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公共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

2022-08-04李玉凤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李玉凤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公共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背景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两个文件均突出了两个关键词: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是手段,立德树人是目的。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均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是顺应时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2 公共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1 基于公共英语的课程特点视角

公共英语课程具备跨文化的学科属性。公共英语课程有些虽引进的是原版教材,但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内容多为中西语言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的赏析比较,与思政教育关系密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社交礼节,又能增强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深刻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公共英语课程具备隐性育人的功能。与思政课程不同,公共英语课程的题材包罗万象,涵盖了人文地理、前沿科技、生活见闻等方面。教师在讲解专业内容时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此外,公共英语课时多,受众比例大,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一方面可增加公共英语课程的深度,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专业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可见,公共英语课程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具有优势。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基础上,加入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扩大知识面,同时培养思辨能力。

2.2 基于教师素养提升的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作为传道者,要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接受教育,努力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坚定拥护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然而,在过去大多数公共英语教师将角色定位为知识传授者,把重心放在钻研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篇分析,把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着眼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功能上,由此造成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讲授内容的局限,学生兴趣的低下[3]。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共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打破以往的学科界限,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随着教师文化修养、思政素质和理论素养的提升,公共英语课程会更加有趣味、有内涵、有高度,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会逐步增加。随着教师学识和阅历的不断提升与丰富,学生会尊重老师、信服老师、敬畏老师。这样的正面反馈会极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2.3 基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视角

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师更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及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对于此类内容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自主性不高。课程思政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抓手。在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站位,增强其道德素质,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公共英语课程具备有利的条件,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实施阵地。对教师而言,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思想觉悟和个人修养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重塑。当然公共英语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尝试。

3 立德树人视域下公共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践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积极探索公共英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了一系列课堂实践,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和公共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学科内容输入的同时,重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从完善教学目标、拓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3.1 完善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层面,即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词汇和语法的基本用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公共英语课程应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增加思政教学目标[4]。

笔者的团队在做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在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每个单元的思政教学目标(见表1)。双重目标设定,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5]。笔者以《点击职业英语2》前五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例,主要阐述思政教学目标。

表1 《点击职业英语2》教学目标

3.2 拓展教材内容

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大多源于外文刊物,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很有限。谭苏燕、章庆娥曾指出,“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平均约占教材总内容的2%”[6]。因此,要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深度钻研教材,进一步加工教材,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笔者所教授的《点击职业英语2》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法内容是形容词的最高级。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有限,笔者在讲述了最高级的构成后,又带领学生思考了中国的世界之最。古往今来,从万里长城到丝绸之路,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三峡,中国创造了众多令世界惊叹的奇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搜索资料,总结出三十多项世界之最。如:the longest wall——Great Wall; the oldest trade road-Silk Road;the most famous tide-Qian Tangjiang tide等等。这些奇迹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汗水,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更见证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以祖国为荣,以祖国为傲。通过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

本单元的对话场景是Stacey度假回来,给家人买了礼物。在回家途中得到了邻居的帮助而展开的对话。鉴于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在这个板块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Where did you travel on holiday?Did you bring some gifts for your family/friends?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知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皆是学习的途径。同时,纠正学生对行万里路的认知偏差。行万里路不只是打卡、拍照留念。这是最浅层的行万里路。真正的行万里路是了解当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是参观一场展览,了解艺术品的深意;是参加一场活动,结交积极向上的朋友。

此外,考虑到学生刚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着如何与舍友、同学相处的难题。笔者把对话中涉及的送礼物(bring presents)和互帮互助(help each other) 进行了重点强调。在与人相处时,诚信(integrity)和友善(friendship)是基本准则,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诚信是为人的根本,友善是人际关系的强力黏合剂。无论是与同学相处,还是与老师、家人相处,都要做到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3.3 优化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师的必备技能。各大教学平台、APP上均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上实现课外自主学习,在线下进行课堂展示,开展交流和讨论。

笔者在讲授“Great Movie”这一单元时,以学习通平台为主,网络资源为辅,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内容,有效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效果。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近年来国内上映的红色电影,把英文名写下来,并选择一部喜欢的电影将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整理好分享在学习通平台上。课中,第一个任务是教师把学生提到的电影英文名罗列出来,让学生以小组PK赛的形式猜中文名。第二个任务是讲好中国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提交的作业,选取了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长津湖》,挑选了一名学生讲述亲历长津湖战役的一位95岁老兵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升华主题,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昂扬姿态,看到英雄榜样的力量,意识到要志存高远,心怀感恩,做一名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课后,借助“英语趣配音”平台,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电影片段配音。对于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同学,推荐观看“网易公开课”的“看电影轻松学英语”课程。通过多种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布置多个任务,在讲授好课程内容的同时,实现思政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

4 结语

在公共英语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且在无形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其实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以前没有把它放到一个显性的高度加以重视。因此,今后在备课过程中要谨记课程思政理念,潜心钻研教材,巧妙地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课堂中,从而收到思政隐性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