得天独厚地理优势,受到了大海的眷顾。海洋成为连云港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连云港市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以及问卷调查方法,发现连云港市民海洋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有所欠缺,进而提出增强海洋意识的相关建议。
二、文献回顾
通过对关键词“居民海洋意识”检索发现在CNKI中的北大核心、CSSCI以及CSCD发表成果中,较少学者对此领域进行研究。由于本文研究需要,现将检索范围扩大至CNKI全部文献检索,关键词扩大至“海洋意识研究”,时间仍然固定在2000年至2020年,共有148篇理论成果。
运用可视化分析对文献来源以及分布学科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此领域研究在2010年起有大量成果产出。说明在2010年开始,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对全社会海洋意识进行探究,理论成果在2014年最多达到22篇,以后年份研究成果波动显著。其中文献多来源于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沿海城市重点高等学校,说明沿海城市对海洋意识探究与发展是比较重视的。相比较而言,内陆学校和相关机构发文不显著。其中,研究学科多分布于海洋学、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学科。说明对现代海洋意识的探究与培养多集中在中高等教育方面,与“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观点契合。
在研究内容上,多位学者对中高等学校学生海洋意识做了调查研究,其中学者卢成森、王静等人分地域对中国大学生海洋意识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读书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学者卢成森研究发现,虽然东部地区大学生海洋意识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东西两地大学生均存在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权益、海洋文化产业等方面认知度不足的情况。学者王静还发现中国大学生对于国土争端问题关注度明显不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关注的学生对国土争端问题只停留在其中的利害关系方面,较少深刻了解领土相关的史实问题。同时学者还指出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三点主要原因,第一,大学生教育中受到中国古代重视陆地领土开发,轻视海洋领土开发的因素影响。第二,受到中国古代闭关锁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国商品交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都是相对重视国内交易,而海外交易则不被视为主要交易途径,导致海洋意识没有充分形成。第三,受到中国长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选拔考试多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实用性学科的成绩,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没有树立与海洋相关的知识体系。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列举相关研究内容。从现有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居民海洋意识并不深刻,关注领域也不完整。而且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在校生教育情况,而较少涉及已经脱离学校教育环境,步入社会的各种职业工作人员的海洋意识调查及海洋意识培养,这也成为本文的重点研究方向。
三、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完全随机的方式进行,尽管样本数量有限,但理论上被调查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信息基本符合或呈现出社会整体比例的趋势。但依据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被调查者呈现出了年轻化、教育程度较高的趋势,与社会整体比例存在一定误差。就现场调查的直观感受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公众海洋意识处于较为欠缺的状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论,包括以往的一些海洋意识调查活动,所取得的调查结果应优于社会实际情况。
本次调查中,对于海洋方面的资讯,被调查者中表示“密切关注”的有34人,占比6.44%;“经常关注”的有144人,占比27.27%;“偶尔关注”的有273人,合计高达85.42%,这说明连云港市居民对海洋资讯的关注度是特别高的。在4个海洋意识一级指标中,连云港市居民更关注是的海洋自然和海洋经济,而在海洋文化意识与海洋政治意识相对少一些。在具体指标中,海洋减灾、海洋管理、海洋生产、海洋权益意识指标是连云港市居民关注的重点,在海洋开发、海洋历史、海洋文化保护、海洋国防、海洋法律意识指标的关注度较低。
基于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薄弱的情况,接下来将针对如何提高海洋文化意识以及政治意识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四、相关建议
(一)增强海洋智库和涉海人才体系建设,为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奠定智力基础
目前的海洋国际规则是由西方国家自近代以来建立的完整体系,因此第三世界国家海洋规则话语权一直被限制。又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在海洋意识方面起步较晚,所以被动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加强海洋智库和涉海人才体系建设将会对连云港市居民海洋意识的加强起到智力支持的作用,对连云港建设海洋特色城市起到进一步促进的作用。
第一,目前国内海洋高校数量有限,并且在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滞后的问题。连云港应按照教育部对双一流高校的要求建设一所能够面向全世界的先进的综合类海洋大学。建设综合类海洋大学要以促进连云港建设海洋特色城市为核心,综合严格的学科建设标准,以海洋大学一般基础学科为依托,开设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建立海洋特色金融学以及涉海法律特色学科,申请增设涉海类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弥补国内海洋大学普遍重理轻文的不足。涉海类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建设可以对全社会海洋意识和文化意识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针对连云港缺乏专业的涉海领域研究机构的问题,连云港应通过高端智力支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思维,对连云港目前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出台涉及涉海产业、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在最短时间内引进、使用、培育和留住涉海人才,以促进连云港的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涉海领域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连云港成为中国构建海洋领域全球话语权的代表城市。
(二)加强连云港市在校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连云港市教育相关部门应在海洋意识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并通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海洋兴趣和海洋意识。目前,连云港已经拥有一所较为完备的海洋类大学,但尚未建成成熟的海洋意识教育体系。因此,连云港高校应继续推进海洋课程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在建成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中国教育体制对升学的规定等主客观因素对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消极影响,尽量平均安排各个学科的课时。统一教学用材,保证连云港学生所接受的海洋意识教育课程的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海洋意识。同时,连云港市政府应大力鼓励学校开展海洋相关教育活动,营造出连云港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氛围,从而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三)重视海洋文化发展
连云港市政府及相关海洋产业及企业应大力整合全市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文化相关产业。利用连岛富饶的海洋旅游资源、推出经典的文创内容,设计出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IP。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借助连云港具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借助它们的资源与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连云港海洋频道”或“海洋专栏节目”,制作出一批内容优质且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海洋相关节目。节目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既要有符合年轻化的娱乐性节目,也可以策划知识竞赛类的科普节目,比如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连云港电视台也可以策划出一档海洋知识竞赛,大力鼓励全民参与,不断打磨节目质量,使其成为连云港电视台传播海洋文化意识的标杆,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增强居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分不同年龄段、不同难度,普及覆盖尽可能多的居民。
第二,借助连云港的网络以及数字媒体传播,在网站上开设海洋专题,创设论坛、制作海洋知识短视频来介绍连云港海洋状况,积极优化经营该网站使其成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如今,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下,公众越来越重视碎片化时间。近年来,短视频App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也深受大众的喜爱。所以,要发挥手机客户端等移动媒体优势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普及海洋知识和权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