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2022-01-02陈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小学数学

陈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对于教师教学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一些教师依然照搬以往错误的教学方法,过度地依赖教材知识的教学,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紧密配合。这样往往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不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因此就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而同样的,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也要从课堂教学中做起。以课堂为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途径。而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途径,就要学会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合适的教学形式,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锻炼为形式参与到合作学习的实训中来。教师要从诸多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探究,以学科教学为基本的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懂得培养合作精神,构建自身的合作能力,促使自己能够得到发展。

一、运用不同手段,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完全,所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可能有些难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数学知识的视觉冲击,方便小学的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短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灵活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力。

二、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教学时应该注意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对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突出体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的时候,应该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对各个知识体系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将其与学生现阶段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连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课堂融入性明显提升。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正四边形计算”相关知识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测算一下家庭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理论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投入到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也使得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以及提升。

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协作学习

合作交流不同于一个人的学习,主要在于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合作学习中能够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解决难题,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并且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现代教育指出教学内容才是根本,教学形式是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展开合作教学的时候,尤其要重视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做到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中有所感悟,有所进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单独停留在课本的理论教学上。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尤为重视,从课堂内外及时补充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课本的教授为基本,及时地增补合适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内容的引导下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掌握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自身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进行内容增补的时候要与合作学习融入在一起,不单是要引入有趣的知识,更是要应用有用的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在这些内容中学会合作,懂得合作。而对于合作内容的选取,教师首先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小学生在目前阶段的合作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尤为小心,不能够简单随意地引入数学内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才能够做到具有实践性。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比较好动,偏向于在课堂中交流,因此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点,以学生交流为桥梁,来构建学生之间的合作方式,此外对于教学内容如何融入这些交流讨论之中,这就是教师在内容选取上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四、利用数学实际应用开展课堂教学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单元,由此,教育工作者进行课本案例讲解时,应以实践应用活动为主,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应用活动中形成统计概念与数据的初步计算。以“摸球”为例,为了使课堂教学案例讲授生动、具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次摸球环节,从而促使课堂教学互动的实效性。在第一次摸球时,在一个袋子里全部装同一个颜色的球并在事先不告诉学生,通过让下一个同学采取独立思考方式进行摸球。此外,教师在第一次摸球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另一种颜色的球,通过每个学生轮流摸球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摸球也不完全是一定性,进而促进“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效果。在摸球环节结束之后,还应通过课后小结的方式,让学生仔细思考过后轮流上台交流自己的看法,比如:“在两次摸球中的感觉有没有不一样?”“摸球环节的加入有没有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等。最后教师再进行本次课堂教学的总结,从而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浅入深、由厚变薄,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与悉心教导,使学生自觉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由此可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摆脱在学习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勇敢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多学多问多思考,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7):134-135.

[2]陈玉宝.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J].中外交流,2018(49).

[3]方群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7).

[4]苏爱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J].考試周刊,2019(57).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小学数学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