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精神在中职《学前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2022-01-02陈丽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中职教学

陈丽梅

摘要:《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团队精神,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本文就团队精神在《学前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办法、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处理方法以及最终取得的效果一一展开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      中职       学前儿童文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首首简短、通俗、有韵律的小诗,一篇篇充满新奇与想象的童话,一本本用图画和文字共同描述的故事,这些都是《学前儿童文学》课本里主要学习的内容。你也许会觉得学生一定很喜欢这门课。但随着教学的逐步展开遭遇了一些尴尬。

这让我想到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学生的课堂表现需要引入团队精神

课程的理论性太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前儿童文学》每一章均讲述相应的发展史、特点、分类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让大部分中职学生感到厌烦。

不同的学生对老师讲课的方式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学生希望老师能著重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点,晦涩难懂的地方加以阐述就好;而有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将知识迁移到课本以外,现实生活中去;当然还有一种更糟糕的,老师你讲什么都无所谓。

在教学中甚至还出现了学生的个人恩怨干扰课堂的情况。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全都是女生,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课下有恩怨,课堂上也有。

结合报告、学生以上种种表现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我将团队精神这一概念引入到了教学中。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以协同合作为核心,反映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保证集体高效运转的一种精神。

二、将团队精神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团队精神运用在最后一章内容“幼儿戏剧与幼儿影视”上。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对前几部分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其表现形式要充分地借助于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于是我将幼儿舞台剧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从中挑选出几个适合中职学生表演的剧本。

在团队精神的具体运用上,我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首先在小组的组合上,完全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行组合。根据剧本的内容,我先告诉学生全班要分成三个大组,每个组里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有会画画的,有爱唱歌的同学,每组8-10人不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组合。其次,在角色的选择上,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角色,同时还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实践下来,这样的团队组合,学生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没有想象中的角色争议。

三、团队精神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团队精神这一理念虽好,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不那么顺利。1. 一部分学生由于惰性,参与意识不强。在中职学校总有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意做,认为自己就是因为不会学习才会来到职业学校上学。所以在每个小组完成当堂课任务时,总有那么个别学生极不情愿,消极怠学。当这一现象出现时我首先用团队精神的概念和作用来武装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理智分析每一个同学参与的重要性;然后调动同学之情这一强大的情感力量,让本组成员之间相互劝说,相互动员,从而最终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2. 小团队内部情绪化严重。在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之初,总会有个别同学在心情好的时候好好学一下,好好发挥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不学了,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目标的达成。于是整个小团队里就会有一些相互抱怨,甚至出现整个团队都气馁的现象。这时候我一方面赶紧找到情绪波动的学生帮她抚平情绪,另一方面又安慰那些有怨言的学生。经过多方的沟通交流之后,每个小团队终于能团结一致朝着目标一起努力。

3. 整个小团队敷衍了事,进取心不强。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大家一起把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就行了,好不好无所谓。为了让学生的观点有所改变,每一次任务完成时,我都点评分析每一个成员的表现,能肯定的给予肯定,该提建议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学生根据我的意见和建议慢慢地擦出了一些思想的火花,在她们有意无意的努力下,每一个小团队的学习氛围比以前浓厚了很多。

四、团队精神给本门课程教学带来的收获

团队精神在《学前儿童文学》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焕然一新。

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高了。以前在授课过程中总会有学生问“老师,你讲到哪了”。现在,学生则是问“老师,你听听这一处我理解的对不对。”“老师,今天的任务是什么”“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

其次,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包容。那种一走进课堂就听见因个别同学意见不和出现的争执不见了。老师提问时学生以“这个我不会,你请别人来回答吧”这样的答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这方面她不熟,不太会,我来替她回答。”课堂上同学们和和气气的一起学习,课后也能看见她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露出开心的笑容,和谐融洽无处不在。

最后,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中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在整个他童话剧的表演中,有人记不住台词,同组的其他成员都会不约而同去帮她。有时她们还会走出自己的小团队去向其他的团队学习、取经。经过几周的练习与合作,每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讲故事的口语化、儿童化、生动化和形象化都明显的有进步。每个小组的目标也不止是比其他组好,而且要比过去更好,一次比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洪亮,《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金锄头文库。

2.《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道客巴巴。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中职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