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2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髓内分型股骨

马 中 喜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骨三科 信阳 465200)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而在我国,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基数大,导致存在骨质疏松的群体占比越来越大[1]。而在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中,临床上更多见的症状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这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骨折[2]。传统的保守治疗骨质疏松需长期卧床,易引起患者压疮以及积坠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这种治疗方式当前临床已不再采用。当前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当前多采用InterTan髓内固定技术以及DHS为代表的髓外固定技术,只是这几种治疗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对其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仍鲜有报道[3]。基于此,本研究拟对InterTan髓内钉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纳入标准:(1)由影像学检测显示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者[4];(2)年龄≥60岁;(3)无严重传染疾病或严重内分泌疾病者;(4)符合知情自愿原则。排除标准:(1)合并脏器疾病或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凝血功能存在异常;(3)合并严重感染、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都先进行常规处理,先进行消肿以及抗感染处理,再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详细流程为:(1)进行常规的消毒,再进行硬膜外麻醉;(2)切口起点为患者的大转子,向下切口,切口长10cm,之后再按顺序切入皮肤以及软组织,直至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3)导针从大转子到股骨头方向2cm处置入;(4)将DHS拧入,用C臂X线机进行观察,确认满意后转孔、拧入螺丝、螺帽,然后用同样方法再一次观察,确保无误之后再按顺序将切口关闭。

研究组患者使用InterTan术髓内钉术式。详细流程为:(1)常规消毒,再硬膜外麻醉;(2)切口起点为患者的大转子,向下切口,切口长6cm,之后再按顺序切入皮肤以及软组织,将患者大转子尖端暴露出来;(3)通过大转子尖端的内侧将导针转入并扩髓;(4)置入组装好的导向器以及主钉;(5)通过股骨颈的走向利用侧方组件套筒将导针置入并扩孔,达到预期后再按顺序旋入拉力螺钉、取出防旋刀片、置入组合套件并使用加压螺钉固定,髓内钉远端经导向器置入锁定螺钉,确认满意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负重时长和骨折愈合花费的时间);(2)患者术后凝血功能;(3)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1.4 判断标准

(1)凝血功能:取患者外周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其D-D,FIB水平。

(2)髋关节功能[5]: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Harri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项,合计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优。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负重时长和骨折愈合花费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手术指标比较

2.3 两组受试者凝血功能比较

术后,研究组D-D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受试者凝血功能比较

2.4 两组受试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受试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2.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外侧壁分型、下地负重时间>30d均为InterTan髓内钉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5。

表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在治疗老年人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其治疗宗旨是根据患者的生理机能承受度尽快恢复患者骨折部位的力学机构,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缩短患者下床时间,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诱发其他多种并发症[6]。除此之外,手术刺激还会打破患者凝血功能平衡,引起其凝血机制激活、亢奋,术后易出现血栓,严重者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D-D、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InterTan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均具有较好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与目前临床常用的DHS术相比,其引起的失血量更低,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弱,并发症更少,术后关节功能更良好。首先就其手术而言,InterTan术更具微创性,其手术要求的切口较DHS术更短,此为降低患者手术失血量的主要原因之一[8];其次DHS在术中需要对更多软组织进行分离,使得手术切口、缝合及止血时间增加,从而增长患者手术时间。而患者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手术应激反应随之减弱,对其机体的刺激降低,从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其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此外InterTan髓内钉手术全程均在保护套筒内完成,对患者血运及周围组织破坏作用较小,进一步降低了对患者凝血系统的刺激。同时,在力学性能方面,首先InterTan术具有抗旋转作用,具有良好的线性稳定性及力学加压作用,在患者肢体负重时能有效避免Z效应;其次,其主钉远端为发夹分叉开槽设计,可减少远端截面的刚性,避免发生应力骨折,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加之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减弱了疼痛对患者锻炼意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9]。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诸多因素可对InterTan术式的疗效产生影响,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设置回归分析进行分析探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外侧壁分型、下地负重时间>30d均为InterTan髓内钉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原因可能为:(1)年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身体机能多呈进行性下降,低营养水平易对术后骨折愈合产生影响[10];(2)骨折分型:Evens分型为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案,患者骨折越粉碎、骨折块数越多,其分型越高,这预示着对于分级高者其手术开展难度越高,从而对预后疗效的影响亦越大[11];(3)外侧壁分型:依据股骨外侧壁的概念可将转子间骨折分为破裂型、危险型及外侧壁完整型,术中或术后发生外侧壁支撑时可能对内钉的方向产生影响,故而引发复位丢失或外侧塌陷。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具显著疗效,而年龄、骨折分型、外侧壁分型和下地负重时间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髓内分型股骨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