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其预后生存的关系研究#
2022-01-04戎凤敏秦海霞张景航张娇
戎凤敏 秦海霞 张景航 张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新乡 453100)
宫颈癌是世界第四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一位,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1]。
研究表明[2],患上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类: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行为因素。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一直是妇科肿瘤界研究的重点,淋巴结转移已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淋巴结转移也成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依据[3]。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现象,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其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4-7]。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其预后生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的 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8.41±3.87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8],可分为:ⅠA1期12例,ⅠB1期25例,ⅠB2期20例,ⅡA期27例;根据组织学分型,可分为:鳞癌41例,腺癌29例,其他类型癌14例;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度分化19例,中度分化25例,低度分化4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完整;年龄在29~74岁之间;临床分期为ⅠA1~ⅡA期;均在入院后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其他恶性肿瘤者;其他无法完整地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过放、化疗治疗。
1.2 方法
对84例患者按FIGO标准进行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组,并由本院高年资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并将标本送至病理实验室检查,最终由妇科肿瘤病理学家重新阅片。病理切片为HE染色,按标准化程序进行,由高年资病理科医师进行诊断。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即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到观察疾病发展或因肿瘤增大、转移复发时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即患者开始治疗到最后一次随访或患者死亡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才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8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结果,发现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40例(47.6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44例(52.38%)。
经非条件单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 (P<0.05);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不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见表1。
表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关系
经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P<0.05);鳞癌不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关系
2.3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术后以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的方式对 8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随访时间为14.54±48.00 m,结果:本研究中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内死亡人数9例,总生存率为77.50%(31/4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组患者4年内死亡人数3例,总生存率为 93.18%(41/44)(χ2=4.208,P=0.040)。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67.50%(27/40),低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 86.36%(38/44)(χ2=4.260,P=0.039)。
3 讨论
宫颈癌高发年龄在50~55岁之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全球经济的多元融合使得该病已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发展[9]。现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阴道镜技术相对成熟,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目前,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据以往研究资料表明,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术后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会出现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不理想[10-13]。
早期宫颈癌患者主要依据影响其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来评估和选择术后治疗的方案。本文对8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40例(47.6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44例(52.38%)。
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与周滢[14]等学者研究结果类似。可见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于诸多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淋巴结转移是恶心肿瘤提供的自然转移途径,预示患者预后不良;组织学低分化则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差,促使肿瘤生长的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均来自宫颈间质,因此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与宫颈间质浸润深也与患者预后生存存在密切联系。宫颈癌中以鳞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宫颈癌患者的70%,其次为腺癌、其他癌,本研究认为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之间并无明确关系,但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15]。
对84例患者进行为期 4年的随访,发现阳性、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77.50%、93.18%;阳性、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 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50%、86.36%,表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4年内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综上所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但考虑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意义仍有待深入研究,明确其与预后生存的关系,以提高早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