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阳县有机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

2022-01-13郭银兰董美云弓秀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旱作秸秆玉米

郭银兰,董美云,弓秀琴

(寿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寿阳 045499)

寿阳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约54 166.7 hm²,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45 000 hm2以上,自古就有“三晋粮仓”之称。农技人员将近年来有机旱作艺机一体化的研究成果与寿阳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试验、考察,总结出一套适合寿阳山区推广的有机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对推动玉米优质高产和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寿阳农业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寿阳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1 200 m,属温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 496.6 h,无霜期140 d左右,降雨量464.7 mm,但多集中在6月—8月。农作物所需水分主要来自于自然降水,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霜冻、冰雹和大风。

1.2 有机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栽培现状

随着山西省农业体系的完善,寿阳有机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向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快速发展。2020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5 160 hm²,玉米总产330 060.4 t,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276 500 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21%;在农艺方面,以中墨功能农业合作交流示范园为重点,建立高标准有机旱作玉米试验示范基地5 333.33 hm²,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寿阳县玉米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得到了持续发展。

2 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

2.1 选用优种

2.1.1 确定主栽品种

根据种子推广站室内考种结果、年初植保部门、气象部门发布的年度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和农业气象长期预报信息,结合农户种植情况,选择在当地种植2年以上,株型紧凑、抗旱、抗病抗逆、适合机械化、稳产、高产或性价比高的优质玉米品种做主栽品种。目前,适合寿阳主栽的品种有太育9号、太育10号、惠民207、瑞普908、龙生19、大丰1407、晋单72、诚信1609等。

2.1.2 多品种搭配

一般中等地力以上的地块,选择适宜密植,生育期128 d以上的高产类品种。瘠薄干旱地块选择种植密度一般,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生育期126 d左右的稳产类品种。农户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熟期的多种品种搭配。

2.1.3 选用优质种子

到正规的种子经销门店或种子企业,选购纯度≥96%,籽粒饱满,整齐一致,富有光泽、无破损,发芽率和净度都高的包衣种子。

2.2 农机具配套

各种农机具以及与之配套的拖拉机,均为纳入山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产品,向效益型农业机械倾斜。农具要与拖拉机能很好地匹配且保证作业质量。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时按农具说明书规定,预留10%~20%的动力,春播作业以中小型轮式拖拉机配套为主;秋季作业如果地块较大、道路条件较好或作业比阻大则选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或大型联合机械作业,否则选择小型机组作业。田间作业时宜低挡中油门匀速行进。

2.3 耕整地技术

2.3.1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第一步,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对机械收获粉碎还田的秸秆或立杆、根茬进一步粉碎和碎裂,碎后秸秆段≤10 cm,均匀抛撒在地表。第二步,每1 hm2用“谷霖”牌微生物腐秆剂40 kg和细土150~200 kg混合并均匀撒施在秸秆段上。第三步,翻耕入土还田,或浅旋将秸秆覆盖地表并与少量表土混合还田。

2.3.2 翻耕整地技术

秋收后抓紧时间在土壤封冻前完成秋深耕,个别收获迟来不及秋耕的地块在当年农历清明前尽早春耕。冬前耕作业深度≥26 cm,春耕作业深度15~20 cm,均匀一致,避免重耕、漏耕,翻耕后土壤表层10 cm不能有秸秆,随耕随旋镇压,使土壤形成虚实共存的结构,蓄水保墒并熟化耕层土壤。

2.3.3 旋耕作业技术

旋耕作业要进行2次,秋耕地秸秆翻埋后立即进行1次,春播前结合施肥再进行1次,春耕地秸秆粉碎后立即进行1次,春耕前结合施肥再进行1次。旋耕深度≥10 cm,旋耕后地头整齐、地表平整、10 m内高低差不超10 cm、表土层细碎疏松、没有残茬杂草,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4. 施肥

2.4.1 施肥法

将复合肥料均匀撒在地表,随春耕一次性施足底肥,大喇叭口期适量喷施叶面肥。

2.4.2 施肥量

(1)底肥施用,见表1。

表1 玉米不同目标产量的推荐配方及施肥量Tab.1 The recommended formula and fertilization amount for different target yields of maize

(2)叶面肥施用。玉米生长中后期,在半阴无风天或晴天早晨和傍晚,1 hm²用13.5 kg磷酸二氢钾+9 kg尿素+30%胺鲜·乙烯利水剂375~450 mL,兑水450 kg搅拌均匀后,2 h内喷施在上部茎叶上,以叶片上下表面湿润均匀,不呈水滴下落为宜。

2.5 播种与地膜覆盖技术

2.5.1 种子处理

(1)播前发芽试验。播前15 d,取一些细砂,开水浇透保温30 min消毒,凉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状态,装入容器,并将随机抽取的40~50粒玉米种按一定顺序、保持一定间隔排放在上面,上面再盖细砂1~2 cm,放置在暖和地方,7 d左右统计发芽率,发芽率≥95%即可放心使用,种子发芽率在92%~95%时可适当加密播种。

(2)播前晒种。播前7 d,选择晴好无风天的9时—16时,将玉米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方(不能铺在水泥地和铁板板上,防止烫伤),厚度控制在2 cm左右,经常进行翻动并剔除偶见的太大(小)或有破损的籽粒和杂质,晒种2~3 d即可。

2.5.2 适期早播

土壤表层5 cm处温度稳定通过6℃~8℃后,土壤耕层含水量维持在20%左右,就可以开犁播种;土壤含水量≤18%时,可在土壤表层5 cm处温度稳定通过5℃以后,抢墒播种。正常年份,覆盖最佳播种期为4月10日—20日,不覆盖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干旱年提前3~5 d,多雨年推迟3~5 d。适期内力争早播。

2.5.3 合理密植

单粒精播,60 cm等行距种植,下湿、土壤肥力高、施肥多的地块,株距为22~23 cm,播种密度72 000~75 000株/hm²;干旱瘠薄的地块,株距为24.5~25 cm,播种密度66 000~67 500株/hm²,土壤墒情好时播深3 cm,土壤墒情差时播深4 cm。播种机正常作业前,试播10~20 m后,停机检查播种深度是否符合农艺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播种过程中应注意排种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添加种子。下湿、土壤肥力高的地块保苗60 000~67 500株/hm²,干旱瘠薄的地块保苗57 000~60 000株/hm²。

2.5.4 地膜覆盖栽培

一般选择厚度为0.01 mm、幅宽70 cm的聚乙烯膜,选可降解地膜最佳。选用玉米铺膜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刮土整形、铺膜、压膜覆土、膜上打孔点播、穴孔封土等多项复式作业,压膜边5~7 cm,膜上覆土1~2 cm,人工地头封埋膜端头,每隔3 m用土横压,发现破损及时用土封堵,膜上行距控制在60 cm,2条膜带间距50 cm,玉米大喇叭口期揭膜。

2.6 化学除草

2.6.1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

播种后1~3 d内作业,1 hm²用56%嗪酮·乙草胺EC1.5~3L,或89%乙草胺EC3 kg+70%嗪草酮WP900 mL或31.5%噻酮·异噁唑草酮SC450 mL+38%莠去津SC2.25 kg,或其他玉米田土壤封闭剂适量,兑水450~750 L,喷嘴离地面50 cm左右均匀喷雾,打湿地面。

2.6.2 苗后早期茎叶雾喷除草

玉米3叶1心期是苗后除草的最佳时期。1 hm²用25%苯唑氟草酮·莠去津OD 3~4.5 L或烟嘧·乙·莠52%OD 2.70~3.00 kg或36%烟嘧·莠去津SC 1.2~1.5 L或其他玉米苗后除草剂,兑水450 L,喷嘴离植株20~30 cm均匀喷雾。

2.6.3 除草剂药害防控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标签,准确选择除草剂品种、严格掌握使用方法、精确把控使用剂量,发生药害生长恢复慢的玉米田要加强田间管理,用0.01%芸苔素内酯75 g+鲜牛奶15袋+葡萄糖4.5 kg,兑水225 kg喷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2.7 防病治虫

苗期,叶片虫孔株率超过11.33%时,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 mL/hm²,兑水750 kg,于17时以后喷于地表或植株心叶,防治地下害虫。虫害花叶率70%左右时,用BT乳剂或可湿性粉剂3 kg/hm²与75 kg经20~30筛目过筛的细砂制成的菌砂,撒在玉米心叶内及雌穗花丝及雌穗上下2个叶腋内,防治穗部害虫。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斑病叶率20%左右时,在大面积打掉底部2~3片叶的基础上,用30%肟菌·戊唑醇SC540~675 mL/hm²或75%肟菌·戊唑醇WG195~225 g/hm²,兑水450~750 kg均匀喷雾,防治叶斑病。

2.8 机械化收获

玉米栽头,籽粒与穗轴分界处黑色层出现,玉米即可收获。一般10月5日—20日为机械最佳收获期,机收前人工摘收田边地头茎秆上的果穗及田间倒伏导致玉米穗位极低的果穗。

猜你喜欢

旱作秸秆玉米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收玉米啦!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我的玉米送给你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秸秆打捆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