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的路径研究
2022-02-06张言军刘禹彤
□张言军,刘禹彤,万 劢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站稳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立场,不是空洞的、抽象的,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是高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现[1],是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
1 建立强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将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归并,将各委员会名称进行统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了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1]。高校议事协调机构具有跨部门组织协调、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职责,发挥着及时观测、分析研判、提出建议、统筹协调、落实要求、为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的重要作用,是高校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重要抓手。切实发挥高校议事协调机构为党政决策做好服务、当好参谋的作用,需要科学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规则、构建原则和管理制度。
1.1 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规则
高校在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时,应确保每个议事协调的设立因上级要求、工作所需,对可以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和原则上不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范围做出明确要求。明确以下可以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情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上级组织有明确要求或有上位文件依据的,学校重大工作或专项工作部署需要的,可以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对不能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做出约束:属部门职责范围内、可由某一职能部门单独完成的,可由某一职能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与现行议事协调机构重复或在其及下设机构职能范围内的,仅为临时性检查、非常态性工作的,原则上不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在设立过程中,需注意防止机构臃肿,杜绝“开展一项工作成立一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形式主义问题。
1.2 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构建原则
规范机构负责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根据中央和隶属部门要求,结合学校重大工作需要可担任负责人,一般情况下,不应设双负责人;规范参与成员,本着“职责清晰、构成科学、运转高效”的原则,明确机构成员范围、人员及职务;规范主要职责,划清责权界限,定期研究工作,做好参谋助手,积极发挥作用;规范办公室设置,承担议事协调机构日常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做好工作记录和资料留存。
1.3 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出台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形成定期沟通制度,要求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就领域内工作开展研究,执行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相关决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形成动态调整制度,对机构负责人发生变动的应报学校班子会审议通过,成员发生变动的应经负责人审批并通知相关单位,定期将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取消、调整等情况进行集中统筹并依规通报;形成一事一档制度,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全流程存档管理,由机构办公室负责按规定要求对机构的组成、会议的纪要、推出的政策、取得的成绩等做好档案整理和留存。
2 完善推动党对教育工作重大决策落实的制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高校建立完善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两个维护”,坚决将“两个维护”贯穿于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够得到层层落实和坚决践行,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3],把讲政治作为指导工作、推进业务的生命线和主旋律,以坚定的原则和立场,鲜明的旗帜和态度,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步调统一、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4],一方面,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准确理解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另一方面,要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以实际成果检验贯彻落实成效,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教育方针得到精准有效的落地和执行。
第三,坚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实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明确岗位职责,促进部门联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做到提前预判、有效预防、主动克服、坚决抵制。
2.1 建立学习传达机制
注重时效性,收到党中央文件、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后,由办公室第一时间提出拟办意见,送至学校主要领导阅批,组织学校各部门以专题会议、集体研讨或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及时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及时报送传达学习贯彻情况;抓好长效性,结合工作形势,制定学校层面的年度学习计划,通过中心组学习、班子会等形式,对学习的整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安排做出明确计划。
2.2 建立任务分解机制
建立责任分工制度,高校党委履行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对贯彻落实工作负总责,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分管领域的贯彻落实;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贯彻落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落实主抓主牵责任制,由牵头贯彻落实工作的党政班子成员主抓,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把党中央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穿于调查研究和指导推动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工作调度,定期研究部署,积极推动落实。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在学校党委研究确定贯彻落实意见后,由牵头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及相关制度,由办公室建立完善的贯彻落实工作台账,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工作台账,细化具体的工作实施举措,指定专人负责盯办,逐项抓好落实。
2.3 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抓好督查督办,办公室负责加强对工作台账的督查督办和验收,及时评估贯彻落实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做到完成一项,验收一项,归档一项,对进展缓慢或成效不明显的进行督办跟进。抓好“回头看”,定期开展贯彻落实工作情况“回头看”,形成详细的工作清单,仔细研讨、检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列出具体任务和具体措施,明确整改的牵头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2.4 建立情况通报机制
将贯彻落实工作情况纳入政治巡视,严肃查处贯彻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通报、曝光等方式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落实好整改“后半篇文章”,盯紧问题,压实责任,强化政治统领,倒逼责任落地,把跟踪问效贯穿于落实整改的各流程,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发挥好宣传媒介作用,充分挖掘学校在贯彻落实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开展集中报道,营造积极浓厚的舆论氛围。
2.5 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加强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5],由纪检监察部门建立政治监督常态化机制,重点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整治监督,既考察政治站位、工作态度,也考察实际行动和有效举措,对政治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严格考核问责,将贯彻落实工作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首要标准、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绩效奖惩的重要指标,对勇于担当、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消极敷衍的予以严肃问责。
3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既是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重要体现,也是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6],《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下简称《条例》)等党内法规均对全面规范和加强请示报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制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确保各方面工作始终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请示报告制度的制定,应坚持政治导向、权责明晰、客观真实、规范有序的原则,加强全局把握、分析研判,时刻保持警惕,对事关全局、影响广泛的重要事项及时向上级单位请示报告。
3.1 明确报告范围
除《条例》规定的请示、报告、备案事项外,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将统筹推进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高校党委、行政、纪委部门可分别制定报告事项清单,明确高校向上级党组织、校内单位向学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向党组织请示、报告、报备的事项范围,列出请示事项、上报部门、文件依据、责任部门、审议签发方式等具体内容,对需要请示、报告、备案的事项进行逐条明确,做到权责明晰、条目规范,有章可依。
3.2 明确报告程序
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请示报告程序,严格按流程请示、按时限请示。以书面形式进行的请示报告,应严格执行签发程序,以学校党委名义行文的,需经分管领导会签由党委书记签发;以学校行政名义行文的,需经分管领导会签由校长签发;以学校党委、行政名义联合行文的,需经分管领导会签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签发。
3.3 明确报告要求
高校在制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中,应对请示报告的严肃性、计划性、规范性做出明确要求。一是强调严肃性。请示报告内容是上级党组织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应确保请示报告内容全面、信息准确,起草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重点反映重要动态、经验和工作意见建议等内容,做到旗帜鲜明、内容明确、态度清晰。二是加强计划性。请示报告的牵头部门应提前制定拟请示报告事项计划并上报学校,按计划时间将请示报告材料提交学校审议审定,确保按时报送。三是提升规范性。高校向上级单位报送请示报告,应有专门的归口管理部门,书面报送的材料注意行文规则,按规范形式、规范程序报送,坚持“一事不二报”,不以口头请示报告代替书面请示报告,不以向领导同志个人请示报告代替向上级单位请示报告,不以信息报送代替工作报告,杜绝报告夹带请示事项。
4 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令行禁止的制度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7]。高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自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界定、责任细化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8]。
4.1 构建责任界定机制
精准定位是履职尽责的前提,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高校党委承担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书记是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高校纪委承担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9]。实际工作中,高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党组织、二级纪检组织也须对应承担履行职责领域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横纵结合”的责任体系。纵向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升履责能力,抓好责任落实,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接受组织和师生监督;横向上,各二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9],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自觉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从严进行教育管理监督。
4.2 构建责任细化机制
系统科学建立任务清单,细化分解具体责任,消除条块梗阻,化解部门分歧,对应当落实推进的具体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要求学校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常委会,专项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明确年度任务、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定期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报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经常性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要求党委书记,每年听取班子成员和校内各二级党组织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情况报告,对班子成员、二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开展定期谈心谈话,对于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提醒,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到位、师生来信来访反映问题较多等部门与人员,进行及时约谈、批评教育、督促整改,直至整改到位[10];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履责情况列入对照检查内容。
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线规则,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调查研究;每年至少一次带领分管部门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述职述廉,并作为年度民主生活会征集意见以及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提出整改措施,推动整改落实;校长还应带头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组织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
4.3 构建监督检查机制
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突出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的检查。
加强督查督办和校内巡视,重点解决责任边界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聚焦站位高不高、作风实不实、工作到不到位、师生满不满意等关键内容,深入推进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回头看”和报告、通报制度落地落实。
加强管理考核,统筹政治建设、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等方面工作,建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加强问责追责,对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级党组织决定不到位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或者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学校党委、纪委予以追责或建议上级单位进行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