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
2022-01-15杨惟捷邵小佩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文/杨惟捷 邵小佩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主张对儿童进行“游戏性教育”,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完美游戏的生活。游戏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以幼儿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其他教育活动为辅助活动,以幼儿生活为日常活动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体保教行动方案。在游戏课程中,教师使用游戏手段引导幼儿积极活动,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思想的基础是幼儿发展规律、游戏特征、幼儿教育特征的统一。当前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存在忽视课程的育人性、忽视课程的生成性、忽视幼儿主体性发展、忽视幼儿精神生命的问题。
教育基于人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过程等同于人的生命得到不断丰富的过程,生命和教育往往紧密相连。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此,生命教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生命教育的视角来实施幼儿园游戏课程?本文拟就此作出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
教育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的使命。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学习对象和内容,引导或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发展生命、激扬生命、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有着广阔的内涵,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体现育人性
生命不仅仅是人们在意的对象,也是人们应该依靠的力量。生命教育的独特性就在于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本身也要通过生命这一目标来实现。生命教育的重点不是理解生命的概念,而是通过生命的旋律、生命本身的力量、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来定位与追求生命意义,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充分挖掘生命本身的资源,引导人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以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目的,这正体现了生命教育目标的育人性特点。
(二)教育内容体现生成性
教育生成性理念以注重生命为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是动态的过程,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命活动,教育情景通常伴随着强烈的不确定性、即时性。教育的生成性强调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生成的。正如杜威的“无目的论”并不是真正的没有目的,而是教育本身就是它的目的。教育是一个不断重组、改造的过程。因此,其内容不仅仅是预设的,而是在这个复杂、不确定的生命情景中不断地获得“不确定经验”。生命教育内容的生成性主要表现为形成生成性课程。生成性课程是以学习者的兴趣和经验为生长点,以学习者为探究主体,以教师的观察为基础,以适宜性策略支持活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在学习者身上才可以得以体现。
(三)教育过程体现主体性
每个人都是学习者,都是自身生命发展的主体。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儿童自由成长。生命教育的主体性理念强调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生命的潜能,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关注人这一主体的过程。生命主体性教育是基于生命教育的基础上,凸出对学习者生命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生命主体能力的培养,对生命潜能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体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我及自我和周围关系的看法与认识,例如自我观察、自我体验。例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都强调关注人的主体,即生命。
(四)教育对象体现完整性
生命教育理念强调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因此,教育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即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作为生命之根本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强健的体格是精神发展的前提;而精神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不同于其他生物生命的人类生命的重要特征。完整的精神教育,迫切需要寻找失落已久的教育的“另一半”,即智慧的教育、情意的教育,精神生命有创造的本质,其前提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因此,健康的身体、感受生命的特殊情感、体会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完整性。
二、基于生命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审视
随着大众对幼儿学习的理解逐渐从分科课程走向经验课程,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愈发受到重视。起初的“游戏”和“课程”存在并列性理解意义,直至当下游戏逐步迈向课程的中心,即游戏课程。游戏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贯彻“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理念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在幼儿园中,将幼儿自发的游戏纳入有计划、有组织的轨道,使之课程化十分必要。当前许多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幼儿园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游戏体验的同时,不仅让幼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增强了他们身体保护意识。但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目标忽视育人性
生命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具有育人性。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习得知识,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完成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在进行目标设置时往往以游戏内容中本领域的目标为主,追求尽可能多的知识点的掌握,而对于幼儿是否能够吸收这些知识、获取知识时对知识本身的探究并未纳入目标设置的考虑范围。此外,游戏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游戏内容的不全面也必定会导致游戏目标的不全面。因此,这种更多关注知识点而忽视幼儿在个性、情感、意志等方面整体发展的目标设置很难达到育人的效果。
同时,在对幼儿园游戏课程目标设置时,通常会出现一大误区,教师在游戏活动前所预设的目标并不完全符合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情况。因此,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幼儿在游戏中体现的真实需要,是否能让幼儿满足需要的同时最大可能向最近发展区靠近,从而实现真正的育人效果,也是在进行目标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内容忽视生成性
生命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内容是生成的。幼儿园游戏往往和生成性联系在一起,例如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正如瑞吉欧方案教学强调“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从当今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状况来看,主要在两个方面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
第一,教师对于游戏内容的选择多为“舶来品”,即多为前人创造的结果,这主要受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创新意识的影响。
第二,在持续游戏课程时,游戏类型较为单调,不能以一个环节带动另一个环节,不能将教师的确定性因素与幼儿在游戏中生成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好联系在一起,导致游戏无法持续开展。而游戏无法持续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很好地运用生成性这一特点,没有顺应支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去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真实想法加以运用、开展新的游戏或其他除游戏以外的环节,满足幼儿对经验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过程忽视幼儿主体性
生命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过程是人的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当今受到“外烁论”“师本位”等观念的影响,许多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实施结构化程度高,表面上看似是“幼儿的游戏”,实际上是“教师的游戏”。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园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高度控制的“修剪”;教师过分地担心幼儿“不会玩”,从而事事躬亲,高度控制着游戏的规则与玩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很少有“我是主体”的意识。
对于幼儿来讲,游戏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已经被慢慢吞噬,这一问题必然导致生命教育的异化。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自主是人的天性,由此可见,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的生命变得独特,若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才使生命教育更加有意义。
(四)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对象忽视幼儿精神生命
关注幼儿生命的完整性是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健康”放在五大领域之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纠正了将知识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的偏差,越来越凸显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都符合坚持生命完整性的说法。在游戏课程实施中,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游戏课程多跟随理性主义的脚步,为了培养某一特定领域的“人才”,割裂了幼儿生命的完整性,对幼儿精神生命的关注较少。
精神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人是在创造中发展、超越,引向无限,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是精神生命的创造性发展的前提,而在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中存在忽视幼儿创造性的现象,即未看到幼儿的精神生命。例如在自主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创作不符合教师的想法便会受到打击;打着“幼儿自主”的幌子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不闻不问;遇到较难回答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将他打发走。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幼儿的创造性、积极性等发展受到阻碍,也是忽视生命教育完整性的体现。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路径
为了扭转当前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偏离生命教育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建构并实施符合生命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生命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因此,要把幼儿生命教育置于整个生命教育体系大框架内,具体实施路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目标应注重育人性
生命教育的育人性要求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生命与游戏资源,探索科学有效地将生命教育与游戏课程相融合的策略,充分发挥游戏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构建游戏育人的目标。
第一,关注过程性目标。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对象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有个性、情感、意志等方面完整的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目标不能仅仅关注幼儿对知识的获得,更应该关注幼儿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对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鼓励幼儿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对游戏的理解,使游戏与幼儿实现心灵相通,让游戏产生的各种情感和思想能够烙印在幼儿心中,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语言、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关注隐性目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更易受园所环境、教师语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需对隐性课程加以综合利用。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目标选择和利用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隐性因素,努力为幼儿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内容应体现生成性
生命教育的生成性要不断根据本园或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游戏课程实施的内容。同时要以幼儿自主游戏生成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生成新的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是将静态课程计划转换为动态课程实践的过程,因此应注重游戏内容的生成性。实施幼儿园游戏课程要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实施计划实施,更不应该让幼儿在封闭的计划中生成经验。游戏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由于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施内容要体现生成性,也就是打破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第一,在选择游戏课程内容的质上,并不完全抵制借鉴他人优秀的游戏作品,而是要在“复制”的同时对游戏作品加以“美化”,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游戏内容的基础,考虑该游戏“适合大班的孩子玩吗?”“该游戏环节对教师要求较高,适合新教师按部就班地去组织吗?”等等。
第二,在游戏课程内容的量上,要不断按照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新的兴趣点,和幼儿共同协商讨论新的游戏内容。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木梯,幼儿对木梯产生兴趣,并且围绕木梯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攀爬、搭建等,教师不干预幼儿的活动,而要以合作者、观察者的身份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忙解决困难;若幼儿无法将对游戏的兴趣维持下去,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扩展游戏的内容,例如:“你们觉得还能怎么玩或者你们想怎么玩?”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索木梯的新玩法。
(三)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过程应关注幼儿主体性
生命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幼儿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主体,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把幼儿看作生命的主体,高度重视幼儿的亲身参与,重视他们在天性中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幼儿提供自主游戏的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地位,首先要为他们的自主游戏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物质环境上,提供丰富的、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创造舒适的游戏环境,确保幼儿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利用材料自主探索和体验游戏的乐趣;在非物质环境上,给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有更多机会自主制订游戏规则与玩法。
第二,幼儿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教育的过程是公开、开放的过程,教育资源不是教师的私有财产,因此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帮助”幼儿过滤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但是,强调幼儿的主体参与并不是一种“放任自流”式的教育,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并不是毫无底线的顺应,而是要将幼儿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阶段,当幼儿对游戏的某一环节缺乏理解,无法推动游戏继续,教师不是打断游戏,而是以平行介入的方式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从事相同的游戏活动,意在起到引起幼儿模仿的作用,在引导幼儿游戏的同时也保证了幼儿的主体参与性。
(四)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对象应关注幼儿的精神生命
儿童生命的完整统一性强调儿童生命教育应以培养“全人”为最终追求,“全人”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在关注幼儿自然生命的同时,也要关注使自然生命得到升华的精神生命。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尊重幼儿的精神生命,既要将幼儿看作“人”,承认他与成人有着同等的地位、独立的人格、尊重幼儿对于游戏独立的想法;又要将幼儿看作“幼儿”,承认他所处阶段的独特价值,拥有着所处阶段的特殊意义。在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用情感激励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说出与他人不同的游戏体验”,幼儿依旧重复上一个小朋友的话,这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缺乏教师的情感激励,精神离不开情感的驱动。在游戏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幼儿游戏的真实意图,始终以亲切、关怀的态度鼓励幼儿,面对游戏中的难题,与幼儿共同协商,使之维持对游戏的热情,而不是以消极的手段打发幼儿。
第二,刺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将游戏的场所扩展到森林等大自然中,将教育延伸至广场、公园、家庭等生活中去,放手让他们自由行动,不急于否定幼儿萌发的各种奇思妙想,由此开展自然教育、生活教育,打开传统教育的大门,让幼儿自由探索世界,满足对外界的好奇心。正因如此,尊重生命的完整性,在培养幼儿强健体魄自然生命的同时,也要关怀幼儿的精神生命,捍卫幼儿生命的完整性,也就是捍卫幼儿完整的童年。
游戏是幼儿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生命的育人性、完整性、生成性、主体性。只有在幼儿园播下维护幼儿生命发展的爱的种子,才能使幼儿的生命遍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