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而不特“殊”
——“特需任务”矫正幼儿数学学习障碍的个案研究
2022-01-15李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幼儿园
文/李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中班幼儿处于幼儿园的一个关键性成长阶段,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和自己的固定相处模式。这个时候发现他们的问题要引导纠正,在遵从幼儿发展规律的情况下,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开启航灯。本文针对一个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幼儿进行了个案问题研究,旨在及时纠正有特殊需求的中班幼儿。
“邂逅相遇”——善待特殊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个案描述】这个幼儿的数学逻辑 “与众不同”
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在益智区玩,小优和她的好朋友选择了“找相同或不同”。在玩数量卡片的游戏过程中,发现小优找出“相同数量”的物品很有困难,旁边的伙伴都能很快找出,而小优似乎看不懂这些简单的数量卡片,总是匹配错误,而这个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当小伙伴们一次又一次指出小优的错误后,小优怎么也找不对,一气之下,就把数量卡片全都扔在了地上,并说:“这是垃圾,一点都不好玩。”
另一次数数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同唱数,教师刚好站在小优旁边,发现小优1,2,3是可以说出来的,可是到后面就不知道怎么数了,全都乱了。和幼儿又数了一遍后,还是发现同样的问题,数字3之后她就数不清了。后来我又找小优帮我数植物角有几盆她喜欢的花,想用她喜欢的东西让她练数数,可小优还是扭扭捏捏,怎么也数不清。
中班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位独“数”一帜的女孩小优。她个性活泼,但一触碰数学活动,就非常抵触,遇到不会的更是排斥,甚至发脾气哭闹不止。通过家访,我们才得知小优主要依靠祖辈教养,祖辈溺爱,父母工作很忙,平时聚少离多,亲子教育几乎顾不上。因而她存在的一些“看起来特殊的状况”,家长没能及时发现。通过我们的交流,父母才带她去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得知小优存在一定的数学学习障碍。
研究对象信息姓名 小优(化名) 性别 女年龄 5岁年段 幼儿园中班妈妈信息某医院120急救中心爸爸信息 某公司策划部经理信息 环卫工人 奶奶信息爷爷小优出生后由奶奶一手带大,是家里唯一的女宝,非常宠溺;隔代照顾,很少对她进行正确的指导
二、问题现状分析
数学学习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是在数感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学习困难,特征是认知结构的薄弱,包括数字认知能力、计算能力和运算执行过程。和其他学习障碍一样,数学障碍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幼儿智力正常,没有神经损伤。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小优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多方走访和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1.幼儿需求和教师现状难融合。
在班级里,幼儿人数较多,每日的活动安排按照教学计划统一开展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游戏辅导不适用于有障碍学习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也较难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再去进行个别的引导和教育,尤其像小优这样比较特殊的情况。小优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尤其是数学活动中,时常处于“不知所云”状态,而班里的教师对于幼儿存在数学学习障碍也是第一次碰到,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需要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幼儿。
2.被需要、被认可式学习的缺失。
每个幼儿都需要受到同伴、教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教师的肯定。但小优这样的数学学习障碍幼儿只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抗拒学习新事物、在教育活动中不配合,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用哭闹、发脾气等来吸引同伴或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家庭原因,当教师和同伴对小优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指正时,她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会说:“我奶奶说不学没关系的。”认为自己这样就可以逃避学习。
3.家庭教育观念导致问题产生。
小优是第三胎,且有两个哥哥,爷爷奶奶把她宠成家里的公主,对她百依百顺,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她的任何要求。在学习方面,爷爷奶奶觉得女孩子不用多学,长大后自然就会了,更不用谈数学学习了。我们向家长反映情况后,奶奶还是经常当着小优的面说:“女孩子数学差有什么关系,钱要老公赚的,以后靠老公!”“女孩子学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有了奶奶的“支持”,小优更加抗拒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润物无声”——营造特需引领
三、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特需计划:这里的特需计划是指在班级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符合特殊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便于教师操作的特别需求计划。
任务目的:这里所指的任务目的是根据特殊幼儿实际情况具体到每个同类游戏或活动中的具体完成目的。
(二)研究内容和策略
如何为小优提供合适的特需支持呢?我们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教育者,让“特殊需要”的幼儿不“特殊”,教师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将直接影响幼儿。因此,我希望通过“班级学习”“生活影响”“环境互动”“家庭配合”这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小优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可以喜欢上数学活动。我们将小优的特殊需求编入班务计划,把握一学期的特殊教育目标;并且在一日生活中,选取适合小优的任务,引导她完成任务,树立自信。
1.班务计划中的“特需计划”。
班务计划是一个班级在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计划,但是一般我们的班务计划是针对全体幼儿制订的,在这里,教师融入了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计划,简称“特需计划”。此班务计划的制订不仅对指导一般幼儿有前瞻性,对特殊幼儿发展更有支持性。以下是我所在班级的班务计划中关于小优教育计划的部分内容。
班务计划中的特需教育内容班级情况分析新学期,针对小优的特殊情况,依据专家的指导目标,将加强拟定独立的指导训练计划,称“特需计划”,班级配合实施。班级管理目标特殊幼儿小优的教育个训目标,依照资源教室的目标安排,针对小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数学学习发展目标与特需目标1.认识1—10 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含义,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2.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幼儿学习数学发展培养思路1.以认知为主,引导幼儿认知并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学习数数。2.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判断数量。3.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4.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量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他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活动片段】
上午数学集体活动结束后,所有幼儿都带着自己的小椅子来到中间坐好,只有小优一个人还在桌子旁坐着。只见她将其他幼儿整理好的塑料块从筐里倒了出来,并将尚未收进筐内的蓝色塑料块放进标有蓝色标志的筐内。教师通过幼儿的这一行为,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契机,用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引导。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塑料块倒出来重新整理呢?
优:筐上有这个。(用手指着蓝色塑料块的图片指示)
师:这个标志告诉你什么?(梳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即可以看标志整理塑料块,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匹配经验)
优:只有蓝色可以放一起的,但是有小朋友放错了。(小优能表征出这些塑料块的统一属性特征——颜色)
师:那你都把它们放放好,行吗?注意噢,除了颜色,它们还有别的特征噢!(让幼儿逐步感知集合概念,并且导入形状的归类)
【思考】有研究表明,数障幼儿在执行任务时的认知加工过程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性,数障幼儿对知识的整理和提取存在障碍,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在解决数学任务的工作过程中通常较为简单直观,所以提高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可改善数学认知障碍幼儿的能力。而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良师,那么如何激发数障幼儿去发现这些问题从而产生兴趣呢?通过我们的“特需计划”,在数学活动中实施任务计划个别化,以此来培养小优对数学活动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要依据领域目标、活动目标和幼儿已有经验考虑游戏的结构,通过“特需计划”引导像小优这样的特殊幼儿去接受,经过周密的思考与设计,让每个幼儿都乐于参与。
【对策】“抓”需求,“激”兴趣
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及时抓住幼儿的“需求”,分析出幼儿的行为,这是一个自发的匹配到归类的发展过程。教师根据幼儿“行为在前,语言在后”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动作特征。在这样一对一的互动游戏中,教师提出符合幼儿能力的问题,实现幼儿个性化的引导,激发小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做可以更大程度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情感在互动中升华,让幼儿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知识、领悟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能感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游戏中的“任务目的”。
任务意识是幼儿在主观上要完成他人给予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小优的数学逻辑,我根据小优的情况,增加了一些数学游戏,内容包括了区角游戏、活动课后延伸游戏、生活活动中的游戏,旨在数学游戏中发展小优的数学逻辑。以下是除自主游戏外,我编写的几个数学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建立在小优感兴趣的基础上的,计划实施10 周。游戏活动部分计划如下:
数学游戏名称 任务目的越长越大的毛毛虫能够按照模式卡片上毛毛虫身体的颜色进行排列,了解规律模式。造房子 练习点数5以内的物品,不跳数、漏数、重复数。数字比大小 打乱1—5的数字,请幼儿说说、认认,按照大小排列。神秘的口袋 感知图形的特征,尝试用相关的语言进行描述。扑克找朋友 在纸牌匹配、数字填空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
【活动片段】好玩的扑克
这天,小优又在区角开心地玩扑克,只见她将扑克牌码好后一张一张地匹配,玩了一次又一次,还兴奋地介绍给身边的幼儿。小优的外婆喜欢打扑克,久而久之,小优也变得很喜欢玩扑克。根据小优的这一兴趣,我们制作了适合小优操作的个别化数学游戏“扑克找朋友”。扑克牌有红心、黑桃、梅花、方片四种图案,把扑克牌中间的图案剪下来,然后根据扑克牌上数字下面的图案一一配对。
【思考】从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利用个性化的材料,激发小优对数学的敏感性。在扑克牌中,我们巧妙地利用找图案及扑克牌中剪下来的图案进行匹配,通过这种个别化的材料,小优对数字和图案有了更大的兴趣。
【链接】来自生活活动中的“数学需求”
教师事先商量好,定期让小优参与帮小朋友们分发点心,无意识地让她一边分点心一边进行数数,引导她了解每组有几人,全班有几人,需要几份点心。过程中及时表扬鼓励,让小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每天的点名环节让小优报同班同学的学号,午睡前让小优清数实际午睡人数等等。
【思考】数障幼儿对抽象的数字很难理解,但是对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在引导小优数数的时候,我们选择她熟悉的实物提升对数的感知能力,充分利用身边的具体事物提升数障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
【对策】“验” 任务,“促”目的
体验性的学习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的学习经验。而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比比皆是,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将这些有趣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改动,就可以成为很有意义的素材,帮助幼儿营造数学的氛围。因此,除投放学习材料以外,我们还投放了许多来自生活中的材料,如扑克、棋子等。当然,这些素材是经过教师的筛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需求,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幼儿。
【活动片段】
这天,轮到我们班去“阅读廊”开展会馆活动。无意中,我发现小优一边看绘本,一边在数数。原来,今天小优看的是《首先有一个苹果》。这本绘本有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故事从发现一个苹果开始,然后两条虫子去吃苹果……小优看到我在身边,特别激动地跟我分享:“老师,老师,这本绘本实在太有趣了,我好喜欢,你看我找出了那么多物品。”我一边引导小优接着阅读,一边惊喜地发现,原先她怎么也数不清的数量,在这本绘本里,她居然可以找出树上有10个以上的苹果。
【思考】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常常吸引幼儿走进故事的世界。在实践中我也发现,通过绘本我们可以收获到很多意外的惊喜,对于数障幼儿小优也不例外。在绘本的有趣情节图片中,小优发现了故事中的数学,直接感知理解了数字。通过这些绘本,幼儿可以在趣味中体验原本抽象的数字,体会着数量的变化,并学会按物点数。
【对策】“知”绘本,“创”多元
在“阅读廊”中进行绘本阅读,使我看到了帮助小优解决数障问题的曙光,于是我又收集了一些有着数学元素的绘本,来进一步帮小优感知数学的魅力。
此外,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将区域中各种带有数学元素的操作材料拿出来让小优数一数、认一认、玩一玩,使用不同的物品来表征数学的相关经验,逐步挖掘数学的内涵,使小优对数学产生兴趣。
4.环境创设中的“特需支持”。
【活动片段1】
开学后,我们采用了自主点名的方式,在教室门口放了一张个性化的点名表,幼儿到了就在表格中填入日期、自己的学号和名字。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小优可能会排斥,在试行中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小优非常感兴趣,因为小优在暑假里已经学写自己的名字和学号了,还问我:“老师,你看,我写得对吗?”
女孩似乎觉得自己这一下有些手重了,神色一紧,嘴唇动了动,似乎是想要说些补救或者安慰的话,但当她发现有族人已经开始降落时,终究没能放低姿态,只噘起嘴巴“哼”了一声,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还敢不敢乱瞧!”
【活动片段2】
本学期,幼儿升入大班,我们在墙面上挂了日期表和值日生表。小优一开始对日期的顺序摆放不清楚,有一次在摆放数字时站了很久。我见状,走过去问道:“小优,需要帮忙吗?”小优对数字还不是很认识,我并没有强迫她,而是让她使用贴纸的形式,一周共有7天,有5天来幼儿园,用红色五角星代表一周到了,小优十分感兴趣。同时在值日生表中,让她找一找自己在哪里,星期几值日。
【思考】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幼儿应用数学的意识。比在活动中,单一的教学活动更有效果,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通过这样的签到、看日期、看值日生表,学习记录、点数、统计,小优逐渐感知到一个星期有7天,要上5天幼儿园。当粘贴了4张卡片,小优就可以了解一个月有4个星期。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使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对策】“抓”环境,“带”互动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而小优存在数学学习障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把专家们提出的一些好的方式与主题教育理念相结合,巧妙地渗透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小优营造“数学就在我身边的氛围”,让小优自己在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建构数学。
5.家园合作中的“互相影响”。
家园合作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项工作,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和家长的各种交流经常开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隔代教养、联系不及时、关注问题不持续,尤其是疫情下,家长接幼儿都在学校门口定时定点接送,错过教师和家长每天面对面的直接沟通,这些也影响了我们在同一个点上凝聚智慧,无法更好地形成合力。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在园由班内教师加强个别辅导,认真开展“特需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进行家庭辅导内容和方法的沟通,共同制订家庭辅导计划,并且家长每天将辅导计划按照固定时间落实到位。比如,我们让家长在节假日时利用拍摄视频等形式打卡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帮助特需幼儿的学习,也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活动片段】
今天,小优很兴奋地跟我分享:“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去买菜了,妈妈让她买6 个萝卜、4根黄瓜。都是我帮妈妈选的,妈妈还表扬我选得好呢!我给了阿姨10块钱,阿姨还找了我1块钱呢!”
【思考】虽然小优的父母很忙,但通过和他们一起制订家庭辅导计划后,我看见了他们在育儿理念上的改变,当小优主动去探索这些有关数量秘密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非常欣慰的,利用这样循序渐进又不刻意的方法,慢慢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老师,是幼儿最直接的资源,取得家长的支持,是提高数学学习障碍幼儿学习效率的最基础保障。
【对策】“凝”配合,“聚”合力
在个案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家长的介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特需计划”的制订中,还包含了家庭数学游戏的部分。在每一个研究阶段,教师都会布置一些关于数学游戏的家庭训练任务。教师还特地设计了一些贴近生活的小游戏,比如,和爷爷奶奶一起买菜时数数菜的数量,帮父母买调料,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时间……鼓励幼儿分享这些来自生活的数学小游戏,家长对幼儿的感受和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更加积极地建立起交流。家长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推动影响的积极作用,改善亲子关系。
“自然开放”——收获爱的延伸
四、研究效果
(一)“特需计划”,让带班教师“学得快”
经过“特需计划”的实施,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提前精心安排,为数学学习障碍幼儿参与课堂学习提供保障。一年下来,我们明显看到了小优的进步,她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对于教师本身来说,通过“特需计划”的引领,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有效改善了教师之前对特殊儿童一筹莫展的局面,“特需计划”的实施既有个别矫正的方式,又有课堂、游戏、生活等矫正方式,对于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我们将立足于现实,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二)有效支持,让数障幼儿“学得勤”
通过五大策略的实施,我们让数学学习障碍幼儿喜欢上数学的同时,还提供有效支持,加强目的性的兴趣训练,在提高幼儿数学逻辑的同时,也培养了数学学习障碍幼儿的学习能力。在这些有效的支持下,幼儿拓宽了学习思路,在不断表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幼儿的心灵是相通的,让幼儿影响家长,这些活动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互动。尤其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家庭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我们的支持策略,家长在辅助幼儿学习游戏时可以和幼儿园的策略保持一致,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更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矫正数学学习障碍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幼儿是一块需要雕琢、打磨的玉,当然特殊需要幼儿也是如此,也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对他的雕琢与打磨。教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始终不变的是任何教育都需要不断挖掘和深思,就如同数学认知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障碍幼儿需要通过特殊的教育方法去矫正,而这些方法始终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让我们开启自己的智慧,不断启发幼儿开放和自由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更快地成为适应社会、独立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