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多层螺旋CT增强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

2022-01-04李香芬宋留存张楠王雪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霍奇金肠系膜淋巴瘤

李香芬 宋留存 张楠 王雪伟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患病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各种疾病,包括各类恶性肿瘤,其中淋巴瘤发病率高达10%,仅次于卡波西肉瘤。由于淋巴瘤发病率及恶性程度高,因此患者预后情况不理想[1]。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因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因此早期诊断淋巴瘤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2]。多层螺旋 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具有高分辨、快速、对微小病灶敏感等优势,可对人体进行大范围精准扫描、重建及增强扫描,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在临床使用率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探讨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7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5.84±3.41岁;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6~486个·μL-1,其中10位患者低于200个·μL-1。主要临床症状包括:7例患者腹痛、便血;3例患者咳嗽、盗汗、乏力;4例患者厌食、反酸、上腹部疼痛;2例患者排便困难;24例患者出现口腔或食管霉菌感染。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瘤;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血会传染病分会 AIDS学组制定的 AIDS诊疗指南[3];均进行MSCT增强检查。

排除标准:造影剂过敏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严重甲状腺毒症者、重症肌无力者;心、肝、肾、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检查前服用过双胍类制剂的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选择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层螺旋 CT完成腹部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嘱咐患者于检查前12 h开始禁食,并多次大量饮水。先腹部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膈肌至耻骨联合下缘处。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层厚1 mm,层间距1 mm,螺距0.75。根据患者体型、部位同步调节管电流参数。

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50 g·kg-1)在患者肘部静脉注射,注射速率 2.0~3.0 mL·s-1,进行动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 25 s)、静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5 s)、延时器(对比剂注射后3~5 min)扫描。数据上传至PACS系统后,由2名影像科资深腹部放射诊断的医师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分析。选择直径>1.5 cm的病灶,测量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CT值,并得出其平均值(避开血管、囊变坏死区域、伪影)。

1.3 病理学诊断

腹部淋巴瘤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对腹淋巴瘤进行诊断[4]。通过选取不同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由本院病理科高年资医师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后,确诊为淋巴瘤,并采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organization,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分类[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44 例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42例(95.45%),霍奇金淋巴瘤2例(4.55%),具体分型见表1。

表1 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病理结果(n=44)

2.2 MSCT表现特点及累及部位

44 例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中,10例患者(22.73%)为单纯结节内病变,其余 34例(77.27%)均累及结节外;32例患者累及2个及2个以上部位。

MSCT表现特点:淋巴结肿大明显,部分呈肿块状,最大者为:138 mm × 123 mm,病灶中央可见低密度坏死区,邻近组织受压,未见明显侵犯。

2.3 腹腔淋巴结内部病变分布情况

按照解剖部位将腹腔及后腹膜区淋巴结分为13组(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脾门、腹腔干周围、肠系膜根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周围、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腹股沟淋巴结);其中以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腹腔干周围、肝十二指肠韧带分布最为多见,密度均匀者偏多,见表2。

表2 腹腔淋巴结内部病变分布情况(n(%))

2.4 典型病例

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男,40岁,累积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见图1。

图1 AIDS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3 讨论

3.1 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临床特点

淋巴瘤是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腹部各组织器官受累,从而加重了 AIDS患者多器官衰竭的死亡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程度及持续时间均会影响淋巴瘤发生率[6]。目前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可能与 EB病毒有关[7~8]。EB病毒引起的淋巴瘤亚型中以弥漫大B细胞型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型最为常见,CD4+T细胞计数降低明显增加淋巴瘤发生的风险。本文结果显示,44例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占95.45%,常见的亚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构成比分别为:85.71%(36/42)、14.29(6/42);霍奇金淋巴瘤占4.55%(2/42)。在所有淋巴瘤及B细胞淋巴瘤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度恶性淋巴瘤)占比最高,为45.45%,其次为Burkitt淋巴瘤,占18.18%,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过少有关[9~10]。

对于首次诊断存在腹部淋巴瘤的患者,若无既往淋巴瘤病史,难以判定其为局限结外淋巴瘤的原发或继发。霍奇金淋巴瘤会侵犯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结外非淋巴组织等,因此绝大多数结外淋巴结为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中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结的2例患者均为混合细胞型,并都在脾脏内出现病灶。

3.2 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MSCT增强特征

腹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分型的淋巴结MSCT增强扫描表现大致相同,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11]。既往研究表明,淋巴瘤是引起肠系膜肿块的常见病因,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与非霍

奇金淋巴瘤关系密切[12-14]。当肿瘤生长速度加快、侵袭能力增强,易发生淋巴结融合,出现中央缺血坏死,而结外病变侵犯所致的结内病变更易出现中央缺血坏死,可见环形肿大淋巴结征象[15]。结外病变多发生于腹腔脏器的淋巴组织及淋巴管道,分布于脏器表面及间质内,因此淋巴瘤质地较软,多沿脏器间质生长,比如:肝门部病灶沿肝门汇管区淋巴管浸润,而门静脉未见侵犯;脏器可见弥漫均匀肿大但结构轮廓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瘤常呈均匀强化,即使少数病灶出现坏死,在坏死灶周围淋巴结也呈均匀强化。在淋巴组织恶性增殖时期可表现出影像学第二大共性:MSCT增强扫描,病灶组织密实,呈明显均匀强化。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AIDS相关腹部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最终诊断需结合病理检查判定。

猜你喜欢

霍奇金肠系膜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