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鸡娃”

2022-01-19宋亚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鸡娃盖茨学霸

宋亚利

“鸡娃”是“激娃”的谐音,指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安排各种学习和生活,激励孩子为了未来努力拼搏。这本无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鸡娃”需要理性、科学、智慧,具体来说,应做到:包容而不是强制,理智而不是焦虑,引导而不是干预。如此,才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理性“鸡娃”要包容而不是强制。热播剧《小欢喜》中的“学霸”乔英子,各项出色的表现羡煞众多父母。可是,掌控欲极强的母亲,看不得女儿闲一会,一味施压,过度“鸡娃”,眼里只有名次、分数。“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言外之意,女儿只能考第一,不能有丝毫闪失。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的英子最后崩溃了,抑郁了,离家出走。面对痛苦的女儿,母亲却还理直气壮地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口头禅:“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其实,父母所谓的“为你好”只是他们自以为的“好”,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往往这种“为你好”带有强迫性质,慢慢就变成了“不这样你就不会好”。孩子感到无奈,往往又会屈从于父母的意见。父母高兴了,可是孩子却难受了。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选择,必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时间久了,再好的事情,也不会做得很好。这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的行为,是强制,是暴力。

理性“鸡娃”要理智而不是焦虑。我同事的女儿10岁上五年级,每天都背着重重的书包去上学。有一天我问她:“小朋友,上学好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好,作业太多!”是的,同事很要强,家规特严,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给女儿另外布置任务。不惜花重金给女儿报了拉丁舞、钢琴、书法等兴趣班,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此外,每周还要请家教给女儿补习英语和奥数。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奔波在上课的路上。成天超负荷的学习压力,让她满脸愁容,无一点孩子的天真快乐。

爱你的孩子,请千万记住六个字:放手、尊重、鼓励。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实施教育不应忽视孩子的感受,盲目“鸡娃”只会剥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快乐。“鸡娃”教育不是培养“学霸”的必要手段,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很大程度上源于个别家长的“补偿心理”,比如自己年少时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目标,非要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来完成。一些笃信“成绩大于天”的家长,剥夺孩子的所有娱乐时间,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不仅使亲子关系紧张对立,更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理性“鸡娃”要引导而不是干预。比尔·盖茨小时候很腼腆,常常话都说不利索,时不时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嘲笑。一般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鼓励孩子大胆社交,多说多练习,慢慢就好了。可盖茨的母亲毕竟不是一般人:“你知道你说话为什么会结巴吗?那是因为你脑子转得太快了,说话的速度跟不上啊。”这不仅让盖茨放下心结,还发现了自己思考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从此以后更专注于自己的思想世界,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种种创新和出其不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及时捕捉孩子的天赋,充分发挥孩子所长,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舞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充分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养育孩子的过程要用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的学习上突出,有的艺術上擅长,有的喜运动,有的爱手工,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孩子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失利,就认定其人生的失败,毕竟,人生的道路不是独木桥。

好的家庭教育是魔法,能让孩子眼中有光,笑得灿烂。家长朋友们,如果你选择“鸡娃”,也请理性“激娃”。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鸡娃盖茨学霸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别把孩子变成“鸡娃”
制造鸡娃
学霸也是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风格
植物帮之学霸
安静的学霸
盖茨输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