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14李怡润

智慧健康 2021年31期
关键词:征象椎间盘正确率

李怡润

(茂名市电白区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400)

0 引言

腰椎在人体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此部位可有效调节人体运动功能[1]。一旦腰椎出现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将明显下降。腰椎间盘突出为腰椎常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为发病原因[2],患者患病后,下肢功能及活动功能受到影响,且疼痛感较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青中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3]。该病发生后,将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及早做出诊断,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此疾病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而在治疗前,需实施影像学诊断[4]。目前,临床多以CT、MRI诊断方式为主,而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存在一定差异。此次研究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实施CT、MRI检查,探究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代表。患者男48例,女42例,年龄24~61岁,中位年龄(38.67±1.23)岁,病程6个月至6年,平均(3.42±1.23)年,体重58~84kg,平均(67.58±1.53)kg。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痛等表现,经病理检验,均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5];②无严重精神或认知疾病;③反射异常、感觉障碍等表现明显;④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且认同,并且签署有关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予以排除;②将免疫系统或风湿疾病患者予以排除;③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予以排除;④将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排除;⑤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予以排除。

1.3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CT、MRI检查,首先给予患者CT检查,其流程为:在进入检查室前,告知其将随身携带的金属或带有辐射性质物品摘除,进入检查室后,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平躺于扫描床上,双手向上伸展,高于耳部,利用GE660 扫描仪对患者相应部位进行扫描,扫描部位包括:L5/S1、L4-5、L3-4、L2-3、L1-2,在扫描过程中,将管电流、电压值分别设置为200mA、120kV,层厚、间距均为3.0mm,重建层厚为0.625mm,256×256为矩阵距离,除对每个椎间盘形态、位置等进行观察外,应对椎弓、椎体、椎小关节进行严密检测,进而判断病变状态,最后将所得影像送往相应科室。

在完成CT检验后,对患者实施MRI检查,操作流程为:在进入检查室前,告知其将随身携带的金属或带有辐射性质物品摘除,进入检查室后,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平躺于扫描床上,双手向上伸展,高于耳部,利用Philips 3.0T扫描仪扫描患者相应部位,扫描顺序为:T2-fse-sag、T1-fse-sag、stir-fse-sag、T2-fse-tra、TR618ms、TE9.6ms为T1WI参 数,TR2800ms、TE91.7m为T2WI参数。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4mm、0.4mm。对矢状位下椎间盘信号特点、形态、状态等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同时,通过横断位、矢状位角度对硬膜囊受压及脊髓情况进行了解,明确椎间盘膨出、突出及径线之下椎管宽窄程度。最后将影像结果送往相应科室。

1.4 观察指标

①影像结果由2位临床经验丰富且对患者资料不了解医生进行观察,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分型进行统计,分型包括:游离型、突出型、脱出型、膨出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正确率;②将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作为CT、MRI检查结果的对照标准,对两种诊断方式征象进行比较,如积气、钙化、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以及神经根受压等。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分析,患者诊断正确率及征象表现均采用卡方检验,将其数据资料表示为(%)形式,计量资料则均采用t检验,将其数据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形式,数据差异表现为P<0.05说明构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比较

对90例患者实施CT、MRI两种方式,对其临床病症进行诊断。MRI检查游离型、突出型、脱出型、膨出型等腰椎间盘突出分型效果优于CT检查,正确率96.7%显著高于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呈现相关数据。同时,本研究中CT检查、MRI检查结果之中均有误诊、漏诊情况发生,其中CT检查结果中有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2例漏诊;MRI检查结果中有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1例漏诊。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对比 [n(%)]

2.2 患者的征象比较

两种诊断方式征象对比发现,CT对患者积气、钙化表现显现明显,而MRI对患者椎间盘变形、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表现具有较高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征象表现比较 [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发生于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腰椎间盘结构,表现为髓核组织突出、纤维环破裂,最终导致脊椎神经出现了显著的压迫性疼痛症状。临床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病发率不断上升,病情会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而加重。活动障碍、腰腿疼痛为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有研究表明[7],遗传原因、外伤以及自身原因等为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病原因。有研究显示[8],多数患者发病是因为外力所致,腰部受到损伤后,再次发生腰部扭伤或仍然提取重物,在受力影响下椎间盘纤维环严重破裂,最终导致此处髓核压迫神经,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该病可分成膨隆、脱垂游离型以及突出型等多种类型,并且不同类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亦不相同。因此,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对病情类型及疾病进展判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CT、MRI等为主要检查方式。CT检查耗时较短,且对患者经济压力较小,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9-10]。采用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可帮助医护人员明确椎间盘形态、位置以及密度,在观察患者是否有椎管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时,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通过该检查方式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积气、钙化等症状进行有效判定,本研究中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这一点存在一致性。但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椎间盘变形、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分辨率较低,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具有一定辐射,若患者年龄较大后身体衰弱情况严重,则存在一定禁忌[11]。MRI检查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用检查方式,通过应用该检查方式,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附件、间盘以及锥体等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这对于观察病变形态、位置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在确定椎间盘突出结构与病变周围组织之间关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正确率较高[12],通过对患者实施矢状位、横断位等全面扫描,了解患者腰椎间盘形态、位置及密度变化,经过T1WI可将髓核信号清楚分辨,采用T2WI能够对髓核信号进行呈现,实施多方位重建,并予以多序列扫描,根据图像提供数据有效了解椎间盘游离情况。与此同时,此种检查方式无辐射影响,适用人群更为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该检查方式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患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检查方式。

此次研究中,共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MRI检查诊断,并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CT检查结果中有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2例漏诊;MRI检查结果中有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1例漏诊。椎间盘变形、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表现更优于CT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该结果可见,相比CT检查,MRI检查结果更接近于手术病理结果,并且其误诊率、漏诊率较低,由此可知该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检查的正确率较高,并且在征象结果方面也各有差异,可将该法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诊断方式。但该法同样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适合的检查方式进行选择。总之,该法在临床诊断中,不仅可以提升疾病的检出率,研究中未提及不良影响,所以建议在临床上对MRI检查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征象椎间盘正确率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生意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