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2022-02-07张怀鹏侯媛媛

江苏商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胶东红色旅游景区

张怀鹏,侯媛媛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

一、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可开发性强

胶东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①。胶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人物、实物、事件、文艺、精神等类型。人物是指为革命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影响巨大的英雄人物、团体等,如于得水、任常伦、马石山十勇士等。实物是指革命志士使用过的物品或者他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革命遗址、遗迹、建筑等,如胶东育儿所旧址、海阳地雷战遗址、牟平雷神庙战斗遗址、乳山马石山烈士陵园、文登天福山战役纪念馆等。事件是指革命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活动,如天福山起义、马石山战役、青即战役等。文艺是指传播红色胶东精神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红色歌曲、舞台剧、歌舞剧等,如文学作品《苦菜花》《海啸》;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地雷战》;戏曲歌舞剧《烽火》《乳娘》;抗战题材音乐剧《红山枣》,现代吕剧《刘谦初》等。精神是指红色文化的本质核心,如“支前精神”“地雷战精神”等。

(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烟台、威海、青岛等地顺应文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1.红色文学、影视剧带动效应明显。《胶东红色文化丛书》《胶东保卫战》《红色印记——烟台革命文化丛书》《红色乳山》《平度市红色资源画册》等著作对胶东红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系列革命历史纪录片《胶东烽火》、电视剧《大秧歌》《解放青岛》《战火大金脉》等影视作品的制作播出,提高了胶东红色文化的知名度。

2.红色演艺促进了胶东红色文化的发展。近年来,胶东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制作了部分红色演艺作品,扩大了胶东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吕剧《烟台山》、红色戏曲歌舞剧《烽火》、现代京剧《烟台解放》、红色民族舞剧《乳娘》、大型原创情景组歌《红色胶东》等各具特色,反响热烈。

3.红色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较好。胶东各地政府重视红色遗址、名人故居、纪念地、文物文献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如烟台市在保护好红色遗址遗存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荣誉称号,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海阳地雷战纪念馆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威海市陆续公布了三批60处“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记名录”,全面启动了红色革命历史印记抢救保护工作等。

(三)红色旅游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

胶东是山东省红色旅游核心区之一。为提升胶东红色旅游知名度,胶东地区各城市重视红色旅游开发,打造红色旅游景区,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如烟台市确定了28处红色旅游景点,策划了3条主要的红色旅游线路。威海市以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胶东育儿所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为依托,设计了红色海滨游、好客山东红色游等红色旅游活动。同时,两市还积极探索红色研学游活动,丰富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

二、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浅,技术含量不足

目前胶东地区红色旅游景区仍存在粗放式、低层次开发的问题。部分景区仅有单个展馆,没有其他可供游览的项目,无法引起游客的旅游兴趣。由于缺乏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胶东各地红色旅游景区雷同发展,重复建设,缺乏特色。同时,胶东红色旅游项目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融合不足,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仍以遗址参观和风景观光为主,特色项目很少,缺少与动漫、影视、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较差。虽然个别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了一些演艺项目,但与国内其他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相比,差距较大,存在数量少、影响力小的问题,无法吸引和留住游客。

(二)红色文旅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③

红色旅游由于特殊的政治和教育意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模式,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够,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开发过程中倾向于采取谨慎方式,在娱乐性、多样性上不够大胆创新。胶东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主要以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红色教育和观光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融合④。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主要以游客参观和解说员讲解为主,宣传展示和解说手段简单,不够生动形象,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历史意义和内涵没有得到深入体现,缺乏足够的震撼力⑤。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较差,兴趣不强,重游率较低。

(三)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人才缺乏

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区的客源量和口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革命战争的特殊性,胶东各红色景区多处于山林之中,距离市区较远,可进入性较差,且景点间比较分散,餐饮、住宿、娱乐接待设施不够健全,旅游接待能力不强,游客停留时间短,多以半日游、一日游为主,旅游收益较低。同时,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缺乏专业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服务不到位,讲解水平不高,无法将红色革命精神有效传递给游客,不能满足游客对红色内涵的求知欲,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

另外,红色文旅品牌缺乏竞争力,没有将红色景点有效连接起来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虽然近年来胶东地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些红色旅游品牌,但与其他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相比,其品牌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力。

三、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近些年,随着文旅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红色文化旅游也随之快速发展,旺盛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需要正确的指导战略、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因地制宜地开发产品⑥,以符合游客“个性化”“定制化”“漫游”“深度体验”等需求。要通过合理规划、资金投入、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优化开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开发,推动胶东红色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需要精准定位,系统规划。在对红色资源进行准确摸底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开发范围和内容,突出红色文化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制定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确立“红色胶东大景区”发展思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利用。避免各红色旅游主体之间相互推诿、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一是要做好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规划设计。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独特内涵,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布局,做出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⑦。要根据《胶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结合胶东红色文旅资源实际,系统设计,制定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合理开发胶东红色文旅资源。加强立法工作,制定胶东红色文旅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从体制、机制上做好保障工作,为红色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二是做好胶东红色文旅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规划。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文旅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胶东红色文旅产业要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一体规划,共同发展。对红色产业进行延伸,将红色旅游与教学、培训、会务等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多产业联结的文旅综合体。同时,要打造红色产业平台和红色品牌效应,以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重点,为更多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

(二)整合胶东红色旅游资源,推进区域合作,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胶东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因此,要整合胶东各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以“优势互补、游客共享”为原则,深入挖掘胶东红色资源的内涵精神,吸引更多游客游览红色景点。

鉴于胶东红色资源“多而散”的实际情况,需要在产品重组、线路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统筹协作,进行由点成面、由线成片、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要将自然景观和红色历史景观相结合,将红色旅游和教育研学相结合,将红色历史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相结合,形成旅游点、线、区有机结合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同时,建立内部管理协调机制,突破景区、地市的行政区划,推进胶东各市之间、各景区之间进行红色文化旅游联合开发,形成联动,加强合作、分层开发、统一管理,实现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一盘棋,将胶东打造成一个以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为核心的大型多功能旅游区。还可以考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大区域”“大融合”,将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与沂蒙、枣庄等地合作,融入山东红色旅游开发大局之中。另外,要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放宽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主体打造包括红色主题剧场、度假酒店群、红色主题街区、红色主题室内乐园等内容的红色主题旅游区。

胶东红色资源特色鲜明,可以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相结合进行整体开发,构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其他旅游业态为辅助,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全新开发模式,形成融合性的新业态和产业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

进行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应在深入挖掘胶东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融入胶东地方文化,实现产品差异化、特色化。要在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访调查,系统收集、挖掘隐性资源,在革命历史的精准性、生动性、时代性上做足文章。要不断改革创新,将胶东自然生态环境、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艺术相结合,建设精品红色旅游景点,提高胶东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提高旅游者对红色革命的认知性和认同感。

(三)创新胶东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价值

开展红色旅游,主要目的是进行红色精神的传播和传承。为此,需要对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创新,突出特色,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新价值。要对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二次包装,打造区别于其他红色景区的特色产品,走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要改变现有的大多数景区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静态化现状,增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由静到动、由平面到立体”。如烟台海阳是地雷战的故乡,留存有大量的英雄事迹和红色遗迹,并拍成了《地雷战》《地雷战传奇》等影视剧,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可结合影视内容制作真人抗战体验项目,演示并让游客参与地雷制作过程,开发与地雷相关的特色文创产品,如背包、水杯、T恤等,做大做强海阳的地雷战品牌。青岛莱西是著名的木偶剧之乡,可以将莱西抗战故事与传统木偶戏相结合,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木偶戏和旅游商品,丰富红色文化旅游的内容。同时可以演出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活报剧、小歌剧如《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片段等,激发参观者的现场历史感受。另外,还要突出红色主题,进行深度开发,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多元化,构筑政、研、学复合型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胶东各地红色景区应加强合作,突出区域联合的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与优化,如可设计连接青岛、烟台、威海的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胶东海滨游。同时,优化红色旅游资源组合,注意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胶东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增强市场吸引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一是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线,设计红色文化旅游专线。二是结合现代元素,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市场化需求。如以胶东革命游击队发展历程为主题,整合都市红色文化形成都市红色研学游线路。以胶东抗战期间前后方抗战史实为主题,整合原生态保存良好的美丽村落,打造胶东生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结合母爱文化、乳娘精神,串联大乳山、马石山、胶东育儿所,设计“母爱乳山、红色印记”红色文化主题游。将青岛国际化大都市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与红色景区结合,推出“游时尚青岛,访红色足迹”线路等。

(四)完善旅游设施配套,提升景区承载能力

针对胶东红色遗址可进入性较差,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及部分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体验较差,很难吸引游客的实际情况,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吸纳社会组织、企业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红色景区的可进入性,增强红色景区的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景区、接受红色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购物中心、医疗救护、接待场所等,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红色主题酒店,突出客房、餐饮产品的红色元素,实现“红色旅游+”。同时,要充分利用全息投影、镜面立体展示、AR、VR等数字技术,科技赋能,建设智慧红色旅游景区,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五)加强宣传,提高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

应加大胶东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体系。首先,在充分利用已有红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创作新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编排演出多种体裁的红色剧目等形式,打造一批公众喜闻乐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作品。实现“老红色”和“新红色”优势互补,让更多的人了解胶东红色文化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胶东红色文化旅游。其次,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大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宣传力度,构建景区和游客共享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新空间。可以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传播⑧。新媒体时代,要积极与携程、同程艺龙等旅游在线平台合作,运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IPTV等媒介加强宣传,利用品牌助推效应,提高胶东红色文化旅游的品牌竞争力。

注释:

①邓云.烟台红色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5):22-23,28.

②王丽艳.烟威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情感教育的视角[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9:23-24.

③刘鹏.文旅融合视角下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考[J].人文天下,2019(7):15-21.

④牛祯.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3):56-57.

⑤李绍斌.湖湘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32-33.

⑥金鹏,卢东,曾小乔.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评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6):764-768.

⑦骆启顺.县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浏阳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为例[J].中国市场,2020(4):31,37.

⑧于春雨,韩新君,张赫名.鸡西市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策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2):108-112.

猜你喜欢

胶东红色旅游景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胶东面塑——花饽饽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