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思路探讨
2022-01-01杨蔚然
杨蔚然 茹 振
(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53)
十九大报告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国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用,在党执政兴国理念的全面落实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头羊,要加快自身改革发展,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与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导向和标准要求,即做到“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1]。
“三个领军”:一是指企业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指全球行业技术发展中企业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三是指在全球化产业发展中,企业具备不断上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日益开放的国际化市场中,中央企业必须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力争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
“三个领先”:一是领先效率指标,如全要素生产率领先;二是领先效益指标,如领先净资产收益率;三是领先产品供给质量和优质服务等。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央企业必须不断增强核心主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效益指标、效率指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努力推动中央企业向着全球行业领先企业目标发展。
“三个典范”:一是指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企业;二是指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典范;三是指成为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中央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民生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立足实业加快发展,努力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现已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核心产业等方面取到了一定效果,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在全球资源控制力、创新引领能力、话语权及影响力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尚有差距,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相对仍然较弱[2]。中央企业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和“国家利益”诉求有机地融入企业价值导向之中,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发挥表率作用,引领带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二、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1.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活动、贸易活动和投资萎缩情况加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全球化趋于逆袭发展趋势,联合国开发署认为世界经济可能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三高两低”特征,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相比较于国际发展环境而言,我国独有的政治环境、制度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优势,推动企业发展迈入黄金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以我国为代表的赶超国家面临在新的开放秩序下谋求新市场空间的挑战与机会,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2.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而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促使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时代特征,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与制造业加速结合,人工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生物交叉技术、先进信息与网络技术等相继取得突破,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发达国家纷纷在战略前沿和新兴领域抢先布局。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在中美贸易摩擦特别是中兴、华为事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国家发展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面向四个方向深化三个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进程。
3.国内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委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举措,不断激发中央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有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给中央企业发展带来机会与挑战。
三、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思路及路径
中央企业要落实“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任务,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1.强化自主创新驱动
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力争走在行业技术的前列。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创建更多的国家级研发平台,主动组织实施重大研发项目。以阻碍企业长远发展及制约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为基准,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和自主可控。加快构建以企业为核心、推动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并深度融合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主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独具优势的特色专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制定企业供应链战略设计和准确实施策略需要遵循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原则,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新型产业如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为先进制造企业实现集群产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批全新的、优势鲜明的增长引擎。
3.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向纵深领域推进
突出抓好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最大化地发挥改革具备的突破作用和导向作用,加快改革迈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新阶段,有效激发发展活力以及提升运营效率。中央企业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专项工程等改革事项。在推动企业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成熟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及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解决短板和弱项问题,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4.引领国内外市场新需求
统筹国内外市场,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完善,其中新发展格局主体为国内大循环,客体是形成相互推动的国内外双循环,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以扩大内需战略为着手点,有机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途径为国内新需求产生发挥引领和创造作用。以国内大市场优势为基准,加强产业链横、纵向协同和综合运作,持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推进产品、服务、技术、标准全方位走出去,推动情感、文化深层次融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目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
四、结语
在国资委进一步放管服的改革中,给央企更多的独立自主经营权限,并且加强了对央企经营宏观方向的监控。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央企经营水平与国际一流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央企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在产业链、价值链等各环节做实做强。在产业链处于核心的地位,只有以世界一流企业的运营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才能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主导地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