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2-01-15黄宁江苏省军区小天鹅幼儿园
文/黄宁 江苏省军区小天鹅幼儿园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幼儿舞蹈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何充分利用艺术教育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找准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点,本文从提高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意志品质、体验成功四方面来论述在艺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在这里“健康”一词不单单指生理正常、无病痛,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从幼儿期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与人格的可塑性特点有紧密的联系。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舞蹈教学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艺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集体舞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体舞教学过程中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这就涉及幼儿如何与同伴协调、合作的问题。
1.同伴群体中的集体合作。
在舞蹈《花笑我也笑》的学习中,三点方向的斜排很难整齐,我请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方向没有站对。”“××眼睛没有看着前面小朋友。”……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跳集体舞时,小朋友互相看齐,动作做得整齐就好看,反之就不好看。”那么,“怎样与小朋友对齐,怎样把动作做整齐?”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一些有益的方法,如:“眼睛要看清楚自己对齐谁,他往左边移动,我也往左边移动,和他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会养成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2.从“自我”到集体的“大我”。
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分配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帮助别人,同时又受到别人的帮助,为他们提供彼此交往、协作的机会。在舞蹈《美丽的祖国花满园》的学习中,我根据幼儿的动作特点将幼儿分为两拨,一拨以慢板为主,一拨以行板为主,两两对应,组合动作,使得幼儿通过欣赏同伴的动作感受不同音乐节奏下肢体语言的美,从而更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同伴,在互相学习动作的同时,幼儿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唤起团结意识。另外,在此舞蹈中有一个“花满园”的场景,我先请一个幼儿以花的造型出现,请大家评价:“美吗?”“美在哪里?”然后逐一请3个、5个、10个、20个幼儿以花的造型出现,再请小朋友们评价:“美吗?”“美在哪里?”通过人数的逐一增加和舞台画面的逐渐丰富,使幼儿懂得一个人的舞蹈不足以有震撼力,集体舞才更有魅力,只有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小我”才更有生命力。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之间能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共同提高,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在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音乐自由地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能更好地进行自我体验。
1.拼集式创作。
所谓“拼集式创作”,即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创作时由个体自由发挥、主动思考,最后将大家的作品集合成一件大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能充分发挥个性,又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在创编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倾听音乐,激发幼儿的想象,通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分析音乐的类型及节奏型,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请幼儿尝试设计自己喜爱的动作,并给予鼓励。当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充分展示自己的动作时,教师请幼儿为自己的动作命名,并向同伴解说,加深对自己创编动作的体验。随后,教师请各组的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自行组合,表演给全体幼儿看。在此创编过程中,幼儿从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到克服一定的困难、正确对待自己,自信心、自我体验到自我评价都得到了提高。
2.注重过程评价。
在创编活动中,有一个形成性动作阶段,即动作的开始、动作的展开直至动作的累积,这一动作过程是持续进行的。那么,动作过程的持续性评价,便是幼儿继续学习的动力所在,是提高幼儿学习质量的关键。如:创编活动《快乐的节日》(表情的练习)中,从“眼睛真亮”到“眼睛看到小花了”到“小手指着小花”到“看到花儿真高兴、表情真漂亮”这一系列的学习评价中既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通过幼儿“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又帮助幼儿认识自我的进步与发展,增强自我认识。
(三)在形体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形体活动相对于成品舞蹈而言有其鲜明的特点,如:动作更为规范、各关节部位动作更细化、规则意识更强等。教师往往会出现几种行为偏差,如: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这样,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幼儿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再者就是对幼儿过分严厉,大呼小叫,动作做不到位劈头盖脸地一阵数落,这样幼儿肯定会越来越讨厌形体活动,长此以往会形成学习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如下。
1.用“鼓励”来营造宽松的氛围。
细读《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这部分中,“鼓励”一词出现7次。可见鼓励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导性的教育方法。鼓励的内容有极为广泛的包容性,对幼儿良好表现的惊喜、赞赏是鼓励,对幼儿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支持和帮助更是必要的鼓励。例如:在中班的坐地压腿组合中,我逐一走到幼儿的身边蹲下,一边纠正动作,一边轻轻地在他们耳边说:“你真棒,进步很大哟!”“你的小腿真厉害哟,绷得可真直啊!”当幼儿听到我的鼓励,动作做得更到位了,坚持性也更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将形体动作趣味化。
将抽象的形体动作赋予一定的生命力,进行趣味化包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班的“挺腹肌” 组合,我将“斜撑挺腹肌”冠予了一个形象的名称:滑滑梯,幼儿都很得意,因为他们做的动作真得很像操场上自己钟爱的滑滑梯呢,都非常积极地练习,乐此不疲,不但掌握了动作要领,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做到了持之以恒。
3.贯穿竞赛意识开展竞赛活动。
定时进行趣味竞赛活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如:舞蹈步伐的竞赛、腰组合的竞赛等,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幼儿都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
(四)在舞台表演中满足幼儿的成功体验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幼儿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是他们形成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我十分重视利用舞蹈演出活动为幼儿创造表现的机会,让所有的幼儿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演出计划。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要承认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在舞蹈活动中更是如此。由于幼儿生理上的差异、对音乐感知力的差异、动作发展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因而对不同的幼儿就要有不同的演出计划。如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动作,如:松枝舞里的小树叶,没有太多动作,只要穿上漂亮的服装,随音乐抖动就可以……另外对软度好但动作协调性不够的幼儿辅导一些适合幼儿阶段完成的技巧,如:滚腰、侧手翻等,使其在同伴艳羡的眼光中体验成功……若是让所有幼儿都学习同一个舞蹈,这些幼儿就很难把自己当作是成功的人,他们的自信心也随之减少,并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去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发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根据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从不一样的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基于艺术教育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找准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艺术教育中是积极可行的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挖教育价值,探索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