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植物成为生物课的教具
2022-01-06赖苏芬
赖苏芬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程资源;校园植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是情境,以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课程理念,充分开发和设计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笔者致力于探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校园植物在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多么美麗的诗,但如果你不知道樱桃,芭蕉和海棠是什么,对这首诗的意境会受到很大影响。 《楚辞》、《红楼梦》及其中国古典诗词等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涉及到多种植物,其中不乏一些常见的植物。
根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识别植物非常感兴趣,期待有机会走出课堂,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我们可以利用校园课余时间向他们讲解紫薇、桂花、榕树、酢浆草等一些常用植物的特性、主要用途和鉴别方法。学生不仅能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还可以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具有修身养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作用[2]。
二、校园植物在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作为直观性教具,促进学生获得生物学概念
在教育家柯美纽斯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他提到课堂教学中的形象标准:“我们应该尽量把事物本身或取而代之的图像放在眼前,让学生看,摸,听,闻。”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关于植物的形态与特征、解剖学、分类与进化、遗传变异、生物学与环境、园艺技术等方面的教材数不胜数[3]。
校园里的植物对我们了解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起到了充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可以利用向日葵、勒杜鹃等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生物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原本让学生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有活力,抽象的问题也越来越生动逼真。
校园里的植物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理学、遗传等抽象的知识。例如,在中学生物教学环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校园观察,协助学生进行植物细胞的观察,利用水鬼蕉、灰利等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再比如,在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时,老师根据直观语言解说,校园里的杜鹃花大部分是紫色的花,但也有一些红花、白花、粉花的现象,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探究产生多色花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利用校园植物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工具,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规律性。以理性、形象和实际学习为基础,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难度。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在结构、内在关系和发展历程,辅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深化对认知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应用[1]。
(二)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
生物科学主要是发现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发现生命规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作为基础研究方向。生命也是物质的一种方式,虽然它不同于其他物质,但也归功于独特的成分存在。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感受生命过程,制定相应的标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必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教育学生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2]。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从盛开到凋谢的全过程,甚至可以尝试人工授粉,掌握绿色植物育种的奇妙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芽、幼苗、成熟的全过程,深刻感受绿色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仔细观察生物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生命系统的突出特点。每个生物体内部都有一个健全的结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分析绿色植物细胞和人体器官的结构,感受生命系统的完整性。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实际上是学生对生命现象规律性的研究思路,包括批判性思维、物理模型、演绎推理、总结归纳等。在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是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验研究活动中深入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取得相应的成果。例如,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梳理相关记录数据,如柱状图、扇形图等,或制作趋势图、测量平均值、对比目录等。让学生客观区分和分析数据图表中显示的信息,进而得出准确的结果。二是帮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预测分析,整合预测分析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最终结果。比如在调查校园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收获颇丰。在讲解该节内容时,正好可以利用学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习题,推动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思维的培养延伸到日常生活的习惯,使科学思维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4]。
(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积极拓展实验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研究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正确的引导,并根据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设计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思路[3]。例如,在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探究不同校园植物不同器官作为材料进行实验,引导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最后将所有记录统计在一起,筛选比较容易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的植物器官,比如有些同学发现琴叶珊瑚、朱瑾、夹竹桃的花瓣很容易进行质壁分离,效果很明显。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实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作出明确假设,让学生针对相关情况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
结束语:总之,作为生物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植物资源可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的定义,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在今后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大量校园植物资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
[2]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3]吴佐建.用小蚌兰叶片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M].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
[4]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