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探索

2022-01-02卢勤勤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衔接初高中

卢勤勤

摘要:随着新一轮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教师应如何在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做好衔接,成为了当下初高中教师的重点研究对象。化学用语知识内容较多、知识丰富,是化学教学中的基础中轴,也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点。本文将针对初中高化学用语衔接的影响因素进行解读,探究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化学用语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对元素进行分类;能够准确表达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和加标符号表示的意义,了解元素符号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等。化学用语作为学生的薄弱点,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英语,从而做好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用语衔接影响因素

1.化学知识结构不同

初高中课程标准有着不同要,开始初高中教学内容跨度较大,存在着脱节的现象。[1]同时,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结構有着较大的差异,初中的化学知识主要以简单的基础知识为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关联,能够有效的了解掌握,而高中知识涉及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使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和理解,对初高中化学用语衔接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学生依赖程度不同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区别,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相径庭。然而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跨度,导致学生之间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差距更大。这是因为学生依赖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的适应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学习情况极端化,这也是影响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的因素之一。

二、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策略

1.立足课本教材,分析知识衔接

知识衔接是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教师由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指导学生引发出与其相关的内容,两点知识中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拓展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中,可以立足课本内容,利用知识衔接开展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氧化还原的反应和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及有关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这一课涉及到氧的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氧的化学符号怎么表达?氧气被点燃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如何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等。通过化学用语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是学生能够在分析知识衔接中更好的理解高中化学用语。

2.强化三重表征,注重语言精确

三重表征就是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学习思维方式。学生对物质进行的三重表征以及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化学学科观念。因此,教师可以强化三重表征,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精确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在实验中通过三重表征,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钠的相关知识点作为课堂导入,比如钠的化学用语为Na。随后教师开展化学实验,在实验中演示用小刀切开金属钠,观察它表面、物质以及符号的变化等。最终得出表面变暗,被氧化,Na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4Na+O====2NaO。

3.结合学生起点,精细语言描述

在初高中化学用语衔接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为本,开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2]在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大多掌握的是简单、基础的化学用语,而高中的化学用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精力去真正的了解掌握。因此,教师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高中化学用语进行精细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物质的量》一课时,需要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擦的概念等。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提问,利用初中知识进行引入,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符号:n,单位:摩尔(mol)等。随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利用知识点讲解生活知识,如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x1023个麦粒?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根据所学知识列出1molNa+或n(Na+)=1mol。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知识,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掌握,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灵活运用。

4.加强方法指导,降低理解难度

化学用语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或简单描述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可以快速理解知识点,并得以灵活运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材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降低理解难度,从而加强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比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金属的相关图片,并回想初中学过的Fe、Mn等金属化学用语,使学生对其外观有基本的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非金属有哪些。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还有效的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化学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中,通过立足课本教材,分析知识衔接;强化三重表征,注重语言精确;结合学生起点,精细语言描述;加强方法指导,降低理解难度

等方式,是做好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梁树超,赵杨周.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衔接探索[J]. 教师.2021(25):47-48.

[2]蒋斌. 初、高中化学学科衔接的关键[J]. 人民教育.2021(Z3):128.

猜你喜欢

化学用语教学衔接初高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探究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技巧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化学用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 “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