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融合

2022-01-02蔡雅君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初中生物新课改

蔡雅君

摘要:生物课程的教学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生物课程的传授受制于中国教学条件的不足,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抽象,更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呈现相关知识点。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所产生的优势、如何将信息技术正确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这两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物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兴起,这为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源动力。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体现,生物教师只需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就能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借助电子课件取代黑板板书,借助动态视频、图片取代枯燥讲解,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知识,有效地衔接新旧知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极为显著。所以教师应找到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融合的优势

(一)具象化知识点

生物学知识较为抽象,仅凭教师讲述和教材解释,难以将生物学知识点立体化、系统化地阐述出来。相比之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机械化、抽象化的短板。教师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知识点具象化地展开,化抽象为具体,利用视频、音乐、图像、互动视频等手段,将知识点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课堂知识点通过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将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发布在相关网站上,供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课下学习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进行沟通和提问。

(二)增强学生交互感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趣味性是他们充分学习课本知识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缺少互动性,从而使趣味性大大降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技术,将生物学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通过更加直观的观察和更具交互感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学习的氛围中,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永远是主流,而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文字知识,效率和效果都非常不理想。对初中生来说,一味地记忆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并不是天赋不足,而是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交互视频,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拆解出来,对每一处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琢磨视频,最终达到记忆知识点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挖掘可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學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手段,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对生物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更为明显。生物知识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十分常见,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够将知识更加真实、清晰地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还有效整合了多元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烈、天性活泼,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无疑增强学习专注度[1]。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清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发生的过程,明确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等有机物,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投影仪播放一个简短的实验,将叶子的一半用黑纸遮盖住,并展示有光照和没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反应,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导致教学效率偏低,所以营造轻松、有趣味性的课堂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讲解枯燥,导致课堂教学十分僵化,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正确使用,如借助游戏化、故事法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始终将教学目标实现作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生物教学效率[2]。

例如在进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时,口述的方式学生也能理解,但记忆效果较差,而教师事先设计好课件,并将这一内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将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逐一呈现,这样就将知识具象化地展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

(三)有机结合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简单化

有机结合生活实际使得抽象生物知识有了载体。应用信息技术技术展现生物实验、巧妙结合生活,能够显著提高生物实验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血液循环”的教学时,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针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以静态的图片为教学辅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可言,教学效率自然偏低。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技术来展现血液流动、循环的过程,就能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趣味十足。

如在讲解“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营造活力十足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并且,教师也可以教会学生制作植物标本,进一步拓展生物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真切感受生物教学魅力。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抽象的知识进行简化,能够有效落实重点与难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生物教师应正确看待信息教学,认清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以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丽,张述超.浅谈初中生物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6(3):258.

[2]张淑莲.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生物实验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66-167.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初中生物新课改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