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园生草效应及栽培种植技术

2022-01-01王华玲陈世芬

湖北植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草种黑麦草生草

王华玲,余 莉,杨 静,陈世芬,柯 艳

(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 十堰 442000)

在传统的猕猴桃种植过程中,以清耕、裸露和中耕为主要的田间管理模式。清耕制短期内效果较好,但长期清耕会使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果实产量和品质变差[1-2]。果园生草栽培是指选择适宜的草种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在猕猴桃园区进行了一系列生草栽培试验,发现果园生草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根际环境以及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3]。本文通过分析猕猴桃园生草对水土保持、土壤理化性质、根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对生草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进行总结,以期为生草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1 生草栽培效应

1.1 水土保持功效

猕猴桃喜湿润怕干旱,若遭遇干旱天气,轻则使猕猴桃叶果变小,重则导致叶片干枯甚至整树死亡;同时,猕猴桃耐涝性也较差,其肉质感对土壤缺氧反应十分敏感。因此,桃园土壤的水分管理比较重要。猕猴桃园生草栽培可有效增加地面覆盖,缓解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地表径流及其对地表的冲刷,减轻面源污染[3];生草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结土壤,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同时还能减轻淋溶作用对土壤肥力的削弱,减轻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另外,猕猴桃园生草形成的致密地表植物,可降低近地面的风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水分沉降和渗透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4-5]。

1.2 土壤物理性质

良好的土壤结构及适宜的土壤孔隙度是猕猴桃优质高产的基础。郝淑英等[6]通过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及产量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生草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直径1.0mm以上的土壤团粒提高60.4%~72.2%,土壤容重降低4.2%~10.0%,土壤孔隙度提高4.6%~10.9%,有机质含量提高24.4%~73.1%,0~20cm土壤水分提高16.7%~29.4%;王庆江等[7]对梨园生草后土壤水分和结构的研究表明,生草可显著降低0~20cm的表层土壤容重;赵政阳等[8]对旱地生草苹果园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表明,在0~40cm土层牧草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但在40~80cm的土层,生草对其水分具有调蓄作用。

在盛夏干旱期,猕猴桃园行间百喜草覆盖与株间敷盖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随着干旱期的持续,百喜草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土壤含水量的降低[9]。周民生等[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种均可降低猕猴桃园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后土壤的水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无灌溉条件的渭北旱塬苹果园连续6年的果园生草试验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土壤水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黑麦草处理和白三叶处理第3年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对照的53.8%和63.7%,第6年分别为对照的70.0%和87.7%[10];惠竹梅等[11]通过葡萄园生草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表明,行间生草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在葡萄根系生长的0~60cm土层内,行间种植白三叶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而种植紫花苜蓿的影响较小。

1.3 土壤化学性质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表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是我国目前大多数猕猴桃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丰产稳产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12]。猕猴桃园生草覆盖园地及树盘后,其残根、枯枝落叶等残体进入土壤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不断增加,而有机质的增加可以使土壤有机、无机胶体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大量的水稳性团粒结构,提高1mm以上的团粒。秦秦等[13]通过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草主要对猕猴桃园0~20cm的表层土壤养分有显著调控作用,且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不同,人工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后的土壤有机质均有增加,且黑麦草的提升效果较显著;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王依等[14]在猕猴桃园进行的试验表明,不同草种行间生草土壤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林峰等[15]通过对猕猴桃园种植不同种类生草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草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猕猴桃园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不但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而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H值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6]。

1.4 根系生长影响

猕猴桃属于浅根性肉质根系果树,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猕猴桃园生草后,减少园区土壤的耕作,对其根系生长比较有利;同时,因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土壤中的水、肥、热等条件相互协调,为根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生态环境。刘殊等[17]通过对龙眼园生草研究表明,果园生草能够平稳地温,在冬季能提高地表温度2~3℃,夏季最高可降低地表温度10℃;王小龙等[18]通过行内生草对葡萄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清耕对照相比,不同生草能显著提高不同时期各土层的根系长度表面积,而且黑麦草效果优于紫花苜蓿和清耕。

1.5 果实产量品质

品质是评价果实的重要经济指标,而果园生草栽培技术能提高果实的品质。周民生等[5]通过对猕猴桃园开展生草栽培草种的筛选试验表明,株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均高于清耕,且可滴定酸含量低于清耕。苹果园覆盖绿肥作物后,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提高了18.06%~21.88%,产量增加了12.73%~31.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4.9%~13.3%[19];生草栽培使杨梅产量得到了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7%~20.0%,VC含量增加了42.6%~51.1%,总糖含量增加了9.7%~14.9%,且总酸含量减少了16.5%~35.4%[20]。

2 生草栽培技术

猕猴桃园一般应选择多年生浅根系草品种,要求草种与果树竞争水肥少、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喜阴耐践踏、适应性强、管理简单,并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单一草种往往不会同时具备这些特点,因此常选用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混种的生草模式。猕猴桃果园生草通常多选择豆科的白三叶、红三叶和毛叶苕子等,禾本科多选择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和鸭茅草等。

2.1 种植技术

猕猴桃果园主要采用直播生草法,根据各草种生长习性,选择春播或秋播。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选择9月。直播前应深耕土地,精细整地,粉碎土块,清除杂草杂物,墒情适宜时播种,一般7~10d可以出苗。播种时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先开沟,播种后覆土,行距15~30cm;撒播先播种,再覆盖一层薄土,播种深度1~2cm为宜。若种子较小,为了播种均匀,可以先把种子与细土拌匀后再播,播种时应避开大风天气。

2.2 苗期管理

出苗后根据墒情灌水并及时补苗,幼苗期生长缓慢,与杂草的竞争力较弱,应及时清除杂草,特别是那些生长迅速的高大杂草。

2.3 肥水管理

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农家肥2000kg/667m2或复合肥20~25kg/667m2),应雨前播种草种或播后灌水。一般来说,幼苗抗杂草能力弱,在苗期应追施氮肥(尿素5kg/667m2或硫酸铵10kg/667m2);追肥时应趁雨前,避免烧苗,豆科牧草或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建植成功后,以施磷、钾肥为主。生草地施肥灌水,一般刈割后较好,施肥应结合灌水,也可趁雨撒施。

2.4 刈割覆盖

生草成坪后,可根据其生长情况及时刈割,刈割后的草覆盖猕猴桃树盘。播种后的当年草苗较弱小,一般不刈割。从第二年开始,当草长到30cm以上时就要进行刈割,留茬不低于10cm,一年可刈割3~4次,视实际情况而定。生草刈割既可以采用人工作业,也可以采取机械收割方式,秋季生长的草将不再刈割,冬季留茬覆盖。

3 注意事项

3.1 水肥竞争

果园生草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草与果树争夺水肥,可在生草初期和果树肥水需求的高峰期,及时刈割,并及时施肥、灌水予以缓解。

3.2 杂草控制

果园生草的同时容易滋生杂草,是目前果园生草栽培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苗期,有的草种苗期生长量小,若管理不善,就会出现生长旺盛的杂草欺苗的情况。因此,应选择杂草控制能力强的草种,并及时清除杂草。

3.3 加强清园

猕猴桃病害枝叶、病果及冬季修剪后的枝蔓,都应及时清理出园并焚烧,以免病虫害在草中繁衍越冬。

3.4 草种更新

一般情况下,果园种植的草种5~6年后逐渐老化,要及时翻压更新,腐熟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地清耕休整1~2年后,再重新生草栽培。

猜你喜欢

草种黑麦草生草
认识草,也是一门学问
果园如何生草
不同行内生草影响葡萄果实品质
不同类型黑麦草营养价值评估
会翻身的长生草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黑麦草在畜牧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