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治党视域下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03武晓潇康永征
武晓潇 康永征
摘要:政治能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核心,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水平同组织要求比还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要从制度方面寻找突破口,围绕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党内生活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完整的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制度体系。
关键词:制度治党;政治能力;存在问题;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时代山西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研究”(2019042009)。
作者简介:武晓潇,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助教;康永征,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社会学博士。(山西太原030024)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1-0055-04
一、政治能力内涵背景研究
(一)政治学理论中“政治能力”的含义
“政治能力”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关于政治能力问题的研究,在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层面的解读各不相同。
“政治能力”这一概念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相伴而生。罗伯特·杰克曼(Robert W.Jackman)在《不需要暴力的权力:民族国家的政治能力》中对政治能力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他将政治能力解释为政府采用正当合法的政治手段以解决冲突的能力,并指出政治能力是关于程度的问题,体现为制度年龄与合法性两个维度[1]163。阿尔蒙德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因此他将公民能力称为政治能力,就是有能力的公民在参与制定政策与决策过程中,能够使政府官员满足其合理要求的政治影响力[2]。
在我国,不同语境下关于政治能力概念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权威的政治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国家政治能力的总和,前者可以概括为支持能力,后者可以概括为执政能力[3]。有的主张政治能力是党在正确处理自身内部政治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4]。还有的学者认为政治能力主要指政治参与能力,是政治主体运用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参与政治决策、宣传政治主张、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主要包括政治上的眼光、谋略、理想、忠诚和气度等[5]。这些都是从国家、民族的宏观意义上对政治能力概念的阐述。
本文討论的是党员干部个体层面的政治能力,这是一种微观的个体意义。哲学上的能力是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能引起外部世界关系变化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和[6]。政治能力可以表达人与外部世界的现实关系,具有鲜明的外显性,包括政治认知能力和政治践行能力。本文认为,对于个体来说,政治能力,就是一种将政治觉悟创造性地转化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能力是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经验等因素的综合体现[8],是运用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
(二)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必要性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提高“七种能力”要求,摆在首位的是政治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话语权得到极大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全球独领风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然而,与此相伴而来的是西方意识形态入侵、渗透日益猖獗,各种反华势力暗流涌动,我国面临的外部威胁日益严峻,维护国家安全迫在眉睫,而政治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处于根本地位。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依然十分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有一大批政治能力很强的领导干部,有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提高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履行好职责使命的根本所在。党的政治建设,从根本上依赖于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水平。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就是政治标准,衡量干部素质的首要标准是政治素质,衡量领导能力的首要标准是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能力是1,其他能力是0。没有前面的1,再多的0都无济于事。
(三)从六个维度把握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解读、把握政治能力的丰富内涵。
其一,保证绝对忠诚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灵魂。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和为政之道。
其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源泉。树牢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前提。
其三,把好政治方向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根本。政治能力的首要内核就是把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其四,站稳群众立场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天然使命。政治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都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
其五,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重点。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面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繁重任务,是往前冲、往上顶,还是向后躲、向外推,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直接考验。
其六,保持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底线。政治自律就是廉政为民的政治操守。自觉抵制诱惑的政治免疫力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能力。
二、制度建设缺失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还存在不少不适应、不匹配的突出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相关的制度机制仍不健全。
(一)学习制度不完善
理论修养是党检验党员干部各种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但是目前党内学习制度还不完善,表现为学习形式还较为单一,制度可行性不强,监督约束不够有力,对学习成效的考核、激励等刚性约束不强,党员学习成果转化程度不高,“学用结合”“以知促行”不够等。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日渐完善,但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一是党员干部培训机制运行不畅,“重复培训”“多头培训”甚至“多年不训”现象并存,培训实效性差,缺乏针对性。二是激励约束机制缺位。考核主体缺乏约束力,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等关系到干部实际利益的关联性不高,培训体制与选用机制脱节,致使教育培训结果没有得到重视。
(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存在一定程度虚化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等5项基本制度。但是一方面,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折扣执行、选择性执行现象,造成事实上“有章不循”的状态。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单一化阻碍了制度效用地发挥。
(四)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山西省为例,该省从2010年9月起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10年来,这一制度运行成效显著,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干部考评标准的实操性不强,主观程度较高;考评主体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被考核对象分类不科学、不明确;考评过程的公开、公平性有待提高;考核形式单一,注重年终考核而忽视日常考核;对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不够,考评结果激励作用发挥不强等[9]。
三、以制度完善促进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
(一)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在强化理论武装中提高政治觉悟
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把握,是具备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必要前提。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可能随着时间或职务的升迁而自动提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學习制度,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学习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一是建章立制,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夯实基础。要一人一档,为每个党员干部建立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笔记、考试得分等在内的学习档案,严格落实学习考勤制度通报,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动力。
二是加强组织,确保学习制度规范化运行。要进一步扩充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可通过小组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式,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管理学习联系起来。要强化学习成果转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是完善保障,推动学习制度作用长效发挥。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完善学习硬件设施保障,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网络化培训;另一方面,健全专项资金保障制度,设立学习场所,设立专项资金购买纸质书籍或线上资源。
(二)强化教育培训制度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0]。在干部培训教育中,要突出四个特征:思想性、创新性、整体性、从严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因岗施教。改进培训计划生成方式,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与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干部所在单位的培训计划协调会商机制。一方面,着眼当前的世情、国情、省情,开展专题调研;另一方面,了解参训者的培训需求,分门别类生成专项培训计划。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灵活参训机制。一方面,把组织集中学习等常规培训方式同学员自主选学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全过程监督,对参训干部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派专人跟班管理,实时掌握培训情况。
(三)严肃党内生活制度
党内政治生活是领导干部历练政治能力的大熔炉。严格党内生活是我们党制度治党的基本途径。而“严肃党内生活,关键是要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11]。
在制度治党语境下,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一要完善党内生活协调机制,提高党内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党内生活方式。二要完善党内双向互动沟通机制,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有序、权责分明的议事决策规范和责任分工体系。三要构建良好的程序保障机制,细化党内生活制度的程序保障,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主观裁量空间,完善制度的惩罚机制,提高制度的威慑力。
(四)探索建立干部考核定量化机制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考核可以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人格、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价值观的个体差异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以解剖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能力方面的优势与缺失[12]。一方面,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大数据考评综合管理平台。加强部门协同,实行动态更新,准确、完整采集、整合干部数据资源,织密干部“信息网”;分级分类分析数据,加强信息的横纵对比,发现数据规律,画好干部“全身像”;对干部工作时间外的相关数据也要进行采集,列出负面清单,设置监管“警报器”。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和特性,建立完善山西省干部大数据考核指标体系,突出政治标准,明确具体指标的设置标准和权重,分级分类设置考评指标和模型,探索该省党员干部考核定量化机制。
四、结束语
制度的完善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学习、教育培训制度,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思想保障;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政治素养提供了实践保障;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为党员干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提供了操作保障。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制度的生命在于通过制度的实施凸显制度统合下的人、物相互作用,到产出实际的制度效益[13]。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能力作为个人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作、生活实践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全体党员干部要把提高政治能力当成终身“必修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当好“领头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无畏的政治魄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杰克曼.不需要暴力的权力:民族国家的政治能力[M].欧阳景根,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2]贺姣.阿尔蒙德的“公民能力”思想探析[D].延安:延安大学,2016.
[3]欧阳景根.民族国家政治能力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2).
[4]彭正德.准确理解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2).
[5]曹洪滔.丘吉尔政治能力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6]柳亦博.现代性的再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哲学本质[J].浙江学刊,2022(1).
[7]邱兵.以“心学”“实学”的统一,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觉悟[J].党史文苑,2018(8).
[8]中央办公厅举办局级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J].秘书工作,2019(5).
[9]蔡冬婷.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执政经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10]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規划》[EB/OL].https://www.ccps.gov.cn/ggfw/wjxz/zywj/201812/t20181216_125620.shtml.
[11]刘云山.努力赢在良好的政治生态[J].党员干部之友,2015(6).
[12]王甜.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考核评估[J].经济师,2019(9).
[13]蒲恩灿.基于“四个自信”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责任编辑:陈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