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下的食品院校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2-01-08包春玲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本土化校企制造业

包春玲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书 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创新研究

作 者:《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创新研究》编写组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定 价:46.00元

ISBN:9787010186542

校企联合是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致力培养能力与素养兼备的实践型人才。双元制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模式的范式,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交叉并行,获取良好教学效果。《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创新研究》一书以职业教育国际化为视角,着重探索中德战略合作背景下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本土化路径。由于双元制教育理念普遍适用于高校教育,有必要将其融入到食品院校,开创食品教育新格局,打造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创新研究》一书以制造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全方位解构“双元制”的内涵、要素、特征,分析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总结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剖析职业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根源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如何积极实践。该书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将“双元制”理念进行本土化迁移,迎合国内职业教育困境及技术人才需求,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范例。

一、依托结构与内容的合理化编排,解读理念与教育的协同路径

该书第一章从法律维度、经费维度、目标维度、教学维度阐述“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为食品院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理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师资、管理六大要素,分析“双元制”理念的构成,可了解食品院校融合双元制理念的路径及模块划分方式;深入探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提取双元性、职业性、全纳性、产学合作四大要点,阐明校企联合与食品院校双元制教育融合价值。第二章以我国制造业人才需求为立足点,从制造型转型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制造业与国家强盛的辩证关系,梳理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结构特征、素质与能力要求。食品行业作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该涉及的内容可作为食品院校双元制教育改革的理论资料。第三章解读双元制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中德制造业异同,阐述中德职业教育及校企联合实施方案的差异。第四章为双元制的理虚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建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校企联合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搭建人才培养框架。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论述国家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方法,以技术单元为教学单元,以人才供需为媒介,探究双元制在食品院校的实施路径。第五章以成都技术学院为核心,站在“实践缩影”的视角论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应用,分析人才培养成效。

二、以“双元制”理念的本土化迁移为基础,评析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该书建构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技术单元、工匠精神、成果导向、二元协同的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高端引领”理念。该书对校企联合背景下食品院校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可汇总为: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着力培训一批“教育企业”,开设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参照书中“师资队伍”一节,食品院校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企业内培训师备案制度与技术等级认定制度,以人数与技术等级为标准,给予不同档次的一次性补贴;构建企业内培训师长期从教津贴补助制度,引进企业人员到校任教。该书认为校企联合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行的重要保障,需建立行业协会对企业内部培训进行监督与管理,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制定教育型企业标准,负责参与管理。由于食品院校教育内容涉及食品质量管理、生产、研发、销售、运输等内容,开展双元制教育应“一课一立”,即根据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对应培训模块。同时推广弹性学分制度,完善双元制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强过程指导及教学质量控制。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创新研究》一书评析制造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解读校企联合与产教融合实施于食品院校教育改革的方法、流程及思想。该书涉及的内容可作为校企联合下的食品院校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的参考资料,对推动食品院校教育革新及培养实践型食品行业人才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本土化校企制造业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