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2022-01-13王桂梅邢宝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通径主茎粒数

王桂梅,邢宝龙

(山西农业大学 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0)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1],山西省是我国大豆的产区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大豆的需求量和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豆单株产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各性状之间也相互作用[3]。本研究对13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进一步明确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豆类研究室提供的13份春大豆新系。

1.2 方法

试验于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试验田内进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每小区6行,株距为35 cm,行距为25 cm,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质砂壤,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进行田间调查,每个小区单独收获,并测定产量结果。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大豆新品系农艺性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大豆品系农艺性状及变异分析的试验数据,见表1。作物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品种(系)相应指标选择的范围越广,选择的潜力就越大[4]。由表1可知:13个大豆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范围在3.11%~52.07%,其中,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充分说明参试品种在主茎分枝数上的变异十分丰富,生育期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其他性状的表现则介于这2类之间。

表1 不同大豆品系农艺性状及变异分析Tab.1 The analysis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variation of different soybean lines

2.2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试验数据,见表2。从表2可看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9、r=0.770),主茎节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540、r=0.483),生育期、株高和分枝数与产量正相关不显著,这充分说明在大豆育种中,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来看,应更注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所产生的效应,适当考虑主茎节数、百粒质量。

表2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Tab.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2.3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试验分析,见表3。通过对大豆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各性状对产量的形成均有一定作用,但是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还需对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作通径分析,以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效果[6-7]。

表3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Tab.3 The path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2.3.1 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效应

农艺性状所起直接效应最大的是单株粒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483,所起的间接效应值为正值的有单株荚数、百粒质量、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间接效应为负值的有主茎分枝数,间接正向效应明显较其他性状更大的为单株荚数和百粒质量,说明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起主要作用。

2.3.2 百粒质量对大豆产量的效应

对大豆产量的直接效应位居第二的是百粒质量,直接通径系数为0.427,所起的间接效应值为正值有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的有生育期和主茎分枝数,除株高和单株粒数外,其他性状间接效应均不是很大。

2.3.3 主茎分枝数对大豆产量的效应

对大豆产量的直接效应位居第三的是主茎分枝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406,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的有生育期、主茎节数、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所起间接效应为负值的是株高,其中生育期对分枝数的间接效应值较大,说明主茎分枝数和生育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

2.3.4 其他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效应

生育期、单株荚数、株高对大豆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52、0.316和0.088,直接效应相对较小,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负效应的为主茎节数。它们对大豆的产量的影响都比较小,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适当考虑即可。

3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3个大豆新品系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范围在3.11%~52.07%,其中,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变异性大的性状稳定性差,后代易于出现分离,选择、遗传改良性状的潜力大反之,遗传改良的潜力小。从其可选择的范围和潜力来看,应首先考虑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因此,在大豆高产育种中,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时,可以通过良种选配和改善栽培措施等方法,使这些性状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大豆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农艺性状为主茎节数、百粒质量,与大豆产量性状正相关不显著的为生育期、株高和分枝数,由此可见,在大豆品种选育中,应更注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所产生的效应。

从通径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主茎分枝数和生育期这4个性状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他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效益相对较小。在新品种的选育中,根据育种目标参照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这些产量组成因素协调到恰到好处,选育出优良的大豆品种

猜你喜欢

通径主茎粒数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蓖麻主茎叶片着生节位与主茎及叶片性状指标的回归分析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条斜率性质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