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门市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2-01-01王荣华陈志红

湖北植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天门全市加工

王荣华,钟 鸣,陈志红

(天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湖北 天门 431700)

天门市地处湖北中部,为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天门拥有天然富硒土壤、汉江活水湿地、江汉平原北纬30°,阳光等农业资源禀赋,先后建成省级种植业示范基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家禽类养殖示范基地、温水性综合示范基地,获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四大农业产业链,“二品一标”产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区域公用品牌分别达到32个、4个、4个;培育了庄品健米业、红日子食品、鑫天农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

1 天门市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天门市农业产业链主要涵盖三大环节:上游投入品生产环节,中游养殖种植及农产品再加工环节,以及下游农产品销售以及流通环节[1]。其中上游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5家,新增市级32家(国家级1家、省级3家)。中游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8家,其中:稻米类27家、蔬菜类12家、水产类8家、畜禽类17家、其他74家[2]。下游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1.97∶1。

1.1 链式发展,原料基地调优调强

1.1.1 优质稻米产业链

2021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7.11万hm2,平均单产545.24kg/667m2,总产58.15万t,较2020年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早籼稻收获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三等标准,中、晚籼稻收获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等标准,早籼稻、中晚籼稻谷品质均达到优质稻谷(三级)标准,收获质量和品质较2020年都有所提高。截至2021年底,建成绿色高质高效水稻生产基地3万hm2,开展以鄂香2号为代表的优质水稻订单生产2.71万hm2。

1.1.2 绿色蔬菜产业链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之一,可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等营养[3]。2021年全市蔬菜累计播种面积2.11万hm2,同比增长3.4%;总产量93.37万t,同比增长7.6%;蔬菜产值41.53亿元,同比增长7.12亿元。有万亩以上蔬菜乡镇10个、千亩以上专业村50多个、500亩以上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130余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有效期内“二品一标”蔬菜产品15个,其中地标产品3个(张港花椰菜、岳口芋环、天门黄花菜)。2021年,成立了天门市蔬菜协会,培育创建蔬菜类精品示范园20家,鑫天农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1.3 健康畜禽产业链

2021年全市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279家,蛋鸡年存笼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157家。2022年2月末全市生猪存栏59.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01万头,与去年同期数(53.86万头,4.52万头)相比分别增长18.43%、9.32%;家禽存笼1200万羽,与去年同期数相比增长20.26%。2022年1至2月份生猪、家禽出栏分别为20.3万头、187.7万羽。

1.1.4 特色水产产业链

2021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1.06万hm2,产量82179t;湖泊增殖水面3001.5hm2,产量2739t;虾稻共作种养面积1.87万hm2,产量29103t。2021年天门市小龙虾交易中心小龙虾交易量6500t,总价值2.34亿元。

1.2 头雁引领,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1.2.1 稻米产业企业实力增进

全市优质稻米产业链链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8家,2021年金璨米业成功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门市庄品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天门市元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纳入统计的大米加工企业29家,全市企业整体加工产能较周边县市优势明显,其中庄品健稻米加工能力在单体企业中在全国排名靠前,2021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较上年提升2亿元;全市稻谷加工创工业总产值18.46亿元,较2020年增加1.67亿元。

1.2.2 蔬菜产业加工日臻完善

全市现有蔬菜类加工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家),2021年创加工营业收入13亿元(其中红日子营业收入2.11亿元)。全市65个蔬菜合作社拥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其中2021年新建冷库15家。天门蔬菜协会成立后,主动联系30家蔬菜专业种植合作,依托规模化农产品物流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企业,构建快捷通畅物流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企对接”,发展订单生产,为产品内销外运打开市场。

1.2.3 生猪养殖企业压减存栏

湖北奥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胡市镇),2021年生猪存栏20000头,能繁母猪2000头,2022年存栏生猪7600头,能繁母猪已经全部淘汰。2022年3月底猪场预计全部清栏,订购的1700头优质良种母猪幼崽4月底进场饲养,通过调控饲养量和母猪存栏,避开生猪养殖低谷期。湖北健康天升畜牧有限公司(岳口镇),现存栏生猪2800头,能繁母猪272头,2021年同期生猪存栏4800头,能繁母猪600头,分别下降41.7%、54.7%。其他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也在压减存栏量。

1.2.4 水产龙头企业产销两旺

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企业,自主品牌“四海”,2021年主要养殖品种牛蛙、鮰鱼、黄颡鱼,2021年产值3000余万元。天门市西白湖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省级企业,无自主品牌,2021年主要养殖品种鮰鱼、草鱼,2021年产值2000余万元;杨林水乡园省级企业,无自主品牌,小龙虾加工4500余t,产值7000万元。张港鑫天农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自主品牌“虾掌门”,2021年小龙虾加工7000余t,成品3500余t,产值近1亿。

1.3 聚星造月,品牌建设赋能提升

1.3.1 稻米品牌强势推广

全市稻米企业品牌达到18个、稻米品牌12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庄品健)、“湖北著名商标”(庄品健、深山老农)2个。有效期内的“二品一标”水稻产品13个,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面积13万亩。元淼农业的“元淼”糍粑在第十三届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获金奖。庄品健优质大米销售收入从2020年0.8亿元提升至2021年3亿元,占比从6%提升至20%,电商销售收入从2020年0.6亿元提升至2021年1.5亿元,占比从4.6%提升至约10%,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1.3.2 蔬菜品牌正在唱响

2021年全市蔬菜企业品牌达到18个。张港花椰菜、天门黄花菜、岳口玉环、多宝白萝卜、竟陵红萝卜、蒋湖西瓜、黄潭甜瓜、拖市地瓜、黄金村牌西红柿、马湾藜蒿、九真荸荠及慈姑等天门特色蔬菜品牌知名度提升。天门黄花菜2020年被授予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截止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二品一标”蔬菜产品14个,面积1.11万hm2,年产量25.25万t。

1.3.3 畜禽品牌指日可待

全市依托全盛禽蛋、仟仟鹤源、雄星食品、真珠食品、爱思乡等经营主体,创建鸡蛋、皮蛋、咸蛋品牌;依托鑫福食品、奥登农牧、民鑫农牧等经营主体,创建生猪屠宰、猪肉制品加工品牌;以三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创建酱鸡、酱鸭制品品牌。

1.3.4 水产品牌蓄势待发

天门市目前企业自主品牌有鑫天“虾掌门”、四海公司“四海泥鳅”、小龙虾交易中心“满江红”、通威集团“通威鱼”、沉湖周贤虎“沉湖大闸蟹”。全市加强小龙虾鲜活品牌、加工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与推广,不断提升“虾稻共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美誉度。

2 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2.1 总量大但特色不明

天门市水稻生产主体种植以普通籼稻为主,追求高产稳产,与加工企业发展优质特色大米的需求衔接不紧,稻米产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脱节。

2.2 品类多但拳头不大

以蔬菜为例,天门市目前蔬菜上市有四大盘(张港花菜、多宝萝卜、拖市地瓜、蒋湖冬瓜),四小盘(岳口芋环、汪场黄花菜、九真水八仙、竟陵韭菜薹),但蔬菜企业缺乏精品意识,没有进行标准分级、分捡,单品类影响力较大,整合性影响力不强。

2.3 产能强但加工不够

天门市畜禽产品主要以白条肉、白条鸡、热鲜食、鲜蛋为主,深加工不足其产量1%。名优品牌缺乏、企业规模上不去,没有一家产值过亿的大型现代化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

2.4 销量好但品牌不响

2021年后鱼价上涨,鱼不愁销路,天门市大部分养殖企业认为养好自己鱼就行,何必劳神费力去创品牌。天门市企业生产水产品品类多,但单类水产品产量不足,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低,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

3 发展建议

3.1 打造四链八柱新矩阵

推进“天东生态水产集聚区、天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天南乡村振兴样板区、天北农旅融合先行区”农业功能性布局。全市持续聚焦发展“优质水稻、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链,围绕四大产业链实施一袋米、一盘菜、一粒豆、一枝花(油菜)、一头猪、一只虾、一框蛋、一壶茶的“八个一”工程,发展名特优新精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绿色循环农业产业、三产融合休闲农业产业、农机智能化服务产业、服装纺织产业、农村电商产业等八大支柱型产业,筑牢全市农业产业的“四链八柱”。力争实现四大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170亿元。

3.2 培育龙头企业新雁阵

坚持培育本土企业与引进头部企业“两条腿”走路,支持现有骨干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或产业联合体。“头雁”奋飞,雁阵相随,重点支持以庄品健为龙头的粮食收贮加工,以红日子等为龙头的蔬菜全产业链现代化食品加工,以鑫天农业为代表的小龙虾加工,以湖北爱思乡、台湾(天门)松之乡为代表的休闲食品生产,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重点培育扶持、壮大“天海龙”“方舟”“朱湾生态”“知青农场”“百丰生态”“乌龙湖畔”“荷缘生态”“南湖农旅”“长寿山原村”等9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七屋岭村为支点,建设“四化同步”休闲农旅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园区。

3.3 创建加工园区新方阵

做好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功能定位。一产:以天门高蛋白早黄豆和绿色蔬菜为基准,对标对表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产:以建设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对接武汉,融入武汉,充分发挥天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后发优势,高水平地建设现代化和智慧化的物流加工园。三产:以黄潭、多宝等地农文旅游为基础,推介平原康养,快速成为武汉市民康养的“后花园”。促进园区多渠道融资,做好项目的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管理,园区还应在土地成本、设备成本、税收成本、配套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出台含金量高的多项优惠政策,实实在在降低企业建设和生产成本。推进园区多业态集群,提早对入驻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市内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入驻,聚集市内和全国各地优势农产品。

3.4 构建农业品牌新矩阵

依托“壹品天门”形象品牌,联动4个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门石家河大米、天门蔬菜、天门早黄豆、天门珍品),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联盟,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品牌矩阵,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起“天字号”品牌矩阵。按照“企业(乡镇)申报+第三方认证+政府监管”的思路,建立认证模式,建立标准体系,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以“互联网+产品溯源”为核心建设溯源体系,建立统一监管、统一认证,统一规范的农产品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媒体平台,持续做好地域品牌的宣传工作。支持企业参加农业博览会、食品博览会、农产品加工业洽谈会等展会,持续推介天门市农产品品牌。

3.5 创建人才孵化新羽阵

坚持党政人才“把方向”、新型农民“挑大梁”、专技人才“作保障”、乡土人才“作支撑”,指导每个乡镇均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督促指导所属学会、农技协会开展工作。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重点培育电商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技明白人等乡土人才,为基层培养和留住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实施,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引导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技协联合会与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并入驻智慧农技协平台。

猜你喜欢

天门全市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洞开天门
后期加工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天门石
天门石
异想天开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