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领导政务活动报道

2022-01-07熊庆萍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调研会议领导

熊庆萍

一、按新闻规律办事,精准做好会议报道

会议报道的实质是以新闻的方式传递会议的信息。现实生活中,制定决策、讨论工作、交流情况、表彰先进,都需要在不同性质、规模、层次的会议上进行安排,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意图很多是直接通过会议这根导线传达下去的。所以,会议也是各级领导部署工作的重要手段。

党报的性质决定它必须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中心工作大多会通过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也是党报的主要报道任务之一。特别是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是经过会议发布的、研究的、解决的,这些会议往往是要闻,事关重大、举足轻重,在采写时一定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

如何精准做好会议报道?笔者认为,准备工作很重要,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更好领会会议内容,准确传递领导讲话,做到精准不出错。做好准备工作要做到以下三点:

1.了解会议背景。每个会议都不会无缘无故召开,或者是从中央到地方统一部署的会议,或者是地方党政领导就某项工作作出安排。为什么开会?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开会?这两点了解清楚,心中就有数,写稿就不会偏。

2.找齐会议资料。必须找到两种资料:一种是会前找到是跟会议主题相关的中央和省里的文件精神或者相关报道;一种是在会场找领导讲话、交流发言稿、工作汇报等相关材料。

3.做好会议记录和录音。会议记录很重要,领导的讲话重点,会议的重点都在记录中。也要做好现场录音,记录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关键地方可以按录音查找。

在写作上,会议类新闻稿是各类稿件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拿“两会”等程序性的会议来说,就有很多固定词。比如“届”和“次”,人大是“X 届全国人大X 次会议”,政协是“全国政协X 届X 次会议”;“审议”和“讨论”,人大代表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是“履行职责”,政协委员是“参政议政”;“议案”和“提案”,由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由政协委员提出的是“提案”等等。这些固定用法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改变。再者,在稿件结构上也有严格的格式和表述。比如会议名称、出席会议人数表述、参会人员表述等等。

对于专题工作会和现场推进会,这类会议稿件写作就比较灵活,写法也可以创新。比如深改委会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学术研讨等会议,可以从会议中拎新闻,彰显会议报道活力。一般来说,会议的发言者,或是地区、部门、行业的领导,或是某个行业、领域的研究者,或是来自一线的人员,他们或是掌握全局,或是带来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或是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及难点,他们脱稿发言或对材料补充,就是新闻“金矿”。记者用“新闻眼”抓住闪现有价值的线索挖掘,往往出奇制胜。当然这需要记者在会议之外进行补充采访,获取与之相关的更多的信息。

二、认真研究“两头”,全力做好调研报道

领导活动报道还有一类是考察或调研,这类稿件最能体现记者现场领悟能力和平时积累。

领导调研往往就是现场问问情况,为以后决策做准备,很少在现场说到很具体的观点和措施,就是说也是点到为止。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调研稿子做充分,充分体现领导意图?

作为跟随当地党委主要领导的记者,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点。

1.研究“两头”。研究“上头”,就是要研究领导调研的意图、价值,经常研究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制度,及领导的工作思路。研究“下头”,研究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记者身到、心到、眼到,有了“新闻鼻”,“两头”结合来“炒菜”,才能吃透领导调研的意图。比如领导调研文物保护工作,就是跟着介绍人走走看看,跟相关部门了解几句相关文物保护情况。记者写稿时,就必须要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是中央开了什么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会议还是出台了跟文物保护相关的文件?了解清楚后,再看看中央和省的领导人对文物保护提出过什么相关要求,然后结合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特色,写调研稿。

2.领悟并抓住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指的是领导在调研中说的关键词。领导调研询问情况时,往往会说一些关键词,比如调研防汛可能会说到做好调度、加大查险力度等,这时记者写稿就必须将精准调度和查险避险方面的意思补充完整。比如在调研防疫,到社区领导会问社区怎么防控?到交通站点,会问站点如何防控等等。记者在写稿时就必须了解此阶段疫情防控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是仅仅以外防输入为主,还是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在了解大背景的情况下,再了解现阶段疫情防控会议上,领导提了什么要求?然后再结合领导现场调研的几个关键词,合理精准发挥。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记者平时的积累。

3.尽量让调研报道活起来。领导考察或调研,免不了要说话,当然跟会议上讲话不同,往往与考察对象说话。这种对话如果还是说官话、套话,则不可亲。对话除口语化之外,还要朴实、生动、简洁,通过穿插运用对话、间接引语,生动地勾画出活脱的场景,增加亲切感。采写成功的领导考察或调研报道,往往句子、段落简洁,通过变换句子长度使文章富于变化,增加报道的可读性。段落长了,空话、废话、套话就有藏身之处。短段落中哪怕一个多余的字都会显得刺眼、讨厌。

三、挖掘深层次意义,拓展做好深度报道

不断创新时政新闻,做深做活做强时政报道,不仅是地方党报发挥政治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领导活动报道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做深做活做强时政报道,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点。

1.记者要提升新闻敏感性,要善于发现新闻亮点,捕捉闪光点,挖掘好新闻。一些新闻富矿往往具有隐蔽性,因此,记者应有慧眼金睛,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跟随领导活动中发现亮点,采写到独特新闻、重要新闻,以及受人欢迎的很有看头和宣传意义的新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记者建立在对新闻事实或背景的透彻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要找准着力点,选择最佳角度,从而提升主题,只有这样,才会出现“点睛之笔”,才能使“领导活动”中的相关言行成为开启新闻价值的阀门。

2.记者要善于抓住时政活动的核心内容。在参加领导参与的会议、会谈、调研时,记者要注意分析此次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是不是当前重要的中心工作?是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是不是能够进一步深化新闻价值?做出了这些判断后,就要尝试挖掘出领导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尝试选择独特的视角,大胆创新,多侧面、多视角体现和突出领导活动的精髓,打造出新颖、鲜明、生动、有特色的新闻内容。

3.要做好报道预案,做到“两早”。即提早了解其背景、内容和意图,变被动参与为提前介入;提早进行策划,形成详细报道方案,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篇幅进行报道,形成声势,使之成为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新闻亮点。

《黄冈日报》一直在探索尝试用深度报道提升领导活动报道的分量。比如:今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研究部署临港经济,并下发指导意见,出台26 条硬核举措。《黄冈日报》除了刊发会议消息外,还用四个专版,分别对意见进行解读、对黄冈加快推进临港经济工作进行全面报道,对部分临港经济示范区的经验做法进行重点展示,将黄冈着力打造“港、产、园、城”深度融合的临港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路与举措点面结合,全面阐释。

比如:今年5 月份,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武汉、宜昌、孝感、荆州四地学习考察,《黄冈日报》首先推出学习考察消息和侧记,紧接着派出四个报道组奔赴四地深入采访,分别推出《看宜昌如何快速实现“化工突围”》《云梦泽上崛起华中最大食品产业集群》《孝南区一张白纸勾画出“中华纸都”》《荆州“纪南模式”走向世界》四个整版报道,全方位揭秘四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比如:今年4 月份,市委主要领导在研究当前经济工作时,提出要破“精神懈怠”之冰,突“发展气场不足”之围;破“路径依赖”之冰,突“产业体系不优”之围;破“观念陈旧”之冰,突“项目支撑不力”之围;破“方法局限”之冰,突“招商质效不高”之围;破“思想保守”之冰,突“营商环境不优”之围;破“固步自封”之冰,突“县域经济不强”之围这“六破六突”的观点,《黄冈日报》围绕“六破六突”,策划并以整版形式推出”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系列深度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做好领导活动报道,是地方党报的职责使命,严谨做好规定动作,创新做好自选动作,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好,才能有质有量、有声有色直递新闻,让媒体更有公信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调研会议领导
会议通知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会议通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