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20条”带来净化教育生态的时代气息
2022-01-01郭海涛
事 件
2020年12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等6个方面作出20项规定(以下简称“减负20条”)。
评析
教师的主责主业是教书育人,然而在现实中,各种检查评比、各类报表材料让教师们应接不暇。即便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有的地方也明确要求要“留痕”——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事情多了,哪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育教学呢?长此以往,校园中会滋生形式主义和造假之风,教育生态就会被干扰和破坏。
首先,“减负20条”的出台带来了净化教育生态的时代气息,让人们重新思考教师教书育人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业务和杂务之间的关系,厘清教师业务和杂务的界限,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还广大教师一片钻研业务的天空。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俯下身子研究每一个生命个体,选择恰当的育人策略,帮助学生智慧地走过他们懵懂的十字路口,作出人生正确的选择,在遇见自己的同时,发现世界的美好。
其次,“减负20条”的出台向社会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慢节奏的旅程,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都是复杂和艰辛的。在这个过程中,最不该打扰的是教育,最该安静的是学校,作为撑起教育教学核心的教师,也最应该被温柔以待,聚焦主责主业,轻装前行。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减负20条”向社会发出了清晰信号,但从纸上落到地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发力。
从政府的职责看,下发减负清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观念引领,清晰界定管理和业务的关系,全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引导和正确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确保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核心任务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地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及建立必要的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各种功利性的评比、检查等进入校园。
从学校的职责看,不仅观念要跟上,执行力也要跟上,通过制度和管理手段,主动为教师设立一张滤网,尽可能屏蔽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让学校“静”下来,让教师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
说到底,教师减负是对教师职责功能的重新认知和定位,是对教育生态的净化和重塑,这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长凝聚共识、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