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1-27龙诗樱陈敏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期
关键词:麻醉剂氯胺酮外科手术

龙诗樱,陈敏玲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麻醉科,广州 广东 510000)

区域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至外周神经干(丛)处或其周边,从而暂时性、可逆性地阻滞该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痹(感觉功能消失及运动功能减退),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手术部位及周边区域的疼痛感,并创造手术操作条件的一种麻醉技术。临床上常用的区域麻醉法包括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等。区域麻醉具有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经济适用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故进行外科手术时对其进行麻醉的难度和风险较大。对儿童进行手术时,为其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氯胺酮是一种全身麻醉药,近年来常被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中。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亚麻醉剂量是指接受麻醉的患者不能达到所需要的麻醉深度,但能起到轻度镇静作用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5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年龄≤14岁,性别不限;病历资料完整;其家长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麻醉药物过敏;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按照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27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0例,女7例;其年龄为0.5~13.5岁,平均年龄为(6.42±0.58)岁;其中,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有10例;接受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的患儿有17例。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21例,女6例;其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6.32±0.68)岁;其中,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有11例;接受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的患儿有16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手术,术前让其禁食6 h、禁水4 h,并于术前30 min为其肌内注射0.02 mg/kg的阿托品和2 mg/kg的苯巴比妥。术中为对照组患儿肌内注射4~5 mg/kg的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然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开始进行手术。术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追加1/3~1/2首剂量的氯胺酮。术中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对试验组患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方法是: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先为其静脉推注0.25 mg/kg的氯胺酮和1 μg/kg的芬太尼[3],之后对其实施相应的阻滞麻醉。对于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对其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物选择利多卡因。对于接受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的患儿,对其实施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选择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的效果、麻醉苏醒期躁动持续的时间、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和术后在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用优、良、差评估两组患儿麻醉的效果。优:术中患儿无任何不适感,手术过程十分顺利。良:术中患儿出现轻微的不适感,手术过程较为顺利。差:术中患儿出现中重度的不适感,手术过程不顺利。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开始10 min后的血压(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及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100%(27/27),对照组患儿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88.89%(24/2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持续的时间、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和术后在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相关指标的比较(min, )

表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相关指标的比较(min, )

2.3 手术开始10min后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的比较

手术开始10 min后,试验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手术开始10 min后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的比较( )

表3 手术开始10 min后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的比较( )

3 讨论

基础麻醉是指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相应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熟睡或浅麻醉状态的一种麻醉技术。该麻醉技术尤其适用于小儿外科手术中。氯胺酮是一种起效迅速的非巴比妥类麻醉药。现阶段,临床上在进行小儿外科手术时常采用氯胺酮对患儿实施基础麻醉。近年来随着氯胺酮基础麻醉的广泛应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易影响患儿术中的心率和血压、患儿术后恢复较慢等)也日益突显。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显著、药物清除时间短、无药物蓄积现象等特点。近年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逐渐得到应用[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麻醉苏醒期躁动持续的时间、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和术后在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0 min后,试验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一些学者[5-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氯胺酮和芬太尼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镇痛、镇静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且能有效地减少氯胺酮的用量,预防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另外,联合对患儿进行区域麻醉可提高其局部的镇痛效果,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的效果显著,能保证其术中的麻醉效果,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

猜你喜欢

麻醉剂氯胺酮外科手术
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效果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麻醉药氯胺酮可缓解抑郁症状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手术前不宜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