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实施思路与举措探索
2022-01-19史金龙王琦滕玮钱萍高尚
史金龙 王琦 滕玮 钱萍 高尚
摘 要:文章首先对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列举了课程思政聚合行动本身的几个重要特点及其指导意义。同时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课程思政聚合行动时,需要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梳理,总结此类高校本身所蕴含的可供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利用的资源。并进一步总结了在“三全育人”模式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可行的一些举措和实践。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三全育人;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81-04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and lists several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vergence a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roposed that when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ggregation 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or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 and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contained in such universities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ggregation action. And it further summarizes some feasible measures and practices in the aggregation a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under the mod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Keywords: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aggregation a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判断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国高等院校要做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要从根本上认清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
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就是要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政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内容充分融入,使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高度融合,从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同效应,以形成“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大思政综合教育理念。因此在充分挖掘高校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资源的基础上,让课程思政在育人全流程中发挥全方位的积极作用,对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和大思政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首先,课程思政聚合行动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导向,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深度融合到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去,深入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的明确要求。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实践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做引导,没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就不能实现其创设的初衷,就不能从根本上落实从思想上和才能上共同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因此,进行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实践,首要的问题就是端正政治导向,守好政治底线不动摇,绘好红色底色不变质。
其次,思政内容和专业课课程要实现深度融合,从专业课的讲授内容中充分挖掘相关联的思政内容。切忌思政内容和专业课课堂两张皮,不但无法融合反而容易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
在实践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不能机械地、生硬地认为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就是思政内容加专业课课程,这样一种盲目的意识。如果存在这种意识,说明其对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认识尚有很大提升的必要性。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不是单纯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加入思政内容即完成任务,而是要从专业内容的角度出发,以专业内容中的思政闪光点串联起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的关系,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启发并从启发中获得对思政内容的真正认同。
如何从专业知识中发现思政的闪光点,这是所有参与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高校教师都要回答的一个问题。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受业”和“解惑”是从专业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的话,那么更高层次的“传道”才是对“师”更深层次的要求。即作为“师”除了要“身正为师,行为世范”,还要首先对“道”有认同有领悟,才能真正做到“传道”的要求,达到能够“传道”的境界。
再次,课程思政聚合行动要从“点-线-面”的角度逐步铺开,逐步深入,逐步见效。这里讲到的“点-线-面”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展开和落实。首先,针对一门具体而微的专业课程而言,这里所提到的“点-线-面”,要求课程思政实施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知识点之上的思政,而是要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贯穿于整门课程的讲授与实践全过程,要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思政内容在这门课程中是前后连贯的,有发展脉络的,有层次展开的,而不是孤立的一个个附着于知识点之上的毫无头绪的理论。其次,“点-线-面”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不是单纯针对某一门专业课所开展的思政内容进专业课课堂的行为,而是要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覆盖面,由具体而微的课程到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梳理,再到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这样一种“点-线-面”的方式引领下,让思政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融合,使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从专注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建设到大思政“三全育人”模式的顺利转变。
最后,要在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授的内容要注重方法论的灌输,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知识提高实践本领;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辨识能力,有正确的观念底线,有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不仅仅是思政事例在专业课堂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思想高度和思维方法在专业课堂上的引领。因此,做好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不仅要讲“事例”更要讲“道理”,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把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论传授给学生,让方法论伴随专业理论知识一同入脑入心。从“事例”到“道理”的提炼与升华,对任课教师自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学生讲“道理”之前,教师自身是否对这些“道理”能够做到认同、认知和运用,决定了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在实施阶段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有各类型高等院校3000余所,各高等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聚合行动过程中都各有侧重和需要突出的亮点。其中,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施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20世纪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部委(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的行业院校,一般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學科群优势的研究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简称“行业特色型大学”[4]。
一般来说,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这些高等院校大多发端于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以培养当时国家急需的岗位、行业专门人才为己任。
2. 在本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较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培养了大批服务本行业的优秀人才。
3.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行业特色型大学都积极投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调整和计划中,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了较重大的贡献。
4. 大多具有“红色基因”,与党、人民军队和国防军工事业具有血脉相连的关系。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为例,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953年政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在上海组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5年即被明确为国防军工重点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成为一所国防军工性质的本科高校,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2016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5]。
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点和江苏科技大学的简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业特色型大学所携带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在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这类高等学校是不能缺席的。与此同时,这类高等学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大量的思政内容资源是伴随着专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对于自身所拥有的这些“富矿”,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方面可以结合思政理论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很多的思政理论又可以伴随专业课程的深入,以学生身边事的形式来呈现出来,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大思政为引领做好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举措探索和实践。
1. 作为学校领导层面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极端重要性。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落实课程思政聚合行动[6]。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学校层面要积极谋划专业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结成对子,共同挖掘专业课堂内的思政内容。改变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教育中唱“独角戏”的局面,让专业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融合统一,真正做到把思政课结合到专业学习中去,把专业课堂讲出思政味来。
2. 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大多成立和成长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有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服务国家需求的光荣事迹。这些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正是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当借助周年校庆、校友返校、校史整理等机会,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期间涌现出来的杰出校友和先进事迹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发掘“红色基因”血脉传承中的闪光人物和高光时刻,将这些红色资源在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用好用扎实,做到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光辉榜样鼓舞人,以先进事迹激励人。让在校学生从这些红色资源中建立崇高信仰,汲取人生智慧,领会深刻内涵。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高等院校的基层党支部主要是由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构成。作为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共同参与者,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应当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条指导经验就是“支部建在连上”。为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同样需要这样的经验总结,以党支部引领教学系、专业的发展建设。在教职工和学生党支部的带动影响下,广大师生能够对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产生认同与支持,集思广益做好这项工作。
4. 通过实践课程思政聚合行动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7]。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认同、信服和实践课程思政聚合行动中所体现的思政教育思想内涵,要从言传身教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培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此,学校应当针对参与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利用理论学习,专题报告、讲座,主题教育参观学习等活动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使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聚合行动时,可以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更高的立意和更新的教学手段把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以更好地完成专业课堂内的思政内容传授。
1. 近年来,新工科、新医科等对传统理工农医类专业的改造提升计划正在逐步推开。我国的各行业特色型大学背靠行业优势,熟悉行业需求,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校企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知识传授和具体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另一方面具体的实践环节也是进行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良好场景。在聘请业界的“产业教授”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要协助企业和“产业教授”发掘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内容,并把这些思政内容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思政的内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2.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受到从上到下的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高等院校在协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常规的职业规划时,也要注意课程思政内容在上述方面的具体体现[7]。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与国家的五年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作出既符合自身条件和发展取向,又能与国家的发展趋势相融合的决策。通过使课程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进行积极引领,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思政内容是能够落地生根的,是能够给自身发展带来益处的。其次,把思政教育融入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课堂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结构和阅历层次,把握住年轻学生的特点,把思政教育内容和时代背景深入结合起来。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行业特色型大学推广“三全育人”模式和“大思政”教育观念,需要此类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新工科等新型教育理念深入发掘自身所具备的优质资源和校企融合中产生的实践对理论的促进作用,由纲到目逐级协调相互配合完成课程思政聚合行动的全面实施。通过开展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可以强化高等院校的“四个服务”意识,筑牢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根基,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周丰生.“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时间课堂育人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18,7(7):38-41.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4]包万平,张欢欢,何群.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的耦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0):6-10.
[5]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简介[EB/OL].(2020-03).http://www.just.edu.cn/7662/list.htm.
[6]中共教育部党组.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20(17)26-32.
[7]王琦,陳建军,王宇,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