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孕产妇D-二聚体、孕酮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2-01-04张丽丽
张丽丽
(灵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高危妊娠是指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时的风险率高,严重危害了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有文献表明,妊娠过程中,孕妇的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例如凝血功能的激活[1]。然而,凝血系统异常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D-二聚体是一种分子标志物,具有特异性,临床上能够帮助诊断血栓性疾病[2]。D-二聚体是反映孕妇高凝状态的重要诊断因子,若孕妇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则表明机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适度的高凝状态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但也可能因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而发生血栓性或者出血性疾病。孕酮作为血清标志物的一种,随着孕周增加而上升,其水平与妊娠结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因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6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66例作为对照组,探讨高危妊娠孕产妇D-二聚体、孕酮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64例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资料,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56±6.68岁,孕周20~36周,平均孕周28.12±3.11周,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2,平均BMI23.16±2.13kg·m-2,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28例.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孕妇6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 23~45岁,平均年龄 32.68±6.13岁,孕周24~35周,平均孕周28.34±2.07w,体质量指数(BMI)20~30kg·m-2,平均 BMI23.54±2.03kg·m-2,其中,初产妇37例,经产妇29例。所有患者 D-二聚体平均水平为 287.21±10.12μg·L-1, 孕 酮 平 均 水 平 为 57.89±10.36ng·mL-1。对比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BMI、产次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观察组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中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4];(2)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3)两组孕妇均能正常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有抗生素治疗史;(2)合并糖尿病;(3)合并肝肾功能失常。
1.2 方法
有孕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8mL置入抗凝管中,4mL置入促凝管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发光法检测孕酮水平。D-二聚体水平>300μg·L-1记作阳性,D-二聚体水平≤300μg·L-1记作阴性;孕酮水平<32ng·mL-1记作低孕酮水平,孕酮水平≥32ng·mL-1,且<140ng·mL-1记作常量孕酮水平。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D-二聚体、孕酮阳性率: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D-二聚体、孕酮阳性率差异。D-二聚体阳性率=D-二聚体阳性孕妇人数/本组观察对象人数。各孕酮水平阳性率=孕酮阳性孕妇人数/本组观察对象人数。
D-二聚体、孕酮水平与高危妊娠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观察不同D-二聚体、孕酮水平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及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D-二聚体和孕酮阳性率
观察组 D-二聚体阳性率和低孕酮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D-二聚体、低孕酮阳性率情况(n(%))
2.2 D-二聚体水平与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
D-二聚体阳性高危妊娠孕妇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 D-二聚体阴性高危妊娠孕妇 (P<0.05)。见表2。
表2 D-二聚体水平与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n(%))
2.3 孕酮水平与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
低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常量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P<0.05)。见表3。
表3 孕酮水平与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n(%))
3 讨论
高危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易造成难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5]。因此,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早期的筛选,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D-二聚体阳性高危妊娠孕妇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 D-二聚体阴性高危妊娠孕妇。说明D-二聚体阳性会增加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能够帮助孕妇的机体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便于产后止血,随着孕期的延长,孕妇体内的凝血功能也随之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抗凝功能减小,从而使机体达到高凝状态[6],然而过度的高凝状态也会增加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与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联。而D-二聚体是由凝血过程中产生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而得到的降解产物[7],其水平反映了机体的继发性纤溶活性以及高凝状态,从而成为了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的低孕酮率高于对照组,且低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常量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说明低孕酮水平会增加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孕妇的卵巢黄体酮合成孕酮,妊娠八周以后,逐渐由胎盘合体合成,且水平逐渐升高,妊娠过程需要足量的孕酮水平来维持,否则母体对胎儿抗原的免疫作用增大,易导致受精失败、先兆流产等危害。因此,低孕酮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8,9,10]。
综上,高D-二聚体水平和低孕酮水平会增加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妊娠孕妇D-二聚体、孕酮水平的检测,从而预防并减少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最终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