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22-01-04孙文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尿常规尿蛋白

孙文顺

(范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5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损害并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免疫性疾病,累及多脏器,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难以治愈,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呈“一过性”发作后病症完全消失[1]。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粘膜损害,骨骼、心脏、呼吸系统、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受累,严重者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等。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2]。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降低、B细胞增生,进而在机体中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沉积于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最终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现象,如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上的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系统损害[3,4]。但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实现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较为困难[5]。近来有研究表明,血常规、尿常规的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6]。为此,本文就血常规、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其中女性86例,男性30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2.88±8.43岁;病程0.01年~1年,平均病程0.43±0.46年。纳入标准: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作[7];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无过敏史,妇女非哺乳期或妊娠期。排除标准: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其他肾内科疾病患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10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其中女性86例,男性30例,年龄19~49岁,平均33.41±8.2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血常规检查

所有受检者分别在入院次日清晨和体检时以EDTA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冷藏保存,应用CT-3180全自动学血液分析仪(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400528)于4 h内完成血常规检测,检测记录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

1.2.2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采用干化学法检测(H-300尿分析仪,长春迪瑞公司)。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常规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包括:WBC、RBC、HGB、PLT及MPV结果。

1.3.2 尿常规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包括尿蛋白阴性、阳性结果。尿蛋白阳性率=(尿蛋白(+-)+尿蛋白(+)+尿蛋白(++)+尿蛋白(+++))/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对两组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的RBC、HGB及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SD,n=106)

表1 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SD,n=10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WBC(109·L-1) RBC(1012·L-1) HGB(g·L-1) PLT(109·L-1) MPV(fL)对照组 5.70±1.21 4.44±0.36 138.50±10.30 201.38±43.66 9.11±1.29研究组 5.32±2.39 3.54±0.64* 107.54±35.64* 160.22±91.38* 8.68±2.01

2.2 对比两组的尿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尿常规的蛋白尿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尿常规检查结果(例数(%),n=106)

3 讨论

研究表明,感染以及炎症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8]。血常规检查属于医院的常规检查项目,可检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占比情况,因此可通过对血常规中的血细胞参数进行观察,以此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情况[9]。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的血细胞RBC、HGB及PLT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活动性指数与 WBC呈正相关,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 WBC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此外,有研究表明,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会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因此本研究还检测尿常规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0]。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主要以蛋白尿为主。这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其原因可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以及临床上肾损害初期表现多呈现隐匿性有关。因此,一旦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就应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免造成免疫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肾功能的受损。

综上所述,血常规、尿常规相关指标的检测可有效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可用于临床评估指标。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尿常规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