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拉力钉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2-01-14吴标

智慧健康 2021年31期
关键词:克氏优良率髌骨

吴标

(河源市中医院骨一区,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导致关节面呈现不平滑状态、伸膝装置连续性中断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膝关节功能,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两种方法,非手术方法主要针对轻度移位者或未发生移位的髌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张力带与空心拉力钉两种内固定术式均属于临床髌骨骨折患者常用手术方案,均可获取一定的成效,但关于两者具体疗效部分学者仍存在一定争议[2]。本研究将空心拉力钉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式分别实施于我院髌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深入解析二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案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6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参照组男女比例18:15,年龄20~75岁,平均(47.48±3.6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9:14,年龄21~74岁,平均(47.52±3.65)岁,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IRB-2018-103)。

纳入标准[3]:均符合髌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髌骨横型骨折;无手术禁忌症;均同意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髌骨纵型、粉碎型、撕脱型骨折;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关节炎症者;存在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案

两组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髌前正中做一切口,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若髌前具有嵌入组织需将其复回至髌骨表面,对骨折进行复位,触摸髌骨关节面平整,借助点状复位钳对骨折块进行临时固定。

参照组:选取髌骨下极中内1/3与中外1/3部位使用2枚克氏针自下而上穿过骨折块,注意保持克氏针平行且相距1~2cm,随后借助钢丝以“8”字形张力带绕至髌前进行固定,剪断克氏针的两端,使其在髌骨上下极露出5mm左右为宜。借助C型臂透视机确认固定良好后,冲洗关节腔,进行引流缝合。

观察组:使用电钻分别在髌骨中内1/3与中外1/3处自下而上各钻入1枚导针(深度为1.0mm),再利用C型臂透视机进行确认,对髌骨内2枚导针的长度进行测量,选取规格合适的空心钉(长度为3.0~4.5mm)2枚自下而上拧入,注意空心钉长度略短于骨通道,使钉尖埋于骨皮质内,将导针取出,空心钉内穿入1.0mm钢丝或捆绑丝对髌骨进行髌前“8”字张力带固定。对关节腔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并对撕裂的髌韧带及筋膜进行修补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手术、骨折愈合、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运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4]。(2)膝关节恢复优良率:运用膝关节评分(Lysholm)量表对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Lysholm评分在95~100分为优,评分在80~94分为良,评分在60~7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5]。(3)测量患者手术前后髌股关节作用力及膝屈曲角度,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4)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住院时长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33)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33)

2.2 膝关节恢复优良率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90.91%)明显高于参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n(%)]

2.3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髌骨关节作用力、膝屈曲角度及Lysholm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33)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33)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显著低于参照组21.2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交通事业发达,髌骨骨折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且好发于存在骨质疏松的中老年群体。既往临床针对髌骨骨折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CSB)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但该术式使用的固定材料克氏针,其主要借助膝关节屈曲过程中钢丝对髌骨施加压力以达到固定骨折块的目的,自身不具备加压效果,使其固定强度偏低[6]。因此患者术后可产生诸多并发症(如软组织刺激、钢丝松动及断裂、克氏针脱出等),从而引发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导致内固定失败[7]。还有相关研究指出,患者术后开展伸曲活动过程中,成角的克氏针在钢丝收紧时不仅无法有效与骨折块进行贴合,还有可能对骨折块产生切割作用[8]。此外,克氏针置入后容易出现滑动情况,甚至发生脱出的现象,导致张力带钢丝失效,从而引发骨折块再移位等不良情况。故临床开始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骨折愈合需要力学稳定,髌骨关节活动过程中,骨折断端间产生的压应力可对骨折愈合产生有利影响。吕鹏起[9]等学者研究指出,髌骨骨折患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其术后骨折愈合快、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且并发症少。空心拉力螺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其质地坚硬,抗变形能力以及把持力均较强,患者即使大幅度活动其发生断裂的可能性也很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其VAS评分、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长、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髌骨关节作用力、膝屈曲角度以及Lysholm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充分利用张力带、拉力钉及荷包环扎汇聚固定的原理,以发挥强效固定的作用。同时,空心拉力螺钉还具备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力学特征,沿螺纹拧入空心钉至患者髌骨骨质内,可促使断端间的接触更为紧密,借助钢丝穿入空心钉内在髌前实施“8”字固定也与张力带原理相符,能够有效增加骨折断端抗张力强度,并将股四头肌对髌骨牵拉的张应力合理转变成压应力,从而确保固定的牢固性,为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良好保障,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空心拉力螺钉与钢丝或捆绑丝的双重作用,可确保患者骨折断端紧密结合,在膝关节进行伸曲活动时,内固定装置与机体髌骨形成完全整体。此外,由于克氏针在髌骨中无法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导致其未能有效对抗股四头肌的牵张力,因而容易发生克氏针张力带松动、钢丝滑脱、退针甚至断裂等不良情况;且克氏针内固定术式需保留0.5cm针体在髌骨骨质外用于绕钢丝,因此克氏针尾及钢丝常对骨折周围组织产生刺激,从而引发髌前疼痛、滑囊炎等并发症[10]。而空心螺钉主要埋于髌骨内部,可以有效减少内固定装置对局部软组织造成的刺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皮肤软组织激惹症的发生;同时,空心钉与钢丝所构成的框架整体,可使钢丝与患者骨皮质紧贴,以获取较强的抗拔出能力,因此发生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的风险较低,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空心钉+捆绑丝或钢丝的内固定术式应用于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样本数量过少、未观察远期疗效等,今后临床可通过扩大研究样本数量,随访调查远期疗效,更加深入分析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对髌骨骨折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髌骨骨折患者选择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并显著提高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有助于患者及早出院;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克氏优良率髌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髌骨反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