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学生在心理课堂中哭泣

2022-01-19刘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突发事件

刘珊

摘要:一线教师工作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学生在课堂中突然哭泣。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彰显着教师的智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们当时的状态甚至以后的人生。教师可以应用几种应对方式,包括共情、一般化、鼓励与支持、指导、情感缓冲,来有效应对学生哭泣的问题。事实证明,在心理课堂中,借助学生哭泣这一行为展开干预,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课堂;课堂生成;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2-0016-02

在心理课堂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有人吵架,有人打架,有人满教室跑,有人跟老师对着干,也有一些学生会因各种原因而突然哭泣。如果一节课中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那么这节课原有的教学计划很可能会被打乱。

在我的心理课堂中,小学生们出现哭泣情况的原因大概有几种:一是因课程内容引发了学生心中原有的痛苦回忆而哭泣;二是因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而哭泣;三是在课程的活动中受挫或失败导致哭泣。有的学生会突然情绪激动,泪如雨下;有的则偷偷地抹着眼泪,掩饰着自己的悲伤。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即大声向老师汇报:“老师,某某哭了!”顿时,班级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那个哭泣的学生,继而再转向老师,一双双睁大的眼睛看起来比之前上课时精神多了,仿佛都在等待,观望老师会怎样处理。我在以往的经历中采取过以下几种应对方式:共情、一般化、鼓励与支持、指导、情感缓冲。

一、共情策略

共情指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在心理咨询中,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心理课堂中,共情技术同样重要,它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氛围。而且,共情能够让学生得到理解与支持,它本身就能够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成长。

在一次关于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主题课中,一位三年级的男生谈到父母经常因为成绩不好而打他,委屈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最后甚至号啕大哭。看到他的痛苦,我也热泪盈眶,我对他说:“你在家一定受了不少委屈吧!小小的你要承受那么多,真的不容易。”我想,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仅仅是一个旁观者,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应该给予他一份温暖,而共情就是一种被理解、被看到的温暖。

二、一般化策略

很多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都会自认为这些事情只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化技术就是将这些事情的范围拓展,告诉来访者这个事情不是针对他自己,或者说类似的事情很多,从而让来访者看轻这些事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在一次心理课中,我组织大家竞选心理委员,学生先自愿上台演讲,然后其他学生为其投票。当时参选的学生大概有十名,但最后只选取票数最高的前两名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学生不免有些失落,流下伤心的眼泪。小小的年纪,经历的挫折并不多,这样“恰到好处”的挫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心智的磨炼。我想让她知道,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某个人独有的经历。于是,我向其他人提问:“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失败的经历?”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自己美术考级没过,有的说自己考试没及格,有的说自己还没学会轮滑等。最后,我让哭泣的学生分享感受,她说:“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这没什么,下次再努力就行了。”我很欣慰她能很快地调整自己,并进一步给她鼓励和肯定。

三、鼓励与支持策略

在一个人脆弱、无力的时候,周围人若能奉上支持与鼓励,一句温暖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都像是在苦涩的咖啡中加入的糖,让人足够回味,成为生命中最独特的味道。

在一次课堂中,有一个“优点轰炸”环节,当我叫到一个学生的名字时,在他左右两边的学生要说一个他的优点。活动有序地进行着,直到我叫到一位学生的名字,活动只能暂停,因为全班学生都开始起哄,很多学生直接告诉老师:“老师,他没有优点。”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被全班同学声称没有优点的学生开始伤心地哭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小意外,但也是教育的契机,是给某些“差生”“没有优点的学生”建立自信的时机。首先,我带头说了该学生的优点:“我觉得他很善良,因为那么多人否定他,他没有选择攻击,而是自己宣泄情绪,很了不起。而且,我发现他上课遵守纪律,我觉得他看起来也很可爱。有时候,不是某位同学没有优点,而是我们没有发现,我们的视野有些狭窄,或者是不够了解他。接下来,你们也来夸夸他吧,给他一些支持与鼓励。”学生们陆续举手,说了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话。我想,对于这位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四、指导策略

指导技术指教师直接指示学生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当然指导技术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在一次课堂中,我正津津有味地讲着,两个坐前后位的学生突然吵了起来,原因是双方都觉得自己的座位太挤了,前面的学生往后拉椅子,后面的同学使劲往前推桌子,都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地”。推来推去,就吵了起来,继而一位同学就哭了。我想了想,决定先把课停下来,因为这件事还没解决,两位学生还在宣战,而且,类似的事情在班级里经常发生,正好借助这个机会上一堂相关的心理课,教育就要找准时机。我先让两位学生做几个深呼吸冷静一下,然后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作六尺巷。大意是一户姓张的大户人家与姓吴的邻居闹矛盾,原因是邻居盖房子占用了两家之间的过道,于是张家人写信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家人,没想到得到的回信是“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传为美谈。讲完后,我让学生们谈谈感受,学生们都感叹两户人家的宽容大度。然后我继续引导:同学们今天能够坐在一个班级上课,是很大的缘分,当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时,你们会怎么应对?在前面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们回答:我们要互相谦让和包容。最后,我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沟通句式,即“我感觉……是因为……我希望……”比如,课堂中争“领地”的两位学生可以这样表达:我觉得很挤,很烦躁,没法安心上课,因为你一直往前面推桌子,我希望你能够不再动桌子了,我们下课再商量。

五、情感缓冲策略

情感缓冲策略是指当学生发生哭泣行为时,教师第一时间并不是劝说或制止学生哭泣,而是在确定学生没有受到伤害的前提下,给学生情绪释放的时间与空间,等学生情绪宣泄完再处理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观察到,有的学生哭泣时,并不是想得到全班同学及老师的关注,只是想自己冷静一会儿;或是学生产生一些小的情绪波动,这时老师只需要用眼神或一两句话关注一下,就可以继续上课。这样的处理能够让当事人舒服,也能够保证课堂的有序进展。

与个体心理咨詢相比,心理课堂的心理辅导效果有时更好,因为班级里的学生很多,如果能调动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共情是加倍的,支持与鼓励是加倍的,使用一般化技术时会有很多学生提供资源。所以,在心理课堂中,对某个学生哭泣这一行为展开干预,可以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教育无小事,善用生活中和教学中的小事,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当学生在心理课堂中哭泣,你准备好怎么应对了吗?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