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救你!
——探寻“儿童需求”之路
2022-01-15范漪雯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康桥幼儿园
文/范漪雯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康桥幼儿园
幼儿的眼中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他们怀着探究之心,去观察了解身边出现的许多人和事。大班第二学期,新朋友“小樱”的加入,让我班幼儿的生活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
叫什么名字呢?
结合植树节的契机,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迎来了自己的班树,我们的班树是一棵樱桃树。孩子们对于这个新加入的成员异常兴奋。
“我好喜欢我们的樱桃树啊!”
“它以后肯定会结出很多的樱桃,一定很好吃。”
“我们要不要给它取个名字,我家的小狗叫豆豆。”
“好啊好啊,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孩子们纷纷表示想给班树取一个名字。于是我们围绕着“给班树取个小名”进行了讨论。
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在记录纸画下自己觉得适合的名字,并到班级中进行投票表决。
叮叮说:“我们组觉得叫小樱,因为它是一颗樱桃树。”
乔乔说:“我们组最终决定的名字是小不点,因为它还是一棵小树。”
学弘说:“我们想叫它小可爱,因为它开了花的样子肯定非常可爱。”
之后,在大家的集体讨论与投票之后,“小樱”这个名字获得了“压倒性”的赞同,就这样“小樱”就名副其实地成了班级孩子的宠儿。
感悟:幼儿能结合已有经验,以“自家小宠物有名字”出发,从而联系到班树的名字。对于已有问题,大班幼儿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教师所要做的是调动幼儿的经验并给予他们自我策划、自我组织和自我表达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投票的方式,最终决定了班树的名字。
课程内容:
小樱怎么啦?
探究缘起:从兴奋到担忧
有了小樱之后,每次来到庭院东的场地锻炼,孩子们总会过去看一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小樱的一些细微变化。
这天,一部分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小樱长果子啦!”他们一边说一边双手比画着:“好多小樱桃呢,有一个已经红了,在很上面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都纷纷围到了小樱边上。
“真的,有好多小樱桃。”
“哇,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吃了啊?”
“一定很好吃的。”
就这样,小樱结果子的事情在孩子们中间持续发酵着,兴奋的情绪一直蔓延到了放学。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星期后,孩子们纷纷开始担忧:“小樱的叶子为什么都枯萎了?”原来,在结了果子之后,小樱的果子并没有变大变红,反而慢慢地蔫掉了。小樱是不是生病了?
感悟:幼儿的关注点从“小樱结果子了”转到了“果子蔫掉了”,为什么好好的果子会突然掉下来?该怎么帮助小樱恢复往日生机呢?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指南》中也提出教师应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因此,围绕“小樱生病了”这个点,教师和幼儿展开了之后的探究活动。
我们来救它!
(一)救助小樱第一回合——梳理经验想对策
围绕着小樱的变化,我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如何帮助小樱?
师:“你们知道小樱最近怎么了吗?”
好好:“小樱生病了。”
仔仔:“是的,她的叶子都枯萎了。”
龙龙:“本来有果子了,可是果子都瘪下去了。”
师:“是呀,我们的小樱生病了,那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韬韬:“可能是因为缺少肥料和营养,所以她的叶子都黄了。”
戴戴:“也可能是因为缺水,我们植物角里的植物也需要经常浇水的。”
可可:“我觉得是因为泥巴太干了。”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表达出对小樱“病情”的猜测。于是我将孩子们的观点进行梳理,确定了以下几个病因——缺水、缺肥料、泥土太干、病虫害。
师:“我们已经总结了这些病因,那可以怎么来救救小樱呢?”
可可:“我爸爸有种花的工具,我可以拿来给小樱松松土。”
优优:“可以挖点蚯蚓来给小樱松土。”
丘比特:“我家里有种花的营养液,可以拿来。”
开心:“可以拿水壶下去给小樱浇点水。”
韬韬:“我们也可以让花匠来帮忙。”
……
群策群力,孩子们一下子想到了许多救助小樱的方法,于是大家决定回家去准备一些可以派上用场的工具,第二天拿来。
第二天,工具到位了之后,利用饭后时间,孩子们使用带来的工具开始救助小樱。开心和戴戴灌了一大壶水,给小樱浇水;丘比特和韬韬分别拿了营养液和肥料,撒在了小樱树根附近的泥土里;可可用铁锹给小樱松了土;优优则把抓来的蚯蚓倒在了小樱的根部附近。
接下来,孩子们便耐心而又焦虑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但是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小樱没有任何起色,仍然在不停地掉叶子。
感悟:《指南》中指出:5—6岁的儿童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教师则需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幼儿在观察到小樱掉果子以及树叶泛黄的现象后,猜测了一系列原因,并依据他们的猜测,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同时自己动手搜集工具,并想出更多的办法拯救小樱。
(二)救助小樱第二回合——治疗无果寻外援
救助完小樱之后的几天内,小樱依然没有任何起色。
“怎么办?小樱好不了了。”
“我们的树是全幼儿园最先死掉的。”
“会不会是我们救小樱的方法不对?”
“如果不对,那应该怎么做才能救小樱呢?”
佳佳:“我们应该找园长妈妈帮忙。”
呱呱:“可是园长妈妈也不会种树啊。”
大一一:“园长妈妈可以帮我们找专业的人来想办法。”
孩子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一致决定,要写一封信给园长妈妈。
那信上面要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信的内容:收信人(园长妈妈),我们遇到的问题(果树生病了),我们已经采取的措施(施肥、松土、浇水等),我们需要的帮助(能救助果树的人),送信人(果果二班全体成员)。
可可自告奋勇,承担起了写信的任务,用自己的表征方式(图、文、符号)完成了具体的求助信,请园长妈妈帮忙找一位专业的花匠来救助小樱。信写完后,几位代表拿着信去了园长办公室,他们将自己的信念给园长妈妈听,告诉园长妈妈他们已经做出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园长妈妈的帮助。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园长妈妈表示已经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并且答应马上去联系果树专家救治小樱。
孩子们满怀希望,等待着专业人员的到来。
感悟: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同时教师也要相信,任何问题都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
在第一次救助无果的情况下,幼儿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救助小樱的方式是否正确,在无法得到答案的时候,想着借助外援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规划是大班幼儿的重要学习技能,在求助前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梳理与思考,能够使活动更加切实有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做出相应的支持,让活动在幼儿的带领下进行。
(三)救助小樱三回合——“恍然大悟”“神助攻”
几天后,孩子们终于盼到了果树专家赵爷爷的到来,赵爷爷可是拥有两大片果园的专家呢,孩子们兴奋不已。赵爷爷查看了小樱的状况,并询问了孩子们之前做过哪些救助小樱的措施。
让孩子们惊讶的是:之前大家给小樱浇水、施肥的办法竟然是错误的!那反而加快了小樱“病情”的恶化!
赵爷爷耐心地解释道:“果树刚种下去,根还没有长好,这个时候施肥料或者浇太多水,根会烂掉。再加上又结果了,营养都被果子吸收了,所以它的叶子枯萎得更加厉害了。”
韬韬追问道:“那什么时候可以给它施肥呢?”
赵爷爷回答道:“一般在一年之后,根长好了,就可以少量施肥了。”
学弘问:“可是她的泥土都干了,不浇水的话不会渴死吗?”
赵爷爷说:“不会的,如果天气太热,可以一个星期浇一次。这几天下雨的话,就可以不用浇了。”
佳佳又问道:“那小樱边上的蘑菇呢?”
赵爷爷解释道:“这个蘑菇可以不用管它,因为蘑菇的生长周期短,很快会死掉。死了之后都会变成肥料,对树根是好的。”
“我们可以适当地修理掉一些树枝和果子,让养分能运送到果树的全身,这样果树活下来的希望会更大!”
于是在赵爷爷的帮助下,孩子们将小樱一些枯萎的树枝剪掉,将原先施的肥料清理掉。赵爷爷告诉孩子们再观察一个星期,如果小樱还是继续枯萎下去,那么就是救不活了,只能重新种一棵。
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小樱树叶枯黄的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感悟: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在这样一次次地探索、实践之后,幼儿恍然大悟,原来有些事情与自己认知的完全不一样。原来以为有益处的肥料,没想到成了加重果树“病情”的帮凶,原来以为有害的蘑菇,没想到成了最有用的养料。在这样项目化推进的过程中,幼儿也收获了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探索生命的轮回
救助完小樱后的一周,赵爷爷在仔细检查了小樱后宣布:小樱还是死掉了。园长妈妈答应给我们班补种一棵班树。教师问孩子们:“这次你们想种什么呢?”
“种橘子树吧。橘子很好吃。”
“还是种柚子树,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柚子树,一定很好活,不会再死掉了。”
“还是种樱桃树吧,我们可以叫它小樱2号。”
教师说:“你们说的这些树适合在这个季节存活吗?”孩子们面面相觑。教师又说:“那这样,我们今天回去调查一下,适合这个季节种植的树苗,明天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悟:围绕“救治班树”,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持续性探究。捕捉兴趣,追随问题,不断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是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得到的感悟。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相信幼儿还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探索更多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美好故事。
小结
本次班本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小见大,将个别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全班的兴趣。整个活动中教师秉承着“追随儿童,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理念,挖掘幼儿的需求和渴望,通过眼、耳、心三方面捕捉“点”,从发现“生病”,将问题聚焦于如何救治,通过一次次尝试,最终幼儿在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到救治的方式。整个班本主题沿着“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再次发现问题—持续探究”的方式推进,让幼儿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也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