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22-01-29李真
摘 要:“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深入研究“大智移云物”时代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金融发展的对策,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证券化
本文索引:李真.<标题>[J].商展经济,2022(03):-13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培育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7个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这方面要求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包括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服务机制创新、引导扩大有效投资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深入研究“大智移云物”时代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金融发展的对策,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山东省文化发展基本格局
为确保文化强省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山东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1年)》等文件,科学谋划了全省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格局。目前,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齐鲁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1.2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有待加强。地域分割和部门分散仍然是山东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主要阻力。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低。山东省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仍然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效益较差。第三,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等。农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仍有很多县没有博物馆和美术馆,文化活动和服务投入偏少,与群众文化需求脱节。第四,文化产业质量不高,文化科技创新应用能力较差,竞争力不强。第五,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许多地方反映涉农、涉旅资金整合到省财政后,文旅产业项目开发、推介失去支撑,失去抓手。第六,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
2 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第一,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每年单列不少于50亿元再贷款,專项用于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的金融支持,促进融资增量扩面,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第二,实施金融惠企纾困政策。对于2021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确定,继续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办理续贷业务。鼓励省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备案机构对符合条件且资金周转出现短期困难的文化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支持其还贷、续贷,让其渡过暂时性困难。
第三,强化对重点领域、群体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对文化和旅游部门确定的名单内企业做好“点对点”服务。对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目录的文化企业、达到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标准的文旅企业、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给予资金支持。
2.2 银企对接机制相对健全
第一,畅通银企对接通道。开展“齐心鲁力·助商惠民”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聚焦文旅等重点行业,推出“助商惠民进万家”“助商惠民优服务”和“助商惠民促成长”三大类主题活动,提高个体工商户融资的获得感,助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第二,构建金融顾问和辅导服务机制。鼓励各地以金融顾问团为载体,开展面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高效银企对接活动,有效满足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发挥金融辅导精准对接、综合服务等作用。
2.3 协调联动机制已经建立
第一,加强财政金融政策融合。省级财政加大对重点文旅项目的支持力度,给予股权投资等支持,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文旅重点项目的支持,指导做好文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加大政府融资担保增信支持,支持市县加快重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完善资本金动态补充、再担保风险补偿、担保机构降费奖补机制,助力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
第二,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共同建立“全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抓好组织实施。
3 金融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产业融资受政策和经济影响较大
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疫情导致经济整体低迷,各行业压力增大。文化企业在经济整体低迷的环境中也受到很大冲击,融资受到进一步限制,财务方面承受巨大压力,使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寸步难行,各级政府的政策也会对文化产业融资产生影响。
3.2 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有待优化
3.2.1 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与传导机制有待改善
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相对不足。山东省金融组织体系以大中型银行机构为主,中小金融机构在业务规模、覆盖面、市场份额方面都相对较低,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差距较大。二是大中型金融机构整体联通机制不畅通。虽然普遍成立了相应的部门,但在差异化信贷管理政策、授信审批权限、尽职免责、考核激励等制度安排上还未全面落实到位,基层信贷员对文化企业还存在“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的问题。三是金融机构服务手段不先进、创新不明显,目前还不能满足文化企业的发展特点及融资需求。主要以房产、土地等“硬信息”作为抵押,一直以来没有权威标准和方法对品牌、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市场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导致文化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认可,很难取得贷款。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上,必须进行创新以改变现状。
3.2.2 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金融服务的改善受到制约很大方面是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营商环境不完善,其中,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金融机构对其信用信息和经营信息掌握不全面,文化企业缺信息、缺信用导致银行不敢贷款。虽然部分地方政府搭建了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一定效果,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健全,银行获取不到文化企业的信息或者获取成本太高。二是企业信用意识仍需提高。由于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和信用惩戒机制尚不健全,部分企业诚信意识不足,有些地区有些文化企业还存在逃废债行为,使银行对其更加不信任,影响了银企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利于优化金融环境。
3.2.3 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第一,风险成本高。中小文化企业还存在经营活动管理不到位、财务方面混乱、各方面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识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或者需要花费较大成本才能获取相应信息。
第二,服务的行业分布不均衡。金融支持最多的几个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和新闻出版等行业,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成熟、规模较大。新三板倾向于动漫、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具有高新技术的中小文化企业。有些行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少,如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
第三,金融服务体系和传導机制不完善。银行业由于自身的缺陷,难以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评级和授信,所以对文化产业的贷款发放相对较少。
第四,金融支持中小文化企业服务的可持续性较差。中小文化企业经营状况堪忧,规模不大、竞争力弱,很难抵御各类风险,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对中小文化企业影响大,造成中小文化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成本增高。
3.3 贷款融资门槛高,文化企业融资能力不足
3.3.1 文化企业融资结构不平衡
文化企业融资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不少文化企业普遍缺少机器、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资产,难以得到银行认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较难获得必需的抵押品补偿其投资风险,最终无法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评审,无法获得贷款。在风险防范上,信贷结构的不均衡加剧了文化企业的融资困难。
3.3.2 文化企业盈利能力具有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创意是核心,由于其独创性和独占性,在市场上无价格因素可参考。以文化为支撑的无形资产也只对特定企业才有意义,价格因素更加不确定,导致其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不可预测性,容易增加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抑制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的意愿。
3.3.3 银行对文化企业的授信意愿不强
知识产权是文化的战略核心资产,一般以版权的形式表现。但是,文化创意企业的版权价值不易评估,存在无形资产确权难和评估难两大难题,容易出现评估溢价或折价无形资产,增加了评估商业价值的难度。
4 金融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4.1.1 建设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政府从上往下发挥作用,推行关键举措。完善制度体系可以为文化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一定程度的平台保障,包括构建更为完善的法制和市场环境,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文化创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政府进行有效监管。
4.1.2 着力建设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1)做好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
形成政府、中小文化企业、研究机构和金融资本共频共振、多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打通文化创意金融的脉络;完善文化创意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金融一体化,探索发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业务,鼓励文化消费信贷产品的开发。
(2)重视金融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重视金融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大型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培育新型文化金融产品。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积极参与配置文化创意要素,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促进金融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控股或参股组建混合所有制文化创意企业。
(3)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文化创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第一,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环境下,发挥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提高文化企业信贷投放效率并相应降低成本。第二,研究制定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标准,统一电子签名和电子凭证在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标准。通过互联网,向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建立条码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并优化完善,向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第四,借助“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记录好不可逆、信息无法篡改、交易公开透明等特点,铺设智慧信息系统,直接联通文化产业各利益相关方,实现资金供需双方所需信息的无缝对接,确保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的合规性与资产的真实性,方便金融机构充分、准确、完整地掌握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五,对开户、签约等操作流程进行合法合理改进,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更加深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4)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产品体系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经济运行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要尽快建立完善与数字经济特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注意复杂的责任认定、责任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问题对文化企业的融资造成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必须解决实体经济融资方面的问题。
科技合作应该在不同机构之间展开,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大银行和小银行合作,为小银行科技赋能。鼓励各类银行与各类科技机构之间联合设立科技公司,规范助贷、放贷流程。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4.1.3 建设功能强大的科技平台
从金融的角度看,业务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数字驱动和场景驱动,应该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推动数字化转型,带动风险控制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变革方向应该从技术服务于业务转向技术推动业务发展。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背景下,各类银行都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图建设功能强大的科技平台,突破自身业务平台的局限。可以探索开放银行、平台银行等技术应用模式,推动科技平台社会赋能、客户赋能的效用。
同时,构建以科技平台为支撑的风控体系和定价体系,银行除了利用大数据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外,还可以增强风险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还需高度重视监管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一是及时获取监管报告和监管数据,借助新的监管方式减轻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成本和经营压力。二是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从低风险向高风险业务拓展,适度拓宽金融科技的创新边界,试点监管的制度逐步积累经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使其竞争力不断提高。
4.2 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建设
4.2.1 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债券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指以后企业可以直接以知识产权作为融资对象,通过公募渠道以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资金募集。知识产权证券化不同于风险投资和私募风险投资,它不参与公司的管理。投資者只能通过购买由特殊目的机构发行的、有相关资产收益支持的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固定收益。
4.2.2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盘活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构建文创产业金融支撑平台。一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从法律层面保障知识产权的物权属性,为业务开展奠定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二是完善市场机制,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将市场力量作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根本性动力,构建服务平台等,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正常运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探索“银政企”多方联动,合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增量扩面。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质量,实施知识产权融合运营示范工程。
4.3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第一,产品创新。(1)创新文化和旅游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积极拓展文化和旅游信贷业务,开展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对文化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贷”等金融业务。(2)丰富文化和旅游保险产品供给。支持保险机构合理创新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缴纳方式,开发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产品。(3)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数字文化产业特点的融资新产品。
第二,建设信用评估管理机制。采取措施扩大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抵(质)押范围,优化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制度、审批程序等,提高流程效率。培育一批兼具文化产业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文化产业融资团队及资深客户经理融资团队,构建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信贷制度体系。
第三,拓宽文旅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培育优质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文化和旅游部门与地方金融监管、证监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和信息共享,深挖细挖文化旅游产业优质上市后备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上市培育服务工作,推动更多文化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的合作,对文化和旅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进行辅导,支持更多企业发债融资,推动市场稳健扩容。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支持民企发债。
参考文献
刘克,张琦.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0(9):210-235.
张伟,徐建勇,闫娜.山东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山东文化发展新格局(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8):12-20.
刘霞. 新时期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发展对策[J].人文天下,2019(1):29-36.
刘小伟.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6):727-730.
崔琰. 浅谈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福建茶叶,2020(4):74-75.
张晓媛.我国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2):84-85.
廖继胜,刘志虹,郑也夫. 文化制造业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J].江西社会学,2019(10):37-49.
杨睿博,刘伟.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动因与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10):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