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效果
2022-01-12于丽文
于丽文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110000
呃逆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呃逆的临床表现以呃逆频作、持久、不能控制,甚至会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焦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 呃逆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膈肌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出现的短暂性肌肉挛缩,在肌肉发生短暂挛缩时会冲击气流,联合声带而发出的特有声音[1]。 临床中常依据呃逆的病程时间分为短暂性呃逆、持续性呃逆及顽固性呃逆[2]。我国中医古书《丹溪心法》[3]中首次对呃逆进行了诠释,曰:“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 ”“呃,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之名也。 ”认为导致脑卒中后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运化失司、痰湿中阻、气机失畅相关。 在治疗中常遵循补脾益胃、降逆化痰的法则[4-5]。本研究选取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 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脾胃气虚,痰浊内阻型脑卒中呃逆患者,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 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氯丙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 例。 氯丙嗪组中,男27例,女 23 例;年龄 62~85 岁,平均(78.80±17.26)岁;病程3~21 个月,平均(16.66±4.41)个月。 联合治疗组中,男26 例,女 24 例;年龄 61~85 岁,平均(78.82±17.27)岁;病程 2~21 个月,平均(16.67±4.44)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参与研究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卒中呃逆的西医诊断标准:①经头CT、MRI 等检查提示脑部出现梗死或出血表现;②具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③同时伴有因膈肌不自觉异常痉挛而产生的短暂性特异性声音[6]。 脑卒中呃逆的中医诊断标准:遵循《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诊断标准[7]。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40~85 岁;②符合脑卒中呃逆的中西结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肝肾功能异常者,伴随呼吸、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②伴严重的精神系统疾病者;③对盐酸氯丙嗪及旋覆代赭汤药物耐受性差者。
1.2 方法
氯丙嗪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医学治疗,予盐酸氯丙嗪(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61,生产批号:181103,规格:25 mg×100 片/瓶)25 mg/次,2 次/d,口服。
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氯丙嗪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旋覆代赭汤加减。 常规临床医学治疗与氯丙嗪组相同,同时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服用,方剂组成:旋覆花20 g、代赭石 15 g、生姜 15 g、半夏 15 g、柿蒂 10 g、党参 15 g、大枣 10 g、炙甘草 10 g,每天 1 剂,平均分成2 份,分别于每日晨起后及晚睡前温服。 对于气虚症状较轻,呃逆症状较重的患者本方在旋覆代赭汤基础上去人参,加党参15 g、柿蒂10 g。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1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半身不遂、 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王氏评分表评分和呃逆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Ca2+、Na+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3.1 证候积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积分改变情况。 证候积分评分细则见表1。 各症状的积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表1 证候积分评分细则表
1.3.2 王氏评分表评分 参照王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睡眠等三个条目进行综合性评估,每个条目分为1~5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越轻[8]。
1.3.3 呃逆疗效评分 记录患者的呃逆频次及进食情况,若患者每小时呃逆5 次以上,且不影响患者进食,则记作3 分;若患者每小时呃逆6~10 次,且对患者进食影响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则记作6 分;若患者每小时呃逆10 次以上,且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则记作9 分[9]。
1.3.4 血Ca2+及血Na+监测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将静脉血送至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实验室检测血清 Ca2+、Na+水平。
1.3.5 疗效评定标准 若治疗后,患者的呃逆疗效评分降低≥75%,表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的呃逆疗效评分降低≥50%~<75%,则表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呃逆疗效评分降低<50%,则表示无效。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组别 半身不遂 言语蹇涩 口角歪斜 喉间呃声不断 周身乏力 胃脘部隐痛氯丙嗪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35±1.19 3.06±0.97 5.94<0.05 4.42±1.22 1.11±0.28 18.70<0.05 0.29 0.77 13.65<0.05 4.47±1.09 3.14±1.01 6.33<0.05 4.49±1.18 0.93±0.23 20.94<0.05 0.08 0.93 15.08<0.05 4.35±1.15 3.21±0.91 5.50<0.05 4.39±1.20 0.97±0.23 19.79<0.05 0.17 0.86 16.87<0.05 4.33±1.17 3.02±0.94 6.17<0.05 4.40±1.28 0.80±0.21 19.63<0.05 0.28 0.77 16.29<0.05 4.37±1.17 3.00±0.93 6.48<0.05 4.45±1.25 0.99±0.28 19.09<0.05 0.33 0.74 14.63<0.05 4.38±1.08 3.08±0.95 6.39<0.05 4.44±1.14 1.00±0.25 20.84<0.05 0.27 0.78 14.97<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王氏评分表及呃逆疗效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王氏评分表评分及呃逆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王氏评分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王氏评分表评分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疗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疗效评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王氏评分表及呃逆疗效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王氏评分表及呃逆疗效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王氏评分表评分 呃逆疗效评分氯丙嗪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26±0.77 8.48±2.13 19.41<0.05 7.27±2.03 5.13±1.11 6.54<0.05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2.04±0.58 13.22±3.26 23.87<0.05 1.61 0.11 8.61<0.05 7.49±2.20 2.02±0.96 16.11<0.05 0.51 0.60 14.98<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2+、Na+含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Ca2+、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 Ca2+、Na+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Ca2+、Na+含量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2+、Na+含量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2+、Na+含量的比较()
组别 血 Ca2+(μmol/L) Na+(mmol/L)氯丙嗪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94.20±22.22 167.28±35.89 12.24<0.05 68.79±20.55 99.88±26.67 6.52<0.05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90.09±20.97 243.07±40.24 23.84<0.05 0.95 0.34 9.94<0.05 65.30±19.93 140.04±30.28 14.58<0.05 0.86 0.39 7.04<0.05
2.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后的呃逆属于中枢性呃逆[10],据研究表明,脑血骨疾病是诱发呃逆发作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大脑内部包含了众多与呃逆相联系的神经系统,当某组织受到损伤均会导致呃逆的发生[11]。盐酸氯丙嗪可对呃逆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 但长期应用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当脑卒中发生后会刺激下丘脑系统, 诱导儿荼酚胺大量释放,激活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消化道系统应激性反应的发生。而当消化道应激性反应发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12-13]。 因此,脑卒中后呃逆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吞咽困难、食欲减退、肢体无力等情况[14]。 大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会出现体内离子含量紊乱,血Na+、Ca2+、Mg2+等离子含量的失衡亦是导致呃逆发生的重要前提[15]。 血Na+、Ca2+的含量降低会导致膈肌、肋间肌等肌肉出现电位失常的情况发生,促肌肉的异常兴奋、收缩,介导痉挛运动的形成。 另一方面,当二者含量降低后会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诱发脑水肿[16-17]。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呃逆症状、纠正血Na+、Ca2+等离子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中风后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运化失司、痰湿中阻、气机失畅密切相关。中风发生后,机体气血逆乱、水液代谢异常、痰瘀阻于中焦,使脾胃气机失畅,二者的气机升降失司,津液等运化无门[18-19],津液运化失健,使得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不畅,发展而成呃逆。 因此在治疗中常遵循补脾益胃、降逆化痰之呃的治疗原则[20-21]。 本方采用《内经》治疗痰浊困脾胃之经典方剂旋覆代赭汤加减而成,方中以降逆止呃之旋覆花为君药,以质沉镇逆之代赭石、和胃降逆之柿蒂共为臣药[22],二者合用加强降逆化痰重镇之功效。佐以温经通络止呃之生姜、健脾化痰之半夏、滋阴补血之党参[23-24],以安神和胃之大枣及清热解毒之甘草为使药。 诸药联用,具有降逆之呃、补脾和胃之功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22]表示,旋覆花中所含黄酮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脑损伤,具有保护脑组织、抑制氧化反应发生的作用。 代赭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对所缺的基本微量元素的摄取。柿蒂中所含物质具有镇静安神、改善循环的功效[25],据研究[25]显示,柿蒂对于改善患者焦虑、烦躁等症状较氯丙嗪副作用更小,且药效更持久。半夏、生姜中具有镇静、镇吐、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党参、大枣、甘草等药物具有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改善脑循环、抑制炎性反应发生等功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角歪斜、喉间呃声不断、周身乏力、胃脘部隐痛评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疗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疗效评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王氏评分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王氏评分表评分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 Ca2+、Na+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Ca2+、Na+含量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氯丙嗪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盐酸氯丙嗪,对脑卒中后呃逆的治疗效果更佳,两个药物联合应用可能能够通过调节机体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抑制下丘脑系统、减少机体儿茶酚胺的释放、减轻消化系统刺激、有效提升机体Ca2+、Na+含量、降逆止呕止呃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西医基础上联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能够对脑卒中后呃逆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半身不遂、呃逆等症状,平衡体内血Ca2+、Na+含量,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验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