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价值、问题与建议

2022-01-19沙鹏梁雅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沙鹏 梁雅楠

摘要: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基于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及培智学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分析了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元分析与实践调查,检视出当前培智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着理解偏差、实施随意与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应立足学生实际、坚持应用导向、推进教师专业化等优化建议。

关键词: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2-0063-04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1]。2012年教育部[2]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提高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全人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3]。基于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推动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实践,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更为多样化,障碍水平日益加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问题行为表现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培智学校应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认真检视现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并积极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致力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达成身心的协调发展。

一、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

《纲要》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培智学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以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

赵小红[4]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培智学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普通学生,且不同障碍程度与障碍类型的培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适应行为落后的程度均有所不同。江琴娣[5]通过纵向研究发现,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与冲动倾向等方面。此外,部分一线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培智学校学生存在着习惯性不服从、撒谎或小偷小摸等偏差行为[6]。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乐观,亟待通过教育的手段缓解与消除其心理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两方面实际价值。

首先,基于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培智学校学生同普通学生一样,有着多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等,如果这些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则会出现焦虑、自卑或恐惧等消极心理和行为。提供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益于预防培智学校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益于矫治其已萌发的不良心理行为表现。

其次,基于培智学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思维能力不足等固有的身心发展缺陷,更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培智学校学生所固有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可能对他人及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培智学校学生亟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筑牢其心理健康理念,提高对健康心理行为的辨识与表现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足够的教育训练,保证其心理健康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培育和提升。

二、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

在已有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多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例如,赵小红[4]提出,受消极、被动及补救等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影响,培智学校往往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武慧琴[7]则提出,现阶段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仅关注对学生偏差行为的纠正,而缺乏对是非观、道德观及自我约束等能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教育与引导。然而,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多维的,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培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归因于智力不足等生理缺陷,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培智学校仍坚持知识本位的观点,仅注重学生的学业发展,片面地认为,学生在语文、数学及适应等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其自身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因而往往错过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增加了后续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其二,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品德问题,采用德育方法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与人格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8]。但是,部分培智学校并没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而是简单地把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品德问题,采用规章制度等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健康問题不仅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还会因为叛逆、不服管教等原因次生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反而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随意性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教育频次的随意性与教育内容的随意性。就教育频次的随意性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并未纳入培智学校的新课改课程体系之中,课时安排需各个学校自行弹性设置。在此背景下,部分培智学校存在着过度压缩心理健康教育频次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课时作为基础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就教育内容的随意性而言,我国目前尚未出版统一的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教师用书,需要教师自主选取教育内容并实施教育。然而,部分培智学校的心理教师忽略了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笼统地应用普通学校心理健康教材或随意从网络媒体中选取已有的资料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难以从本质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而弱化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价值。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培智学校学生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心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然而,部分培智学校仍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

其一,受编制的制约,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拥有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一些培智学校会选派德育主任或书记等兼任心理教师,但由于他们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停留在普适阶段,难以对学生的差异性心理健康问题做出专业指导。还有一些培智学校则选派班主任兼任心理教师,他们虽然对学生更为了解,但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认知,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和获得身心协调发展的愿望。

其二,受本职教职工作的制约,培智学校心理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操培训。培智学校教师常有跨学科与跨年级的教学任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教育任务的繁重性,使得兼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难以产生系统接受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类培训的愿景,致使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培智学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培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而每名学生都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都应该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挖掘潜能,并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立足学生实际,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矫治功能

《纲要》提出,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落实“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本地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为理论指导,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培智学校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通过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外显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的诱因与表现,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与所处的班级环境,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教育计划,保证每名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借由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征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元性与持久性,培智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矫治功能,通过预防性与矫治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学生既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与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9]。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实时关注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当发现学生有其他心理问题萌发时,应动态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功能的全面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师还应动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持续审视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预防作用、是否对学生已形成的心理问题行为起到矫治作用,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良性的基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二)坚持应用导向,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为主要专题,心理教师应坚持学生本位,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展开教育。因此,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应用导向,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注意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而言,应将主题教育与日常渗透相结合。主题教育选取契合培智学校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每次将某一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强化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然而,培智学校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尽管教师在主题式心理健康教育中会充分引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但仍无法避免学生出现“学完即忘”“遇事即忘”的问题,这就要求培智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渗透。

具体来说,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渗透应遵循“适度、适时、适用”的原则与情境的多元化[10]。除学科教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在课外活动、班级管理活动及校园文化环境创设中逐步渗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直观与丰富。

同时,顺应教育形式的多元性,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也应具有多元性,将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多元评价方法相结合,将量化评定与质性描述的评价形式相结合,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引发教师对下一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思考。

(三)推进教师专业化,构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模式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社会个体,扮演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者与示范者的双重角色,因而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价值,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契机,着力构建培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共育模式。

推动培智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走出去”即输送心理教师参与各类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当前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心理教师的教育能力;“引进来”即邀请国内外知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到校实地指导,心理教师通过观摩掌握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丰富实操经验。

同时,培智学校也应明确家庭是学生除学校外最常接触的环境,也是最容易爆发心理问题的场所。但由于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淡薄与技能的缺乏,很难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心理行为表现施以正确的教育,这就亟待教师运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家长协力构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模式。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应首先对家长明确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与家长达成一致性的教育标准,而后逐渐为学生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体,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及时关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实现完满生涯发展的基石。未来培智学校应继续深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适时开展具有地域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当地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适用性与实用性,多维促成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颖梅.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5(1):76-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 201212/xxgk_ 145679. html,2012-12-1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赵小红.培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6-50.

[5] 江琴娣.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2):37-39.

[6] 郑虹.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9-32.

[7] 武慧琴.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25-27.

[8] 杜建慧,王雁.多元整合模式视角下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德育,2017(20):38-43.

[9] 沙鹏.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1(10):38-39.

[10] 杨文峰.在自闭症康复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63-64.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