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N”问题:让教师成长拾阶而上
——以“冬季户外活动”园本教研故事为例

2022-01-15夏静燕江苏省江阴市迎阳路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40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器械教研

文/夏静燕 江苏省江阴市迎阳路幼儿园

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建设是幼儿园的重点工作,两者犹如大树的树干和枝叶互相滋养、互相成长。“教师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兴趣、用心、好奇和探究是课程内容不断充实的关键。”而教师专业成长犹如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学习”,只有在解决实际课程问题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运用专业能力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研修能力和专业能力成长。

12月下旬,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教师反映现在的早操有种寒冷彻骨感。显然,冬季户外活动(早操和体育活动)模式急需调整。结合这个实际问题,我园尝试以“1+N”问题,即“一个中心议题+多个小问题”的方式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注重研究问题的真实性及教师反思的有效性。

一、内视反听,在回顾与梳理中调整行动策略

活动有没有效、好不好,不是园部管理层的一言堂,如何调整、如何创新更不能全靠园部的指挥棒。改革和创新更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两次的反思和调整就能达到完美的结果。只有基于教师立场的改变才是有共鸣的教研,也才能激发教师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在征询和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反映去年的冬季户外活动方式跑操,即教师带领幼儿一路纵队按照路线鱼贯跑步(户外场地及南北四层楼)+混龄式韵律活动+各班各场地30分钟体育活动,认为这样的方式就很好,不用调整。于是园部决定尊重教师的想法,并进行了第一次教研审议,审议的中心议题为“原有冬季户外活动方式的优点和问题是什么”。

原有的冬季户外活动是每位教师都体验过的,自然会有切实的体悟。在梳理与反思中,教师把问题主要聚焦在了体育活动上,他们认为现有的体育活动形式需要调整,并尝试用追问“+N”的方式“拷问”,并最终确定以班级为单位“音乐韵律热身+循环跑操(2—3轮)+韵律放松+班级体育活动”的方式开展第一轮的冬季户外体育活动。

中心议题 优点 “N”问题活动强度不够跑操能让幼儿快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活动器械单一原有冬季户外活动方式的优点和问题是什么活动中排队等待游戏时间较长场地摆放,少数幼儿参与,花费时间长且耗时长幼儿活动自主性不强跑操的安全性问题疫情下,混龄活动还适合吗……聚焦在体育活动上混龄的活动形式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

调整后的活动样态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操作有何问题?我们加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讨论和调整,从“组织形式”“提供支架”“循环频率”三方面对冬季户外活动进行了三次微调。

组织形式 一个班级分成两个小组,每组由一位教师带领活动作息调整 户外活动时间挪后提供支架音乐暗示清晰循环活动中不同音乐的指向性减少不同年级活动的热身音乐长度,比如把大班的结束音乐当作下一个中班的热身开场音乐器械支持 从无器械的纯跑步到增加各种游戏材料作为跑步中的障碍循环频率“跑步+休息(走)”的循环次数由三次减为两次

二、改辕易辙,在行动与推进中重塑价值定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浅层的实践行为与深层的教育理念存在脱节,如何让教师以更为开放、丰富的思维导向聚焦、反刍教育实践,清晰教育行为与主张,是我们急需转变的。

1.找寻问题根源。

我们把第二阶段的中心议题定为“冬季体育活动核心经验是什么”。查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师很快就清晰了:要满足幼儿运动量的需求,另外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透过现象追寻本质才是教研的价值所在。我们依然尝试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让教师在碰撞和辨析中清晰行动的本质和目的。教师体悟到只有开展“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学习探索实践在前,教师观察指导在后的开放式的体育活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再次审视第一阶段的活动,有了一些发现:加入器械循环,虽然游戏材料增加,但幼儿处于跟随状态,抑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小班使用大班幼儿摆放的器械场地,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材料选择余地小,活动目标缺乏年龄针对性。而班级体育活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哪个活动留?哪个活动舍弃?在讨论中,教师作出了大胆地选择和决议:

只留下跑操作为热身活动,户外活动的重心落在体育活动的调整上。

2.提供瓶颈抓手。

确定了重点调整内容为体育活动后,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需要以独立的个体来调整与创新。教师纷纷提出了请求支援的问题:玩黑色大桶的教师表示就三个桶,材料多样化如何引导幼儿游戏?大型器械场地的教师疑惑:大型玩具幼儿一上去就会玩了,还怎么来探究?有的教师反映,幼儿游戏时不知道该关注哪方面的经验点……

教研活动无疑遇到了瓶颈期,此时园部必须及时给予教师实践性的策略。于是,园部尝试用项目研究的方式设计了“冬季班级户外体育活动推进图”,引导教师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教师预设→师幼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对照《指南》获得经验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兴趣和问题→思考预设可能开展的活动需利用的资源(可否结合生活类资源,如早操器械、地垫、废旧材料等)→考虑支架提供(场地、器械标记、材料、保护措施、收放标记等)→实践探究(幼儿计划表征)→获得新经验或出现新问题”,以循环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内化。

如大班“木梯组合”活动中,从一开始的个别幼儿参与搭建到全员参与后的问题讨论,发现幼儿的兴趣聚焦在“想自己确定主题”“想和同伴合作”搭建这两个点上。于是,教师从“材料的自主选择”“主题与规则的讨论”着手观察,并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幼儿的游戏兴趣不断拓深和拓宽,还提出了要和其他场地进行联动的请求。

推进图的梳理不仅仅给了教师对体育活动探究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搭建的框架,便于教师在实践中有便于行动的抓手,从另一个层面看,园部对教师在推进中采用的方法不固化,教师可以采用图加文的思维导图式,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梳理推进,也可以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不管是以何方式,都无形地引导教师往更深层的教育内涵和更贴近幼儿的需要去深度思考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取向。

3.多维度支持。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问题依然不断涌现:塑胶地上的教师提出问题,哪些体育器材能用?现在的器材摆放乱得很(因为之前的校园防疫、基建等问题,体育器材室另作他用)。大班年级组长很苦恼,虽然作息后移了10分钟(8:00)开始户外活动,但随着天气越渐寒冷,这个时间幼儿出勤率不全,出来活动依然冷得很。每个场地有重点推进的项目内容,器械材料出现了数量告急的状况,于是,在教师的研讨建议下,对场地、作息及器械材料再次进行了调整。

(1)场地再规划。

前期活动已经把户外可活动的场地进行了划分,但在游戏中,教师反映这个场地太小,场地不适合玩某种体育项目,班级场地区域不明确,出现交叉情况。于是由年级组长和副组长组成的园部审议小组在讨论后决定再优化场地规划,在实践层面确定某些场地特殊性(只能玩某种材料),按照整个学校户外资源进行了划分,划分出29个场地,留出1个备用场地,满足2个年龄段14个班级28个小组同步使用外。

(2)作息再调整。

冬季出太阳的时间较晚,因为园所房屋设计的原因,场地晒到阳光的时间不同。出于尽量让幼儿沐浴在阳光下的目的,索性把作息时间再次进行了大后移,从8:30开始,中大班14个班级同时户外活动,从9:00开始,小班7个班级使用户外场地。

(3)材料再添加。

园部组织教师针对户外体育器械材料在内容和数量上进行了梳理,针对各年龄段急需的器械材料进行了紧急添置。针对因疫情等原因造成的体育器械材料存放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园部为教师添置了便于小组活动存放小型器械的60多个周转箱。从空间、场地、材料上多维度支持,满足教师行动中的需求。

三、爬梳剔抉,在自省与审视中定位后续资源

随着寒冷天气的来临,户外活动场地经常会转为室内开展。教师智慧地把部分户外推进的体育活动迁移到室内开展,让资源得到了共享。同时,由于一个阶段都在推进同一个项目,教师反映班级幼儿看到其他班的体育项目有种望眼欲穿的期盼感。

于是第三阶段的教研活动中心议题为“随着学期结束,如何进行成果资源的管理”,把学期末教研成果的管理方法下放给教师来策划。

“N”多问题随着讨论的热化不断被提出——场地能不能轮流使用?如何轮流使用?别的班玩什么?如何来了解各个项目的做法?怎么来梳理游戏玩法?为什么要梳理文案?

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写”是他们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如何把这种资源意识、成果意识内化为教师自省后的刚需,而不是园部炸弹式强压。在一遍遍的追问、反问和疑问的解决中,教师会转变想法,他们意识到这样的体育活动方式在疫情期特殊状态下同样可以使用;撰写体育活动玩法文案、分享各自的推进图,能够成为自身下阶段实践参考的样本。

1.活动玩法文案,明晰活动流程。

图文式的活动文案记录方式,犹如将静态、抽象的画面转变为动态的、具象的影片,让其他教师能够对游戏名称、适用年龄段、游戏目标、材料准备、指导建议以及游戏开展中的过程中的阶段性游戏一目了然。同时,文案可以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针对性地指导。比如,新教师可以直接参考使用,而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不同的调整,不断优化。

2.活动推进图,审议实施路径。

教师可以从推进图中了解当时游戏活动推进的整个进程。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他评维度审议活动,如:审议教师在活动中对课程推进的落脚点是否适宜?针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点是否还可以生发其他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中资源的利用是否发挥其最大值?环境创设是否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地探索?

同时,中大班年级组和小班年级组分别梳理了《户外体锻场地、内容及材料一览表》,为下学期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的轮流使用作好了准备工作。推进图、活动方案等资源成为下一阶段户外活动课程资源,便于教师后期评价和优化,让课程纵深推进。

四、驱动教师内需力

在“1+N”问题式园本教研问题的驱动下转变教师内需式的“我必须要做”,这正是教研的力量。

1.关注过程(教师思想的变化)比研究结果(项目现场的呈现)更重要。

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难就难在“是教师自身内需的,对专业的及时反思和调整”。任务驱动式教研,往往会忽视教师真正的想法,急于灌输,奔着最后的结果直接给予,教师被动接受,更不愿多思考。日常教研因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每天要实施,也就不带功利,能扎扎实实将教师深层的想法挖出来,成为园本教研中最可贵的素材与力量。在此过程中,反复的实践、辩证、反思,提升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

2.关注持续探究比关注短期效应更有意义。

在特定季节中探究的户外活动模式,不仅仅只适用于此阶段。从探究方式上看,体育活动的探究经验可以拷贝到其他的项目活动中;从活动内容上看,户外体育活动的模式可以复制到室内开展;从组织形式上看,小组定点式的活动方式同样适用于防疫期户外活动的要求;从教研目的上看,此次教研还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3.关注瓶颈与给予支架同等重要。

在此次教研中,教师知道冬季户外活动的重点应落脚到开放式的户外体育活动,想改变又不知从哪开始,想操作又不知从哪动手。遇到瓶颈,要及时地给予各种支架,通过引导教师思考,拓宽视野,给予抓手,落实行动。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器械教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健身器械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