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挖掘“小人物”的“大故事”
——以武汉学院为研究样本

2022-01-07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人物武汉学院

罗 茜

大学是个小社会,在这个圈子里存在着社会上许多不同形态的人;大学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小社会,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聚居地,“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高校新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只要潜心挖掘,就不难发现许多校园“小人物”用自己的言行谱写出反映新时代“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的“大故事”。本文以武汉学院为例,从五个方面梳理出“小人物”书写的时代“大故事”。

从“三全育人”视角,挖掘“小人物”的精诚与耐心

2018 年教育部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概念,其中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在此精神指引下,传统意义上的教辅人员转变观念,在立德树人层面积极作为。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辅导员杨喻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面对身患抑郁症的学生,她11392 次多方联系,日夜耐心陪伴开导,两次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学生生命;面对深陷校园贷失踪的学生,她289 天坚持联系寻找,终于等到了学生的回音,帮助其重返课堂;面对家庭困难即将辍学的学生,她通过各种渠道求助,引起希望工程关注,筹得社会救助款11 万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她还热心公益,坚持关爱关心自闭症儿童三年多,带领学生志愿服务1152 小时。

武汉学院外景

一通电话、一条微信、一次开导、一句鼓励……杨喻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数件“小事”汇聚在一起,成就了这个“小人物”身上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教育成效。武汉学院宣传部门深入挖掘杨喻的“小事”,细心核对通话次数、聊天记录,最终用数据说话,将她的事迹材料推荐给湖北省教育厅支持、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和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获得高度认可。2019 年教师节前夕,杨喻获评“荆楚好老师”,收获了最好的节日礼物。

从爱生如子视角,挖掘“小人物”的精诚与敬业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论是教书还是育人,用多大精力教书又用多少爱心育人?其过程无法秤称斗量,全靠老师的自觉和奉献。从这个角度考量,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个燃烧自己、照亮学子的“良心活”。只要深入采访挖掘,就能发现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谱写潜心教学、爱生如子的动人故事。

2020 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高校开启网课模式,老师和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开展线上教学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有一位“宝藏老师”被困山区手写教材讲授网课的消息被楚天都市报、凤凰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这位老师正是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谢承凤。

全国疫情封控期间,谢承凤被困在恩施鹤峰县农村,没有电脑、没有WiFi、没有教材。春季线上开学前,她借电脑、蹭WiFi、找出版社要来电子版教材,网上课堂如期开课。但是,学生面对线上的老师和电子版教材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不高。谢承凤就对照电子版教材把课文一字一句抄下来,加上注释标记后发给学生预习,再进行线上教学讲解,受到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她还通过QQ 为学生答疑解惑,509 个QQ 好友里475 个都是学生,每一条消息她都回复。她的QQ 空间里,每一条“说说”的留言区都成了学生的“英语角”,有交流学习方法的,有相约背单词的……

和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相比,谢承凤的事迹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个“小人物”身上依然有可以挖掘的闪光点。特殊时期立足本职、坚守岗位是这个“小人物”的底色,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只是全国千千万万网课教师中的一个,并不够出彩。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她原本可以按部就班对着电子版教材上课,但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尽心尽力提高学习效果。正是因为我们挖掘到了爱生如子、精诚敬业这一层,谢承凤这个“小人物”的故事才立住了。她不仅获得媒体关注,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荣获2020 年湖北“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社会担当视角,挖掘“小人物”的自省与自律

2020 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武汉更是风暴中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老百姓,众志成城,谱写出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武汉学院也涌现出许多普通师生上演的“小故事”而烛显出的“大担当”。

2020 年3 月,武汉学院会计专业2017 级学生郭岳“硬核隔离38 天、自己感染不连累一人”的事迹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予以报道,共青团中央高度关注。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阅读量超过6 亿人次。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全国各地知名媒体纷纷跟进追踪报道。《新闻联播》主持人刚强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称赞他“有预判、有行动、有担当”,网友点赞他“为防疫期间个体防护与自我隔离提供了一个样板”。

郭岳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故事。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放寒假留在武汉上考研辅导班,春节前乘坐飞机回到老家河北黄骅。他虽然没有任何感染症状,但一路上做好了充足的防护,到家后主动联系社区上报行程,然后就把自己隔离在了卧室里,甚至没有和家人一起吃过一顿饭。回家两天后,郭岳收到了考研辅导班同学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主动联系医院接受隔离检查,随后被确诊感染。治疗痊愈后,郭岳搬进自家车库,再次自我隔离28 天,并捐献血浆救助其他患者。

疫情来势汹汹,面对可能已经被感染的危机,郭岳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全程做好防护,坚持自我隔离,主动上报信息,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因为郭岳的“教科书式”自我隔离,他没有传染任何一个人,这种高度的自律,是一个“小人物”的“大担当”。他的事迹因此被广泛传播,并入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从自强自立视角,挖掘“小人物”的抗争与奋起

校园文化活动中,许多本来是很小的活动,同样能捕捉到具有正能量的“大新闻”。比如2019 年11 月22 日晚上,武汉学院下设的金融与经济学院组织开展的“奋进新时代,我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大二学生毛宏达走上讲台:“喜看稻菽千重浪,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见他吐字费力,身体不停地颤抖,但是他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赢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当他拿到比赛二等奖获奖证书时笑得很开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跟正常人保持一致。”

他与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样?采访得知,原来他是一个脑瘫残疾人,平时说话会吐词不清,身体会控制不住震颤。深入采访,发现他进校一年多来,从来不会因身体缺陷而落于人后。他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成绩良好,大一还获得了学校奖学金。不仅如此,他还被所在班级推选为宣传委员,尽管他写字、敲打键盘时手会发抖,但仍乐于从事所在班级的宣传工作。这正是一个新时代身残志坚的好典型,于是笔者以 《克服身体缺陷站上讲台/脑瘫大学生爱国演讲感动师生》为题,写了篇人物专访,很快被湖北日报、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评为2019 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从润物无声视角,挖掘“小人物”的热忱与友善

大学校园,一般都是几万人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为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环境,每天都有不少“小人物”从事润物细无声的工作。2020 年6 月20 日,倾盆大雨仍阻挡不了武汉学院迎接毕业生的热情,该校学生按照错峰、自愿原则分批返校,因疫情影响而沉已久的校园,终于等回了阔别校园许久的学生。这天中午,该校后勤保障处环卫工人任长江经过宿舍楼时,看到两个女生正在往宿舍外搬行李,且受疫情影响,学生还得将行李搬到校门口上车,而宿舍楼离学校大门口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学生都为此而犯了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任师傅萌生了帮助更多人的想法。他马上叫工友开来平时绿化搬运物资的电动三轮车,到宿舍楼下帮学生搬运行李,同时在各楼栋宿管处留下他个人的电话,如学生有需要,就给他打电话。很快需要搬运行李的学生更多了,一台电动三轮车满足不了需求,任师傅就把自己的7 座乘用车后座拆了,投入到行李运送中去。当天,他们共运送行李50 多车,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

次日,我们深入采访,一条《后勤师傅自发帮毕业生运行李》的暖新闻,登上楚天都市报、人民网,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2016 年2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挖掘“小人物”的“大故事”,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高校新闻报道要不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身边的故事”以小见大,实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注释: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8 年5 月2 日电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3 年8 月20 日电

[3]《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 年2 月20 日01 版

猜你喜欢

小人物武汉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武汉加油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决战武汉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