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

2022-01-24吴春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肝胆胆囊炎胆囊

吴春娜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彩超室,辽宁 抚顺 113206)

肝胆疾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类内科病症,临床认为肝胆病症一般是因病毒性肝炎或胆囊炎等相关病症所构成,主要包括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和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部分肝胆性疾病发病前期都无明显的症状,易导致误诊情况出现,对临床的治疗工作不利。近些年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腹部超声诊断被应用在肝胆疾病的诊治当中。超声是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中可以实现简单操作与无痛操作,提高了整体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可清晰的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有助于提高诊治的效率。超声能够利用保留静态腹部图像的方式实现多次检查,实现对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观察,这样就能够动态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测,有助于实现基础性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选择78例到我院开展手术治疗的肝胆性疾病患者为例,研究超声诊断技术的可靠性,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所有研究对象当中男性患者50例,另外2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0~75岁,平均(48.16±5.46)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1~38个月,平均(13.52±2.34)个月。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均因为上腹部存在疼痛或右上腹部有疼痛症状而入院。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均接受腹超声检查,且在手术治疗以后病情均得到了缓解。为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均得到确诊。所有研究对象均不存在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和心肝肾等功能,器质性病变,排除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存在手术禁忌者。本文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对研究工作知晓。

1.2 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型号为GE-E8)对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在开展检查以前,引导患者保持空腹状态达到12 h以上,同时还要询问并检查患者的病历等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具体资料。充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和查体,能联合其他影像学诊断的结果和疾病史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的准确判断。检查之时首先将超声探头频率控制在3.0~3.5 MHz,同时通过凸阵探头实施腹部的弧形扫描,并合理的对仪器的清晰度和灵敏度进行调整,这能使得患者获取的扫描图像,更加的清晰和完整,并具有均匀的特点。协助患者以仰卧体位接受检查,如果患者的情况特殊,也可以协助患者以侧卧位或者半坐卧位等体位进行检查。检查之前首先在患者腹部涂抹均匀的耦合剂,这样能够使得超声探头与患者皮肤进行充分接触,减少二者之间空气的存在,这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反射和折射等情况产生。通过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方法、十字交叉法和编织法等进行常规的扫描。获取完整的超声图像并增强立体概念。检查时注意不能遗漏病变,手术以后将病理组织送往病理科进行活检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做对比,并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的影像特征。

2 结果

2.1 肝胆疾病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查,本组7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31例,胆结石14例,病毒性肝炎12例,脂肪肝9例,肝硬化7例,肝肿瘤5例。见表1。

表1 78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

2.2 肝胆疾病患者腹部超声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 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腹部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确诊率为90.00%(27/30),胆结石确诊率为73.33%(11/15),病毒性肝炎确诊率为83.33%(10/12),脂肪肝确诊率为88.89%(8/9),肝硬化确诊率为71.43%(5/7),肝肿瘤确诊率为80.00%(4/5)。其中,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总确诊率为84.62%(66/78)。见表2。

表2 78例患者腹部超声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

2.3 肝胆疾病患者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 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后可以得出,3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图像表现出胆囊壁有明显增厚的情况,而且胆囊出现增大。胆囊内壁相对毛躁,图像主要表现为密集的点状回声特点;14例胆结石患者超声图像显示存在胆囊内部强回声,随着体位的改变存在移动,胆囊管之内,有些患者存在强回声,胆囊管后方存在声影。其中有8例患者表现为胆囊明显肿大的情况,4例患者存在胆囊管明显扩张,2例患者的胆囊存在明显的肿大与扩张。胆囊周边均存在大范围的回声降低表现的患者有14例,超声回声表现为墨菲氏征阳性;1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肝脏内部未出现明显回升,但是有肝静脉中断的表现。超声图像显示门静脉属于高压状态,合并脾肿大;9例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当中,有明显超过脾脏和肾脏皮质的表现,而且存在超声波减弱,肝内结构不清晰且肝脏的轮廓较为模糊。肝硬化(7例)及肝肿瘤患者(5例)的超声影像显示其肝内存在低回声,6例周边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4例肝内伴有混合型回声包块。

3 讨 论

肝胆病症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类病变。因为肝胆疾病的发病类型较多,主要包括胆囊息肉、胆管疾病和胆囊结石等多种病变,所以肝胆疾病属于一种高发性的病症。临床对肝胆疾病应遵循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治疗原则,这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在病情早发阶段,患者一般都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特征,大部分患者主要是因腹部疼痛而前往医院就诊。如果肝胆疾病的患者不能及时的接受诊断,就可能会导致治疗时间延误,这对预后的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些年临床的肝胆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向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这样使得一些患者面临着严重的痛苦。

在这种形式之下,可以发现肝胆性疾病的治疗工作十分迫切。肝胆性疾病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尽可能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对患者要坚持,尽早发现、及时开展便捷有效的诊断的原则。当前的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这使得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当中变得十分普遍,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肝胆性疾病而言,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性较高且不可或缺的,具有实用性的诊断方法,特别是能在肝脏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目前临床测定方法可以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可利用多普勒效应以曲线图的方式对于形成的平移完整的图像,清晰的表现出来,这就能有效实现对病变部位的详细和清晰的观察。临床通过超声诊断技术可以为脉冲反射提供良好的帮助,这也使得超声诊断在临床的应用中变得十分广泛[5]。

临床报道研究表明,对疑似肝脏疾病的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开展疾病的防治和预防工作。针对肝胆畸形、结石、炎症等局部病情的诊断,超声诊断能够发挥可重复性诊断的特点。由于超声诊断的价格比较低廉,所以也更容易获得患者的接受。临床学者认为[6]通过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于其他的检查方法而言,超声诊断可以针对实质性的肝脏疾病进行及时判断,疾病的诊断效率相对较高。而对于一些重症肝炎患者或者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超声内显示主要是肝脏内存在不明显的回声,而且一部分肝组织会出现急剧性的破坏。脂肪肝是临床上一种可逆性的病症,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主要症状为恶心、食欲缺乏和腹胀等。通过超声对患者疾病进行检查,可以为临床的医师治疗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还有研究表明,定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筛查出肝癌的高危人群,这对于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协助提高其整体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师还可以根据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来判断肝脏肿瘤患者肿瘤的大小以及和周边的组织关系等,这能为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7]。

本研究通过对78例肝胆疾病患者展开腹部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本组7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31例,胆结石14例,病毒性肝炎12例,脂肪肝9例,肝硬化7例,肝肿瘤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腹部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的确诊率为90.00%(27/30),胆结石的确诊率为73.33%(11/15),病毒性肝炎的确诊率为83.33%(10/12),脂肪肝的确诊率为88.89%(8/9),肝硬化的确诊率为71.43%(5/7),肝肿瘤的确诊率为80.00%(4/5)。其中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总确诊率为84.62%(66/78)。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后可以得出,3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图像表现出胆囊壁有明显增厚的情况,而且胆囊出现增大。胆囊内壁相对毛躁,图像主要表现为密集的点状回声特点;14例胆结石患者超声图像显示存在胆囊内部强回声,随着体位的改变存在移动,胆囊管之内,有些患者存在强回声,胆囊管后方存在声影。其中胆囊明显肿大者8例,存在胆囊管明显扩张者4例,胆囊存在明显的肿大与扩张者2例。还有14例患者经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周边均存在大范围的回声降低表现,超声回声表现为墨菲氏征阳性;1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肝脏内部未出现明显回升,但是有肝静脉中断的表现。超声图像显示门静脉属于高压状态,合并脾肿大;9例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当中,有明显超过脾脏和肾脏皮质的表现,而且存在超声波减弱,肝内结构不清晰且肝脏的轮廓较为模糊。肝硬化(7例)及肝肿瘤患者(5例)的超声影像显示其肝内存在低回声,6例周边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4例肝内伴有混合型回声包块。可见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急性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这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存在紧密联系。近些年来,人们的日常饮食逐渐朝快餐化方向发展,再加上运动时间少,生活作息不规律,大大增加了急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的发病危险[8]。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肝胆疾病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也有所不同,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图像显示患者胆囊壁有增厚和胆囊壁肿大的表现,患者的胆囊内壁相对粗糙,并存在密集的点状回声;胆囊结石的患者观察超声图像可以发现胆囊内存在强回声,随着体位的改变,回声有所移动,患者的胆囊管存在内部强回声,而且后方存在声影。胆囊周边有大范围的回声降低之表现,超声的墨菲氏征表现为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观察可以看出超声影像显示肝脏内部未出现明显回升,并存在肝静脉中断和门静脉高压,同时合并脾肿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回声明显超过脾脏及肾皮质,超声波明显减弱,肝内结构不清晰且肝脏的轮廓较为模糊;肝硬化及肝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其肝内存在低回声,周边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部分肝内还伴有混合型回声包块。

对于肝胆疾病患者而言,超声诊断属于经济且实惠的方法,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比较适合应用于肝胆疾病诊断[9]。超声扫描结果快,观察图像也相对清晰,可确定病变部位、形态与大小,方便进一步诊断病情,降低诊断费用,有助于临床诊断。超声诊断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有着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相较其他的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观察直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对实质性肝胆疾病,可起到理想的诊断效果[10]。在采用腹部超声对病毒性肝炎或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发现其超声影像主要表现为肝内回声不明显,部分肝组织受到严重破坏[11]。而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在发病前期不存在明显症状,到中后期,患者才会出现腹胀、恶心以及食欲不佳等症状,因此临床及时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来检查患者肝内的脂肪含量,可尽早发现病情,及时给予患者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指导,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12]。此外,超声扫描速度较快,有着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够将肿瘤的边界、大小以及密度等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为肿瘤性质的判断提供可靠参考。因此,通过定期展开腹部超声检查,可有效筛选肝癌高危人群,对延长肝癌患者生命,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同时,医师也应以超声诊断结果为依据,确定肿瘤大小及周边组织关系,进而为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但实践中临床经验是否丰富,专业知识技能是否过硬也是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14]。

超声检查工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良好诊断方法,在对患者检查时,可以有效的保证人体的机体功能,检查速度较快且费用低廉,有着良好适用性[15]。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像检查医师操作能力及工作经验的影响,在检查前医师如未嘱咐患者禁食水,其消化道内会出现气体,进而影响到超声检查结果,导致检查医师难以对其肝胆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导致误诊或漏诊[16]。另外对于肥胖患者,超声也难以穿透其腹部,导致影像不够清晰,容易致使影像不够清晰,这就会使得肋骨之下和肝脏边缘等部位的一些微小病灶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所以为了提高对于肝脏病症的准确诊断效率,为临床的诊断工作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作为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疾病检查的时候,必须要自身能掌握必要的超声影像学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诊断经验和诊断能力[17]。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在检查之前能够禁食禁饮,对于一些必要性的患者,还要在检查之前开展灌肠,这样才能保证胆囊管得到清晰的显示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如患者过于肥胖,在诊断中可以加用磁共振诊断,这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必要方法[18]。超声诊断是临床对于肝胆病症等进行诊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技术,同时也是临床对相关病症检查的主要方法。腹部超声对肝脏疾病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接受腹部超声检查时,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胆囊增大的情况,而且能够了解胆囊壁的增厚和胆囊内壁毛糙的状况,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出现图像的密集回声[19]。观察胆结石患者的声像图像,可以发现胆囊内存在能够随着机体移动的强回声,在后方可以发现声影。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并不明显,存在肝静脉中断的表现。所以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腹部超声的诊断结果对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医师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这是促进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20]。

综上所述,对肝胆疾病进行诊断时通过超声检查方法实施诊断的准确性更高,能够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但建议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出现的概率,临床最好结合一些其他的辅助方法进行辅助性诊断,这能够使得疾病的诊断治疗更好。

猜你喜欢

肝胆胆囊炎胆囊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