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会计制度与准则的异同分析

2022-01-0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财会人员会计准则

赵 忆

(常州牡丹景都置业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会计制度能够凭借其法律效力对企业各项会计操作进行切实有效的规范,使会计核算所得数据更加准确,工作质量得到相应提升,同时也对投资人应有权益进行维护,推进企业迈向国际化环境并稳步前行。会计制度与准则皆隶属于国家会计核算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根据其内容来规范自身会计核算行为,寻找当中区别与联系,审视以往工作模式并结合会计制度与准则间异同来寻找操作中的不足,有方向地加以改进,为企业前行制定的决策带来准确依据,使之呈现出科学与长远性,让企业更具创造力地走入国际环境,凭借极高竞争实力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一、会计制度演进过程

首先,模仿阶段,即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对会计制度与准则均处于摸索状态。为使经济能够大步前行,开始模仿苏联社会经济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选用集中管理方式,彰显出其有效性,满足社会进步需求。

其次,引入阶段,即二十世纪末左右。在改革开放新理念下开始推行中外合资方式,鼓励企业对外资进行扩大和引入,政府也开始颁布相关制度,同时引入会计核算的先进方法,企业也开始顺应股份制改革趋势。《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便是于1992年颁布并进行大力实施的,在后来的尝试与创新下,于1998年颁布新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取代,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到统一化。

再次,学习阶段,即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财政部通过多方考虑将会计制度与准则做到切实有效衔接,故于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等,同时也设计并实施会计制度,满足各大企业的改进需求。财政部凭借长远眼光来审视制度与准则间的联系,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理念,使会计规范呈现出新局面。

第四、完善阶段,即二十一世纪初。外商投资行为增多,核算行为需要做到统一及完善,故于2002年初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2005年又增设与小企业相关的制度,继而进入完善时期。

最后,全面阶段,即二十一世纪初至现在。秉承着“走出去”之原则,对原有制度和准则做到极大程度的修订,颁布现行所使用的制度与准则,走入全面趋同局面,迎来经贸合作高潮。

二、会计准则实施价值

在全球化大环境下,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呈现出统一性,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与国际会计惯例的需求做到极大程度契合,更好地应对经济前行途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挑战,将全球化环境对我国经济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前的会计准则体系呈现出完善性,与国际财务报告所使用的相关准则已做到趋同,使我国大步迈向国际资本市场,凸显极强经济实力。

三、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间的关联性

会计准则与制度正处于并行使用阶段,其间联系呈现出必然性,企业加强对其进行深究,继而规范自身会计核算行为并有着统一及严谨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被推广并受到企业青睐,虽然会计制度在未来会被取消,但基于国情的需求,财政部经过多方考虑而暂时保留会计制度并不再颁布新的内容,使之在并行使用中逐渐被舍弃。新时期下,会计制度较之前相比,在会计科目与相应账务处理方面开始被降格,同时也成为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换而言之,若会计科目与基本准则产生一些矛盾时,势必会根据基本准则需求来进行操作。会计准则是当前会计核算的主体部分,而随之涵盖会计制度内容,使之在未来前行途中逐渐被代替而消失。

四、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异同

(一)企业会计制度与准则间的不同之处

第一,范围不同。实际使用中,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是除金融保险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会计准则而是满足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处理,受到股份有限公司的青睐,凸显出其层次性,彰显会计准则对制度的制约性。

第二,结构不同。会计制度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呈现出层次性,也有着一定权威性。具体而言,第一层为会计法;第二层是报告条例;第三层则为会计准则;第四层即会计制度与一些补充规定,这与会计准则不同。

第三,素质要求不同。会计准则与制度在操作上有着不同性,那么财会人员需要对自身素质做到提升,才能满足操作需求。正常来讲,会计制度对财会人员的判断力没有过多要求,注重记录与报告,在会计科目中体现确认和计量,对发生的经济类业务做好记录,故只需要专业性;而会计准则对职业化的判断能力有着极高要求,才能使操作更为精准,使确认和计量的灵活性提升,同时发挥出会计准则应有效用。从对比中可得知,会计制度是对会计的计量和操作的各种行为做到强有力规范,而会计准则是以会计决策的规范为重点。

第四,服务目标不同。会计准则的服务目标是对需要披露的多种信息进行原则性的规范,财务人员应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通过专业技术来完成计量。比如,所产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时需要财会人员去判断该损益应该计入的会计科目,同时也确定科目方向。会计制度的应用及服务目标与会计准则呈现出不同,是对会计要素所产生各种记录和制作的不同报告进行规范化,凸显可操性。由此可见,会计准则下规定的内容呈现出粗略性,但却有着原则性规范,在其他方面会有一定缺陷,例如,可操性不足;会计制度则有所不同,其规定下的内容有着具体性,同时该制度下的可操性极强。除此之外,会计制度与准则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前者主要是对全部企业所涉及业务中进行会计处理环节的各项操作做出具体规定;后者是对某一业务的确认环节及后续计量等做出相应规定。

第五,形式不同。会计准则在使用时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那么应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才能与国际通用形式提出的需求及规定相契合。会计制度中所包含的会计报表结构则是要与我国长期以来所使用的会计思维相同,在会计科目的设计中凸显出我国独有特色,故在形式上与会计准则有所不同,二者必须紧密联系并共享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会计制度与准则的优点也不同。会计制度是依托于会计报表所呈现出结构来进行相应制定,其内容较为明确,有着一定具体性,在操作上也是财会人员熟知的,凸显出易操作的特点,而且以规则为工作导向,一直具有极高强制性,能够约束各种核算行为。新时期下,会计制度暴露出其不足,无法适应企业的变化,经济业务激增是会计制度所不能应对的,有着“滞后”性,对企业的会计决策没有起到指导效用。会计准则的优点在新时期下逐渐显露,当经济业务在市场环境下开始改变时,可以对其中的准则做到直接修改,同时也不会对其他规定有所影响,凸显灵活性,对业务的计量和定义等阐述更为清晰。会计准则是借助原则为指向,对概念和意义有着明确规定,若部分准则不能够满足经济业务的需求时,财会人员会依托会计原理来对所遇到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可见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更强,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透明而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会计制度与准则间的相同点

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准则除有不同点之外,还存在一些相同点,二者皆属于规范性文件,并且都是由财政部制定的有着统一性行政法规文件。与此同时,会计制度与准则均能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报告和计量等操作做出相应规定,同属于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各企业中进行推广和实行,有着极强的约束性,使会计核算更为准确和严谨,呈现出规范性。新时期下,若想提升会计制度及准则所具有的权威性,需对当前形势做出长远考虑,寻找到自身优劣势,通过实践来对管理观念和技术进行更新。

五、结语

新时期下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提出改进并做到相应程度强化,满足真实及严谨性需求,使企业在进行各项决策时能够有科学依据,继而在落实时凸显科学性及长效性,使会计工作朝着统一及标准化目标前行,以原则为导向来使会计准则释放出极强约束性。与此同时,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工作导向,有着极大强制性,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经济业务均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凸显严密逻辑性。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将会计准则与制度做到并行使用,应对前行途中涌现的各种严峻挑战,与市场环境需求相契合,跟上时代进步潮流而做到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财会人员会计准则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