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人情支出上涨的驱动因素分析
——基于5省6市478个农户样本

2022-01-24李春燕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地人情消费行为

李春燕

(1.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2.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

引言

当前,农户人情消费是农户的主要经济行为之一。在我国农户几千年的行为选择基础上,乡村人情消费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体系。研究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人情支出持续上涨现象,在当前农民收入总体不高的情况下,过高的人情消费必然导致农民福利的损失。那么农户对人情消费行为特征的认知如何,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上涨?

一、农户人情消费支出变化特征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农户人情消费特征与变化,本文样本分别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南北文化代表地分组抽取数据,因此具有代表性。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得出农户人情消费行为认知特征如下。

(一)消费上涨认知特征

本次调研农户认知中多数都认为,近十年来人情消费的项目增多、数量频次变大、消费花费增大。大部分农户认为项目和次数增加,达到74.9%;有占92.47%的农户认为人情消费上涨,占75.31%的农户认为人情交往的范围增加了,促进了当前非农就业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多农户的交往圈子扩大了。

(二)范围扩大特征

人情交往的范围变大,交往的空间不断拓宽,长久以来以血缘、地缘为主的人情交往淡化,交往的空间不断拓宽,血缘式的交往变为满足个人的发展和需求;血缘式的交往转变成感情交往为基础的友缘,以协作为基础的业缘之间的交往,这是现代化社会交往的特征。

人情圈从不可选择到可选择,这主要是与随着交通和信息的便利,以及大部分农民因为机械化的替代从事非农产业有很大关系。

(三)表达方式货币化

从上表1可以看出,当前农户的主要人情消费方式中以送现金最多,达到65%,具体排序是“送现金—送礼物—解决问题—帮忙干活—其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稳定的货币制度和支付的日益便利,使得送现金这一人情交往方式成本低,而效用则往往能实现最大化。

(四)行为态度理性化

市场经济下,农民的经济理性决定微观个体的消费心理动机需求及其理性选择。这也契合了农户之间由互助式的交往(帮忙干活)变为满足农户的发展和需求(送现金)为主。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人情消费归根结底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所致。之前由于生产技术和制度的限制,物资匮乏,缺乏保障,人情行为为单个农户家庭提供了很多自身难以顺利实现的项目(诸如生产、婚丧嫁娶等),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支持和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人们对人情消费的依赖逐步减少。另外,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使得农民交往范围和人情消费范围扩大,从而导致农户人情消费费用的增加。由此可以得出,推动农户人情支出上涨,主要是经济收入和农地制度两个因素。

三、农户人情消费行为驱动因素变量选取与处理

结合农户情况和人情消费自身的特点,本文将选取三类解释变量作为影响农户人情消费的因素。农户的禀赋条件,具体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变量、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和其他。虽然也有一些宏观政策和区域经济文化差距,但变迁和差别都将在农户身上体现出来。比如经济发展表现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而土地等宏观政策也在农民的土地流转等方面体现出来,还有一些变量,如是否本地人等。由于几乎都是本地人,区分度很小,所以本研究并没有将这些变量纳入到研究框架中,

个人特征变量:决策者的个人特征将影响到农户人情消费行为选择,其中这些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过村干部。这些个人特征决定了农户自身的行为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户中大多数人情行为都是由户主(通常是男性)决定或实施,女性地位的提高必然引起农户人情行为的变化。而年龄方面,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强,外界变化对其行为影响大,而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则更趋于传统的行为模式。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户的素质,较高的文化水平,往往交往范围较大,因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其人情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户担任过村干部的,在村内政治地位较高,社交面广,需要协调的关系多,因此也将会对农户人情行为产生正面影响。

家庭特征变量:家庭特征部分主要包括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年人均农业劳动时间,收入来源、是否有土地流转、耕地规模及主要交通工具、信息来源等。家庭规模即家庭人口数,对人情消费的影响方向不是很明确。家庭收入对人情行为的影响可正可负。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户兼业更趋普遍,农户的收入来源也就越多,交往范围扩大;耕地是农户参与农业生产较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面积的多少决定了农户的经营规模,农户的土地数量多可能会出对其人情消费行为有正向作用。

社会特征变量:社会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村庄距城市的距离、信息来源、外出熟人依赖度、迁移可能性、纠纷首选方式。村庄距城镇的距离远近会影响到信息的空间传递、时间长短和交通便利度。迁移可能性会对人情行为起到负向的影响;纠纷首选方式,当前在农村的法制不完善以及农户普遍法制观念淡薄等,不选择法律方式更倾向于通过人情行为获得社会支持,因而可能会对人情消费产生正面影响。

表2 农户人情消费行为约束因素分析变量选取及解释

距离(distance)外出熟人依赖度信息来源(path)迁移可能性纠纷首选方式距离最近城镇的距离(公里)是否需要熟人介绍或同往电视、电话、网络几项是=1否=0 1)法律方式 还是其他--?-?

四、农户人情支出上涨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农户人情消费行为的变化,取决于内外因素的共同结果,为了定量研究农户人情消费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建立概念模型如下:

式中Y代表农民选择人情消费行为变化的偏好,即农户人情方式中送现金所占的百分比;X代表可观测影响因素;Z代表其他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可观测影响因素包括研究对象自身特征(如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来源、家庭人口数量、主要交通工具、信息来源、人口流动、土地流转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如社会观念等。

本文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定量研究农户人情消费行为变化的驱动因子。由于影响农户人情消费行为的因素纷繁复杂,调查变量之间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所以需要分离出互不相关的较少的几个综合因子,来反映调查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或称公因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要影响因子,公因子X1与耕地、农业劳动时间、相关性较高,表示农地因子;公因子X2与主要交通工具受教育程度、年龄、相关性较高,表示农户素质与生活因子;公因子X3与去年收入、文化程度、年龄相关性较高,表示经济收入因子;公因子X4与是否党员干部、纠纷时首选解决方式相关度高,表示家庭政治地位因子;公因子X5与土地流转、性别、迁移可能相关度高,表示人口流动因子,其最终累计贡献率超过70%。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二)农户人情消费行为驱动因素实证模型

Log(0,1)=f(农地因子,素质与生活因子,收入因子,地位因子,流动因子)

模型可以具体表示为:

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如表4所示,5个公因子和因变量之间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884,5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因变量所有变异的70.805%,在社会科学研究里回归模型能解释70%的影响因素,其解释力达到可信度要求。

表4 5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

(三)农户人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了农地因子、素质与生活因子、收入因子、地位因子、流动因子5个公因子,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了农户人情行为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这5个因子都与农户家庭人情行为变迁正相关,而农地因素和经济收入因素更明显。

1.农地因子对农户人情消费方式变化的影响最大。耕地是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较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面积的多少决定了农户的经营规模。一般认为,农户的土地数量多,可能会对其人情消费行为有正向作用。回归结果显示,农地因子与农户选择现金人情行为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在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298,农地因子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的回归系数最大,表明农地因子是影响农民选择现金人情行为方式的最重要驱动因子,即影响农民选择现金人情行为方式最敏感影响因素。

2.劳动力素质与生活因子,与农户选择现金人情行为方式呈正相关。在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132,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和家庭生活每提高一个水平,其选择农户人情方式中送现金所占的百分比就上升13.2%;表明劳动力素质和生活状况是影响农民选择人情现金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信息来源等有关。劳动力素质提高,意味着劳动的机会成本提高,诱导农民选择送现金。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来源少的农民,其劳动力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他们宁愿在挑选礼物上多花时间和精力,而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更倾向送实物或者拿出时间精力来帮忙。

3.农户经济收入因子与农户选择现金人情行为方式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207。一方面,随着农户兼业更趋普遍,兼业程度也愈来愈高。农户的收入越多,交往范围扩大;另一方面,机会成本也会提高,可能会对人情行为产生负影响。

4.农户政治地位,主要指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和是否党员。在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159,而农户是否担任过村干部的,在村内政治地位较高,社交面广,需要协调的关系多。因此,农户政治地位也对农户人情行为变迁产生正影响。

5.流动特征变量主要包括迁移可能性、土地流转。在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088,迁移和流动可能性会对农户人情的变迁产生正的较小的影响。这是因为,趋于流动和迁移的农户一般是现代化取向的农户,商品经济素养相对较高,更趋于使用现金。

五、结语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当前农户的人情消费需求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情次数增加,消费上涨,表达方式从实物、劳务为主到以现金为主,交往的手段、态度、目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

通过对当前农户人情行为变迁的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验证假说。结果显示,这5个公因子都与农户家庭人情行为趋于变迁正相关,说明农户人情消费变迁的趋势是明显的。其变迁结果的发生也是必然的,其中农地因素和经济因素更明显。

六、政策建议

过度的人情消费,不仅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将给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要因势利导,利用和影响农户人情消费行为,依靠发展经济和制度来创新。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1.要坚持农地制度改革,继续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和医疗保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道德法制建设,进一步改变农民依赖人情消费的状况,为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内部变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大扶贫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和兼业,增加抵抗风险能力。

3.依托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

4.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科学人情消费。鼓励社区制定“乡风文明公约”,引导农民移风易俗,规范农户人情消费,杜绝大操大办等奢侈浪费,减轻农民负担,净化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农地人情消费行为
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的理论阐释与制度重构
家庭非农收入、养老保障与农地流转参与
——基于农地福利保障调节效应的分析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情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